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是白手起家

父母是富人(父母不是白手起家)(1)

从小知道父亲12岁而成孤儿,就一直以为17岁的他和不满15岁的母亲成家后是白手起家。

跟母亲相伴一个月,才知道起初他们虽缺衣少食,却并非一穷二白的。也明白了少时一个长期疑惑:我家怎么会不是贫农呢?

上学时经常填表,凡表都有一栏:家庭出身。每次填下中农,就有点自卑。大大是个在叔叔们家里吃百家饭的孤儿,怎还会是下中农呢。

原来大大虽早孤,但却继承有三间土墙草屋和四亩田的,所以没能划为贫农。

父母是富人(父母不是白手起家)(2)

那时父亲还没学会种田全套把式,在三个叔家轮饭,母亲嫁来时,碗筷铺盖都是叔家分借的。山里地瘠,且十年九灾,吃饱肚子都不易,除三间屋四亩田,爹爹没留一点钱粮储蓄。

父母成婚,在1950年,母亲不满15周岁;两年后的夏天生下姐姐时,才16岁半。母亲说那年冬天,大人伢子都没得袄子穿,父亲砍了几个月柴卖了二十块钱,赶集买布,袄布量扯好了才发现钱被小偷摸走了。父亲回家木头样坐在门槛抹眼流,脾气一向火爆的母亲这时倒安慰他说,钱掉了算哒只要力气在再砍柴卖去挣。这时父亲19岁半,在今天也就是个大一的半大伢子。

母亲说最后是家公送来家婆熬夜纺棉花织的大布,给她缝了个特别大的新袄子,她出门可把姐姐裹包在怀里抱出去。

母亲说当时我们有个远房太爹爹,是个孤老,喜欢骂人,族亲都讨嫌他。太爹爹有两亩田,他在族里多次公开说,哪个晚辈愿给他养老送终,他死后两亩田就归哪个。父亲能干肯吃苦,他主动应承给太爹爹养老送终,想着可多两亩田养活一家大小吧。

太爹爹1955年冬去世,父亲把自己才上身没几天的新棉袍都脱下来给太爹爹穿走哒。不想刚一转年,不仅太爹爹的,连我们自己家的四亩田都进初级社归了公。姐说妈为这吵了好长时间。

父母是富人(父母不是白手起家)(3)

姐说母亲从年轻心性就很高。做童养媳时的婆家家境比较好,那个本要娶我们母亲的男孩从小还可上学读书。母亲说那男孩对她这个一起长大的小媳妇蛮好的,婆子妈骂她时男孩总护着她;可惜12岁时他为书塾捡柴掉进坟窟受了惊吓,发了三天烧夭折了。其时母亲10岁。

母亲12岁回到娘家,两年后嫁给我们父亲。姐姐说,一开始母亲应该是不大满意父亲的。那时不仅穷,父亲身个都还没长足,且说话结巴。所以祖父辈的叔婶们都相互叮嘱,说新姑娘倔强要看紧点,莫让她跑哒。姐姐说,父母真正安定下来,是有了哥以后。

姐说,近亲蒋大妈对我们年轻的父母特别好,尤其喜欢哥哥,经常接济帮衬我们家,借米借面,比亲叔爷要的利息都少;她还经常导劝我们母亲,说女人嫁给哪家都是前世定好,犟不脱的。蒋大妈对安定我们家起了很大作用。

姐说我们家后来那屋,是我出生那年才做的。那年秋天雨特别多,两间屋的墙拖拖拉拉打了两三个月。姐说妈遭业,从挺着大肚子开始割茅草盖墙,到我生哒一两个月还没做起。妈差不多没坐一天月子,一直猴上猴下在忙。爹爹(祖父)留下的老屋,因为住着家人老生病,废弃倒塌了。

我说我们那正屋不是三间吗,姐说那是做好头两间后第二年又加做了一间,打墙师傅是从舅舅那村请来的,说他们功夫好些。西厢屋做得更晚,那时我已经记事了;东边做成猪屋,也是我上中学以后的事,好歹合围成了一个院子;猪圈改成砖瓦屋,那是我们上大学以后的事了,大大跟妈两老在家操心做的。父亲最后在那里过世。

我们三兄妹先后上学进城,村里有人说并不是我们多聪明,而是屋场选得好,说下面有一条地下河。这也是后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