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隐秘而伟大》的热播,引发了新一轮的谍战剧讨论热潮。

剧中的主演李易峰和金晨都有不俗的表现,而几个配角的更是展示了十足的演技。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

李易峰饰演的顾耀东

导演王伟,从《白夜追凶》开始,就在尝试着用小人物的视角来剖析社会问题。

而这次,他更是将眼光和视角转到了民国时期的上海。

从一个小警员的心路历程,揭示了隐秘战线的艰辛,更呼应了时下最热门的主旋律——不忘初心

电视剧的主人公名叫顾耀东,他是东吴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

毕业后一心想要当警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匡扶正义,保护百姓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

匡扶正义,保护百姓

而他的这句话,被警察局里的同事不以为然,甚至受到了大家的嘲笑。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3)

警察局的人嘲笑顾耀东

这一细节,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内政府官场的风气,毫无理念和信仰,大多数人都在浑水摸鱼、尸位素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被观众们津津乐道剧中的人物关系、道化服和情节设置是否合理。

甚至有很多细节,极其容易被大家忽略,尤其是背后的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

这些细节,正是主创团队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和经历,来反应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百态和历史进程。

正应了那句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这些细节,解读这部热播剧背后的历史,为大家在观看电视剧之余,提供一些历史背景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1 独立于历史的主人公

与传统的谍战剧《暗算》、《潜伏》、《风筝》等不同,《隐秘而伟大》的主人公在历史上并没有特定的原型

剧中李易峰饰演的顾耀东、金晨饰演的沈青禾,都是编剧创作出来的人物角色。

但在这两位主角身上,我们又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地下工作者的缩影。

比如男主顾耀东,从一个法学院毕业后,怀着满腔热忱进入警察局,却发现官场的乌烟瘴气和尸位素餐。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4)

顾耀东加入警察局的初衷

于是他在一次次的行动中,慢慢认清了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

一身正气的他,逐渐心向中共,在一次次的任务中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沈青禾就更有特点,她在中共地下组织内的身份是交通员,平时主要从事一些倒买倒卖的生意。

对外宣称自己极度爱财,热衷于一切赚钱的生意,但实际上却是一名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却甘愿投身于地下工作的进步女青年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5)

金晨饰演沈青禾

在日常潜伏中,她周旋于国民党各级官员之间,努力营造出一副奸商嘴脸;

在执行任务时,为了掩护同志,几次将自己置于险境,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这两个人物,是抽象化的艺术形象,象征着曾经在隐秘战线奋斗的数以万计的地下工作者。

而历史上,我党在国民党内部策反发展的特别党员人数众多,很多都是像顾耀东一样,对国民党失望透顶转而选择投靠中共的。

比如《潜伏》里的余则成的原型之一:吴石将军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6)

余则成与吴石将军的外形相似度极高

这个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说。

2《卡萨布兰卡》电影

这部电影引用的实在巧妙,既符合时代背景,又完美的借喻了人物内心活动

我们来逐条分析:

2.1 时代背景

《卡萨布兰卡》这部电影,是1942年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爱情电影,又名《北非谍影》。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7)

卡萨布兰卡剧照

1943年,引入中国,开始在各大城市上映。

而剧中的年代,是抗战胜利后的上海,大约是1946年--1948年之间。

上海本身就是近代民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喝咖啡、看电影是民国时期最浪漫、最具小资情调的娱乐项目之一。

所以,沈青禾与夏继成在电影院接头,是符合时代背景的。

接着说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二战背景下,一段身不由己、感人至深的三角爱情故事

男主里克在摩洛哥北部卡萨布兰卡城市,偶遇到了自己曾经的爱人伊尔萨,在误会解开后,里克终于可以与爱人坦诚相见,但他却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爱人。

在卡萨布兰卡的机场,他击毙了纳粹德国的少校,然后目送着自己最爱的女人奔向自由。

影片将爱情、战争、自由、政治、忠诚、友谊等多个元素,完美的融入了故事情节中;男女主人公浓烈却又深沉的爱,感动了无数观众。

1944年,该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奖项,成为当时全世界都饱受欢迎的热门电影。

