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

华谊兄弟最近的负面新闻不少,公司的财务状况给人一种滑铁卢式的错觉。

特别是王中军因为公司状况卖收藏品的事,更是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华谊兄弟仿佛一夜之间就从“影视一哥”的地位上跌落下来,让人唏嘘。

根据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华谊兄弟净亏损约11亿左右,感兴趣的可以仔细去查一查他们资本背后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和华谊兄弟“亲如兄弟”的知名导演:冯小刚。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2)

01普通孩子冯小刚

冯小刚出生在北京一个非常普通的工人家庭,车公庄附近是他小时候常活动的区域。

父母早年就离异了,他跟着妈妈一起生活,高中毕业就进了部队,因为有点才华,就被分到了文化单位。

在部队时,冯小刚就经常参与一些文艺汇演的筹备工作,累积了不少的经验。

从部队转业之后,冯小刚继续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一直在艺术圈的边缘转悠。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3)

1984年,他正式在《生死树》这部电影中担任美术助理,开始了自己的美工之路。

这段做美工的经历对冯小刚非常的重要!

这期间,他认识了郑晓龙和王朔、马未都、葛优等等多为名人,为自己以后做编剧打下了很好的人脉。

在1984年到1990年的六年间,冯小刚一直是做美术指导方面的工作,只能算是电影的边缘人物。

虽然他也渴望改变,但是却没有好机会。

直到1986年,在郑晓龙的引荐下,冯小刚第一次见到了王朔。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4)

当时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正火,已经名声大噪了,冯小刚对他也非常的崇拜,有缘一见自然不会放过,对着王朔就一顿“猛夸”。

夸的王朔开心的飞起来,就此认下了这个小弟。

自此开始,冯小刚算是找到了一棵大树,趁着王朔的关系,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冯小刚给王朔、马未都等等这些人的第一印象个就是“嘴甜”,会说话。

不管好的坏的,死的活的,冯小刚都能自来熟,给人捧到天上去。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5)

02背靠大树好乘凉

当时的北京文艺圈很奇怪,人人都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若你是大院子弟,这种优越感会更加明显。

要想进这个圈子,若是没有人带,那圈子的人都不带拿正眼看你的。

冯小刚恰恰因为王朔的关系,就走进了这个圈子,认识了后来的很多圈内名人。

有人问:为什么王朔会收下没有背景又其貌不扬的冯小刚?

其实,王朔当时在京圈的地位也蛮有意思的,他性格生猛,喜欢呼朋唤友,但是在老大哥们面前,他又拿不起那个劲儿,有点儿“憋屈”。

见了叶京、郑晓龙,他得喊一声大哥,见了马未都也得喊大哥,因为当时马未都是编辑部的主编,王朔的稿子都得他审核才能过。

所以,不管在谁面前,王朔都成不了“大哥”。

唯独在冯小刚面前,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撒泼发火装大哥。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6)

冯小刚每次见了王朔,就一顿狂拍马屁,一顿猛夸,特别是在人前,充分满足了王朔的虚荣心。

而王朔则带着冯小刚在京圈朋友们前面晃悠,有显摆的意思,当时挺开心。

冯小刚则顺势认识了马未都、葛优、叶京和赵宝刚等等一大票京圈的人脉。

多年后,马未都曾经毫不留情的指出:“冯小刚和王朔之间,就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

若问王朔和冯小刚在这段“利用”的关系中,谁的收获最大?

不言而喻,绝对是冯小刚。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7)

03编辑部的故事

冯小刚跟着王朔混久了,不但对王朔的作品烂熟于胸,对王朔的性格和写作风格也非常的熟悉。

这一点,在后来《编辑部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编辑部的故事》准备写之前,马未都、王朔、苏雷等人凑在一起,研究了很久,一直在琢磨要写什么题材。

想写一个喜剧,但是又不知道写哪个群体,工人不敢写怕出事;农民不敢写,怕开罪一大票人。

最后,只能拿自己开涮,就有了室内剧《编辑部的故事》。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8)

后来,本子写完之后,他们交到了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却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回响。

几个月后,那边突然问还有本子吗?想拍那个,但是以前的本子丢了。

这就麻烦了,还得重写,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唯独冯小刚和王朔说能继续写。

幸好当时有故事大纲在手,冯小刚和王朔才能完成了这个本子。

冯小刚和王朔写完之后,两人的本子混着放在一起,郑晓龙和马未都分不出哪个是王朔写的,哪个是冯小刚写的,因为两人的写作风格太像了。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9)

当时的冯小刚已经紧紧抓到了王朔文笔中的精髓,郑晓龙说冯小刚是个模仿力极强的人,难辨真假。

《编辑部的故事》一经播出,立刻以诙谐、调侃、幽默、自由的故事特色红遍了大江南北,冯小刚作为编剧之一,也终于转型成功了。

这之后,他正式进入了电影圈,成为众多编辑中出色的一个。

这期间,他还是以王朔小弟自居,一直以王朔马首是瞻,将拍马和才华完美结合,在成功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0)

04冯小刚和王朔的公司

冯小刚除了嘴甜、会说话、会拍马之外,在后期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吃饭喜欢抢着买单。

其实,早期的冯小刚也非常落魄,从不会主动买单,只要有人攒局他就去参加,但是一到结账,他眼神就躲躲闪闪,就怕服务员盯上他结账。

那时,冯小刚心里最痛恨大吃大喝之后的结账时刻,看着别人结账时,心里无数次咒骂:老子发达之后,绝对主动抢着买单,谁丫跟我抢,我就和谁急!

