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掌上咸宁报道

植保无人机怎么去推广(90后创业小伙陈克朋)(1)

遇到雨水多,土壤湿度大,播种机和人都无法下地,不能按时播种、打药,怎么办呢?植保无人机飞播显身手,解难题。

在咸宁,90后陈克朋,创办了咸宁市天意模型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研发的遥控飞机模型、航拍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等,不仅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难题,产品还远销韩国、日本、墨西哥、美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

11月6日,记者慕名来到咸安区经济开发区,找到这家植保无人机生产公司,采访了陈克朋。

逆势招聘外贸员

7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堆着大大小小的无人机零部件。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水杯,就是陈克朋办公室的主要物品。办公室墙上,挂着一行字——“请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从卖航模到开始创业,后来又研发无人航拍机、无人植保机,在陈克朋的字典里没有神话,只有不停地钻研。

“这是发往埃塞尔比亚的无人植保机,可承载36公斤农药起飞。”正在等候物流取货人的陈克朋指着放在路边的一个不起眼的黑箱子说道。

2016年,公司开始开拓国外市场。陈克朋在深圳一中介机构,聘请了3位外贸专员。一年下来,公司却损失了20多万元。

“我自己不懂外贸,想做甩手掌柜。好几个单子,弄得钱货两空。”陈克朋谈起细节,后来才知道,销售平台的收货时间最好设置长一点。否则承诺时间到了,货没到,就要退款。

2017年,陈克朋回到咸安,决定亲自操作外贸单。他找到报关员,请报关员手把手地教他。一个月时间,他的外贸单金额就超过深圳3位聘请人员3个月的外贸单总金额。此后,他决定在咸安本地聘请外贸销售员。

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公司经营受影响,外贸单全线瘫痪。陈克朋却一意孤行还要招聘业务员。

“没有订单,还招人干嘛?”公司有人提出质疑。“正因为没生意,才要招人揽生意。”陈克朋说。

果然,一位新聘外贸员上班当月就开拓了7万元美金的外贸单。去年5月以来,公司接到源源不断的外贸订单。

“今天有生意,不代表明天有生意。做企业,得时刻有一种危机感。”陈克朋说。

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进入省农机补贴目录。“已经在政府采购这一块加快拓展步伐。”陈克朋说,市场很大,想尽办法钻研,就一定能找到发展空间。

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损失了10多万元美金的订单。现在,该公司不仅追回损失,营业额还一路上升。“去年国外销售额,跟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持平。”陈克朋说。

领先生产无人机

“这几年确实折腾,脑袋里经常冒出一些想法,然后去行动。”陈克朋扶了扶黑框眼镜说,他也是在一次灵感迸发后,决定自己设计制造无人植保机的。

陈克朋是襄阳市老河口人。高中时,他从报纸看到,一位退休的飞行员用旧摩托车的发动机做了一台小型载人飞机。那一刻,他的梦想一下子被点燃。

2009年,陈克朋进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学习,召集同学成立航模协会。他扎进图书馆,读了很多航模书籍,并买来材料,开始自制航模。陈克朋说,怕飞不起来,白天都不敢出去试飞,要等晚上9点多以后才行动。近千次试飞后,他的飞机终于成功翱翔。

2011年下半年,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咸宁市兴耀华模型有限公司的产品代理人,这家公司生产航模。2012年,陈克朋即将毕业,决定从兴耀华进货,在网上销售航模。

“我每天生活费只花10元,省下的钱都充了话费,日夜打电话联系客户,拼命把产品卖出去。”陈克朋说,两个月时间,销售了6万多元的航模,利润1万多元。

2012年7月,陈克朋毕业离校,骑着电动车,沿107国道折腾11个小时,从武汉抵达咸宁,安营扎寨到兴耀华公司附近,专心卖航模。

销售航模时,陈克朋也在思考自己创业的事情。陈克朋将航拍机的设计图纸找企业代工,产品一一挂到网上,结果却出人意外,很多人咨询下单。

“有人需要就有市场,所以我就决定沉下心来,研制航拍机。”2014年10月,陈克朋的航拍机在网上销售20多万元。

结合丘陵地区农业植保工作,陈克朋设计出一款适合农业作业的植保无人机。他将植保无人机的设计原理运用到植保机身上,经过反复实验,克服各项技术困难,研制出了一款适合咸宁大小农田作业的植保无人机。

“航拍机我起步晚了,植保无人机一定要领先一步。”陈克朋说,“地不冻,只管种。”植保无人机的快速撒播可以让种子在上冻前及时入土,而且播撒均匀,省时省力,一架植保无人机一天就可以飞播300亩以上,确保农业物及时足额足面积播种,能为保障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12月,陈克朋的植保无人机问世,第一台销售2万多元。2015年3月,他注册成立了咸宁市天意模型科技有限公司。

背着机器跑展会

植保无人机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是趋势所在,但是在实际推广中,陈克朋却遇到了很多问题。

“很多农户觉得植保无人机洒药没效果,收费太高等等,但这都不是影响我们将好的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决心。”陈克朋笑着说,2019年,国内植保无人机打药的面积占比约5%,而这个占比在7年前还是0,七年内无人机打药每年都保持在30%至50%的高速增长,试问有什么东西可以连续七年每年都达到这个涨幅。

都说拖拉机替代耕牛是一次飞跃,收割机替代镰刀又是一次飞跃,农业现代化的第三次飞跃,陈克朋认为就是植保无人机替代喷雾器。

陈克朋说,现在打药是目前唯一没有被机械取代的农业劳动环节,以前请人打药可能一百多元一天就可以,现在可能是300-400一天都没人干,你让九零后的小年轻开个拖拉机或者开个收割机,他们会觉得太土了,而你让他们去开飞机,他们会觉得新潮并代表未来。而现在市场上无人机的操控手80%都是九零后,这个在严重缺乏年轻人的农业领域是非常难得的。

陈克朋说,农业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专业,专业的人卖农产品,专业的人做农技服务。所谓术业有专攻,农业服务业也将在农业领域的占比越来越高。

为了推广植保无人机,陈克朋带着自己的团队、技术、机器,扛着一大捆一大捆的物资,不远千里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航模展、农业技术展。

“现在市场低迷,不能总靠网络销售,线下也要拓展。”陈克朋说,他不喜欢等待的感觉,喜欢主动出击。

听说河南是农业大省,用无人机播种、喷洒农药的需求量很大。陈克朋扛着设备和资料,时不我待地前往郑州参展。

一场场展会下来,陈克朋会收获不同的惊喜。“有一次参加展会,有一位客户直接就订了上百架植保无人机,要得也很急,我后来只能去火车站租下一个车厢,给他把货发过去!”

陈克朋踮起脚,从货架顶端取下一架直升飞机模型:“这是我还没有决心创业时卖的航模。第一台卖1298元,赚了396元。这是最后一台,不卖了,留作纪念。”

“一边将公司产的植保无人机等其他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一边研发新的无人机产品,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对于未来,陈克朋信心满满。

责编:张欢

编审:向东宁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