剧中引用的一段,恰好就是男女主人公惜别时依依不舍的对话。

2.2 借喻人物内心

这是第一集中,潜伏在上海警察局的中共地下党——夏继成(代号白桦),与沈青禾在电影院接头时,影院正在播放的电影。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8)

中共卧底夏继成,代号白桦

在这一段,夏继成已经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近期会调他离开上海,让他着手交接工作和挑选接班人。

而由于多年的默契配合,沈青禾此时对夏继成已经暗生情愫,但碍于地下工作的特殊性和两人的身份,又无法公开。

所以,沈青禾此时内心非常纠结,既希望暗恋的人能懂自己的情愫,又希望他能平平安安。

所以她才会问出那句话:什么时候离开上海?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9)

而王泷正饰演的夏继成,显然洞悉了沈青禾的心思。

他的回答是故意在提醒沈青禾,地下工作不要动情。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0)

随即,镜头就给了沈青禾特写,满脸的失望表情。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1)

而此时,电影院的电影也播放到了最感人的一幕:男女主人公依依惜别,互道不舍之情。

导演正是借电影中人物的对白,说出了女主沈青禾的内心。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2)

剧中《卡萨布兰卡》片段

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导演用一部40年代的电影,巧妙的说出了沈青禾心中想说却又说不出口的情愫。

这细节处理的,实在巧妙。

3 上海警察局

该片对上海警察局的人物和设置整体符合历史。

3.1 局长的原型:宣铁吾

剧中,出现最多的是两位副局长,而身为正职的一把手几乎很少出现

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彼时上海警察局的局长是宣铁吾,他同时兼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

当时他被蒋介石派去上海,主要任务是打击黑帮势力,防止军统和黑帮做大做强。

宣铁吾,是近代史颇具争议的一个人。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3)

宣铁吾

宣铁吾,最早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早年间曾经加入中共,后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叛党投敌,转入蒋介石门下,一度曾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

由于上海是远东金融中心,是南京政府的钱袋子

一方面各种金融势力盘根错节,另一方面以杜月笙为首的黑帮与戴笠的军统关系亲密。

蒋介石为了保证将上海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对上海党政军一把手的任命非常谨慎,必须是其极其信赖的人。

为了制衡军统和中统,蒋介石决定任命自己的亲信——宣铁吾为上海警察局局长,后又兼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

将军警大权于一身的宣铁吾,随后便开始了对上海黑帮势力的整治,这其中主要针对的就是杜月笙等人。

他曾先后抓捕了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儿子杜维屏

后来,宣铁吾积极配合蒋经国在上海的金融改革,起到了一定正面作用

但是,他在执政上海期间,血腥镇压学生和工人运动,不断以流氓行径扰乱社会秩序,并且利用行政手段强行掠夺上海人民手中的黄金、白银、美元、外钞。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海警察局的风气从最上峰就已经坏掉了。

在宣铁吾集中力量对付黑帮时,对于上海警察局内部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是交给副职打理

宣铁吾当时没有选择军统、中统、军方推荐的人选,而是选择了俞叔平做副手。

这也就可以合理解释,为什么齐副局长在局长面前小心谨慎、毕恭毕敬的态度,毕竟他自己就是局长一手提拔起来的。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4)

齐副局长在局长面前的样子

3.2 副局长的原型:俞叔平

俞叔平就是剧中齐副局长的原型。

宣铁吾此举目的有二:

一是因为俞叔平此人并不隶属于任何政治派系,他当副局长不会有太多的利益瓜葛;

二是因为俞叔平本人是法学出身,是民国有名的法律博士,甚至曾经一度被称为中国现代刑侦之父。他的当警察局副局长,谁都挑不出毛病,他本人也非常符合技术型副职的定位。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5)