没多久,他主动买单的“大款”生活就来了。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1)

90年代初,冯小刚和王朔成立了“好梦电影公司”,慢慢赚到了第一笔钱。

钱到手之后,王朔就说:“这钱也不多,咱们先不分钱,先拿着去请客吃饭做人情吧,拉下了人脉,以后才有活儿。”

王朔一直高高在上,肯定不屑于自己出面去拉关系,这活儿就落到了冯小刚身上。

冯小刚嘴甜,会夸人,再加上爱抢着买单,人脉蹭蹭扩展开来。

这期间,冯小刚认识了王中军和王中磊。

当时华谊兄弟在经营广告公司,拿下的都是类似中国银行、中国石化、各个公家大单位的单子,财大气粗,手里有的是钱。

90年代初,国内的影视经济复苏,很多人看好了这块儿,王氏兄弟也不列外。

王氏兄弟在物色好的作品要投资,而冯小刚则恰好在拉投资,一拍即合。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2)

双方第一次见面时,冯小刚偷摸的就把帐接了,等吃完饭,王中军准备去结账的时候,服务员告诉他冯小刚已经结账了,让他蛮吃惊的。

因为当时文艺圈的人都日子不好过,只要和文艺圈的人吃饭,一般都是商人买单,好像是不成文的规矩一般,王中军也习惯了。

不曾想,这次冯小刚让人蛮意外的,给王中军一种“冯小刚不爱占人便宜”的好印象。

有钱了之后,冯小刚不但爱抢着买单,还抢的很有技巧,绝对不会让对方尴尬。

每当服务员拿过来账单之后,眼神盯着某个人的时候,冯小刚会马上呵斥对方:“你丫天天干这个,连谁是买单的都看不出来啊?这儿呢这儿呢!”

看完账单之后还吆喝一句:“竟然给打折了,这是瞧不起我们哥几个啊?不行,跟经理说不许打折,就按原价买单!”

结账也堵不住他的嘴,顺嘴就能飞出很多破除尴尬气氛的段子,让双方都非常舒服。

渐渐地,冯小刚豪气大方的形象就建立起来了,很多人都开始纷纷往他身边凑。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3)

和王朔的好梦公司渐渐在圈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每当有人和他吃饭夸他的公司时,他马上就会自谦的说:“哎呦,您可别笑话我了,我们这哪能跟您那大公司比啊,我们这就是小打小闹。”

对方马上就会眉开眼笑的说:“摊子大也累,每天忙的连轴转。”

冯小刚又会马上说:“您看您,又谦虚了是吧,估计到您退休的那天,除了知道自己心爱的女人是谁,您手上有多少企业您都不知道了。保不齐哪天,您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吩咐一声,大手一挥,整个中关村和国贸一带都得黑了,这一看,您才知道这都是您的产业。”

这一顿猛夸,直把对方夸的合不上嘴,晚上非得拉着他吃饭,一晚上就成了好兄弟。

读者会说了,哎呦,这段子怎么这么熟悉啊?

您说的没错,后来,这段子就被用到了《私人订制》里面,葛优对着宋丹丹说的那一通台词就是这个。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4)

05借着华谊兄弟的东风起飞

自从搭上了华谊兄弟这根线,冯小刚的事业真正的起飞了。

华谊兄弟出钱,冯小刚出力,一起拍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多部电影,不但赚到了名声,也赚到了钱!

这几部电影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王朔式”的语言风格,诙谐、俏皮、混不吝的气味很浓重。

华谊兄弟和冯小刚签约之后,冯小刚就成了华谊的“御用导演”。

从此之后,冯小刚就和华谊兄弟捆到了一棵树上,同时,冯小刚也脱离了王朔的“权利范围”。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5)

和华谊兄弟的合作,冯小刚既赚了知名度,也赚了钱,也不再和王朔有任何交集,一箭三雕。

在冯小刚前期的作品中,明显带着很多王朔的影子,但随着《夜宴》的上映,冯小刚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开始逐步摆脱王朔早期对他的影响。

不得不说,在编剧和导演这方面,冯小刚还是有些天赋的。

陶虹曾经说:“演员这个职业真的不是只要努力和坚持就能做的,更多的是要有天赋。”

叶公子觉得导演也是,必须有天赋才能成功。

很显然,在多年美工和编剧以及导演的经验累积下,冯小刚已经可以完全驾驭这个角色了。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6)

直至2000年,冯小刚已经坐稳了“国内贺岁片第一导演”的位置,成为华谊兄弟内部的大功臣。

2000年到2006年之间,华谊兄弟经过几次资本运作和融资之后,实力一年比一年强。

除此之外,华谊兄弟旗下也“群星璀璨”,集合了一大批一线当红明星,以维护公司的发展。

2009年,华谊兄弟在王中军的资本运作下,摇身一变,成了“影视娱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风头无二。

作为公司最早一批的大功臣,冯小刚自然搭上了顺风车,分到了不少的股份。

上市当天,华谊兄弟的股票即开盘大涨,当天以70.81元的价格收盘,比发行价上涨了147.8%,让很多人兴奋莫名。

这些兴奋的人当中,就有冯小刚。

华谊兄弟上市之后,一直在不停的涨,不久之后,冯小刚就卖了一大部分,直接获益2亿,成为人生大赢家。

冯小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冯小刚的成功告诉你)(17)

纵观冯小刚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有很多让人成功的特质。

认识郑晓龙之后,又认识了王朔,抓住一个机会,就绝不放过;

贴上王朔之后,他“没脸没皮”的捧着王朔,能屈能伸,绝不“死要面子活受罪”;

通过王朔的人脉又大范围的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

随后,又利用自己嘴甜和大方爱买单的特性,一步步扒上了华谊兄弟这棵大树,一步步迈向了成功。

冯小刚用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嘴甜会拍马和大方主动买单,到底有多重要!

其实,看看冯小刚的人生,未尝不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

在嘲讽唾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地方需要和他学习?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