小年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过年南北习俗差异?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过年南北习俗差异(南北方过年习俗差异很大哦)

过年南北习俗差异

小年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更悠久。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

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北方蒸馒头,南方做年糕

北方过年蒸的馒头,多姿多彩形象丰富。因馒头的样式不同,含义自然也不同:鱼形为吉祥,桃形为长寿,苹果形为平安如意,鲶鱼馒头寓意“年年有余”,元宝馒头寓意招财进宝,馒头上点缀五个大红枣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而这些做成刺猬、龙等形状的馒头,传说是“圣虫”的一种,取“剩”、“升”之音,寓意来年粮食有剩余,日子步步高升。馒头上还有点红,意味着红红火火,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一种祝愿和愿望。

南方则多数做年糕和汤圆,年糕谐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汤圆也叫“团子”、“圆子”,取“全家团圆”之意。

南北方舞狮的差别

''南狮''就是俗称的佛山醒狮,是富有南方风格的一种狮形,它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

北狮,即北方的狮子。北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皮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大体来讲,南北狮的差异可用“南狮重意 北狮重技”来概括。

南北方花灯的差别

北方花灯充满阳刚之气,像哈尔滨的冰灯,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灯笼,都很有气势。他们讲究线条之美,追求高大、雄伟。这与北方汉子粗犷、豪爽有关。

而南方人的特点是感情细腻,追求的是尽善尽美,吴侬细语的特性在花灯的表现形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精雕细刻,精巧细腻,追求完美,生动逼真。如苏州秦淮河上夜晚的荷花灯,盏盏花灯摇曳于江水之上,诗人墨客划船于其中,或放歌,或唱和,多美的一幅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