俞叔平

俞叔平早年间曾留学欧洲,获得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组部任职。

但他在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并不是当了多大官。

而是他认真钻研法学,不仅曾经在同济大学和东吴大学的法学院兼职教授,还出版了许多法律论著。

这其中,涵盖了行政法、刑事法、犯罪学、法医学、监狱学等多个方向。

这显然与剧中的齐副局长,一味的捞钱所不同。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6)

齐副局长

3.3 警察素质

电视剧中,可以看到,警察的素质普遍不高。

不仅对老百姓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服务意识,甚至吃拿卡要动辄动手打人

这在剧中有很多体现,我只选取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一是沈青禾的车被剐蹭,出警的黄队长不问来龙去脉就扣车抢夺物品。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7)

黄队长直接扣车

另一个是,剧中的警察在镇压游行示威群众时,居然动手打人。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8)

剧中警察殴打游行学生和群众

为什么当时的警察素质如此低下?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警察之前就是租界巡捕和日伪时期警察,身上留存着多年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接受部门不加甄别就直接转为警察局员工。

另一方面,当时的警察局门槛对文化要求普遍不高,初中毕业即可。

从根源分析,还是因为他们心中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4 丁放的原型:张爱玲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19)

施诗饰演的丁放

丁放这个角色很有特点,美女作家、青年成名、小资情调,按照剧中人物特点可以推断,这个角色的原型应该就是张爱玲。

丁放的人设与张爱玲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4.1 出身富贵

剧中,丁放的父亲是上海市财政局的丁局长,她自己是典型的富二代。

而张爱玲也出身于显赫世家,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0)

张爱玲

也正是因为出身富贵世家,她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既有正统的国学私塾熏陶,也有海外留学经历,加之自己本身就天赋异禀。

所以才能年少成名。

相比之下,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同龄人赵志勇就是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没有那么好的教育机会;

另一方面家庭经济负担重,他早早的就需要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即使有文学梦想也只有先放一放了。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1)

赵志勇

而丁放和张爱玲,则无需顾及这些。

她们不必担心经济问题,可以安心的沉浸在文学创作里。即使失败了,还有背后的家庭给兜底。

这就像创业,穷二代创业失败,一无所有;富二代创业失败,回归家庭即可。

4.2 擅长写男女感情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2)

东篱君的小说主要内容

电视剧中提到了丁放的笔名是:东篱君

这显然是从陶渊明处借用的典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丁放以东篱君的名义,发表了多篇情感小说,成为上海文坛畅销作者。

她写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上海滩的灯红酒绿和男女情感故事。

其中,就包含剧中提到的《凤鸾禧》。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3)

八卦记者手拿丁放的小说《凤鸾禧》

而张爱玲最早曾经于1943年,在杂志《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

正是这篇小说让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成为当红作家。

随后,她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作品,成为上海滩畅销作家,一时间风云无二。

在这期间,张爱玲有一部短篇小说《鸿鸾禧》。

而剧中,东篱君的《凤鸾禧》,显然是借用了《鸿鸾禧》的名字。

与同时代其他女作家相比,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特色。

她擅长于描写爱情、婚姻、家庭、情感题材,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视角,描绘出了封建残余思想和男权主义思想下各种各样的女子的人生经历。

她既能对新旧时代下女性物质和精神上独立性进行思考,也对封建思想迫害下的女子进行了关怀与反思,开创了批判性文学和新女性文学的新领地。

4.3 为爱痴狂

这也是丁放与张爱玲非常相似的一点。

电视剧中,出身富贵的丁放爱上了出身底层、单纯正直的顾耀东,尽管这段感情不被看好,两人最后也没有逃过棒打鸳鸯的结局。

但坦白的说,剧中两人的恋爱过程还是非常甜蜜的。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4)

顾耀东与丁放

丁放爱上顾耀东,就是因为他的淳朴耿直,不管家里人如何反对,她依然对他痴情不移。

无独有偶,张爱玲也有一段饱受争议的感情,那就是她与胡兰成的婚姻

1944年,两人因张爱玲的小说《封锁》结缘,随后情定结缘。

由于胡兰成是汪伪政府的官员,曾一度担任汪伪政府宣传部次长,是国人公认的汉奸

但张爱玲不顾一切的爱上了他,甚至不在意胡兰成的汉奸身份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5)

张爱玲与胡兰成

他们结婚时,没有结婚证,也没有婚礼。

只有一纸用文字写成的婚书: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前两句出自张爱玲,后两句出自胡兰成。

那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

而后两句,这些年成为网络心灵鸡汤最爱用的100句话之一。

5 被绑架的尚荣生原型:荣德生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6)

绑架荣尚生

剧中,被绑架的上海实业大王--尚荣生,其原型应该是荣德生

荣德生是上海滩的实业家,他曾历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

他的一生专注于经营实业,他与兄长荣宗敬共同经营的荣氏企业,拥有12家面粉厂和9家纱厂,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美誉。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7)

荣德生

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

荣德生绑架案虽并非剧中演的那样,但确实存在官匪勾结

后来,此案被军统出身的毛森侦破发现,时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中校警卫队长王晋唐是绑匪的内应。

随后,毛森便顺藤摸瓜挖出了这个绑匪集团,荣德生绑架案得以告破。

15名绑匪中8名主犯被处决,其余7名被判处有期徒刑。

荣家的50万美元赎金也多数追回。

6 卢驰和胡仲启的原型

剧中,在夏继成调往南京之前,曾经有一段上海警察局领导层的对话,这里面提到了两个国民党高官:卢驰和胡仲启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8)

局长与副局长讨论夏继成出身

这里的卢驰,原型就是时任南军政府国防部史政局局长吴石

胡仲启的原型,就是时任国防部监察局首席监察官的吴仲禧

吴石曾经在陆大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国民党的中高层军官

夏继成刚好就是陆大毕业,那么这里的卢驰自然就是指的吴石将军了。

随后,齐副局长问到了首席监察官。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29)

这里的首席监察官,在剧中是胡仲启,原型是吴仲禧。

吴石和吴仲禧这对战友,是多年的好同学、好同事、好战友。

他们曾经是保定军校三期的同学,在校时就是好友。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30)

卢驰和胡仲启的关系

抗战时期曾一起在第四战区共事,吴石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吴仲禧任中将军法执行监,此时吴仲禧已经于1937年秘密加入中共。

抗战胜利后,吴仲禧被军统控告贪污,随后被吴石出面营救,并经吴石的运作帮忙,吴仲禧被任命为为国防部监察局首席监察官。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31)

吴仲禧

1948年,吴石经吴仲禧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吴石被任命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准备随国民党一同去台湾。临行前,他与吴仲禧见了最后一面。

吴仲禧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

他(吴石)告诉我,已被调任国民党国防部次长,要到台湾去任职。我曾请他考虑,到台湾去是否有把握,如果不去,也可以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他坚决表示,自己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 。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1950年1月29日,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随即供出了中共在台湾潜伏的400余名卧底,其中就包含吴石。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32)

吴石将军

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王正均、林志森六人被判死刑。临刑前,曾留下诀别诗一首:

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

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

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1975年,吴石被追认革命烈士。

吴石将军,是我党难能可贵的人才,是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支持民主,反对内战,弃暗投明,为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在即,他本可以留在大陆,却始终认为自己为党和人民付出太少,毅然要赴台,为解放台湾、祖国统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直至他被捕牺牲,他都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使命

他的一生,虽然在国民党内怀才不遇,却在隐秘战线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而他赴台潜伏这一段,曾经被电视剧《潜伏》剧组引用,余则成最后赴台的情节,就取自于吴石将军的亲身经历。

他就像电视剧《潜伏》里的那句话:身处黑暗,心朝光明。

那些年毁三观的神剧(隐秘而伟大里的这些细节)(33)

《潜伏》剧中经典台词

谨以此,向隐秘战线的革命先辈致敬:

英雄多隐秘,平凡且伟大!

本人原创,转载需征得同意并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