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很忌讳“死亡”这个词?认为它不吉利?是的,每个人都惧怕“死亡” 害怕自己突然死去,害怕失去亲人和朋友。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说话的时候尽量避免“死”字。似乎不说这个字,就意味着寿命就会很长,也不会发生意外。
这个念头几乎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但我今天要告诉你的是:“死亡” 虽然很恐惧,但你必须时常想到“死亡”,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目前俄乌战争还在继续,最后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每年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影响最严重的是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疫情给整个世界(包括到个人)造成多大的危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研制出疫苗,但依然无法阻挡新冠的脚步,每年人们不断死于病毒、战争、地震、洪水等,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灾难。可以说,目前世界很乱,我们人类正处于危险的边缘。
生与死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生死一体,生死相伴,生必死,得必失,生死是人生必经之路,不要把死亡当成生命的尽头,如同大师所说,“死亡” 只是走向 “另一个去处” 。
能看透这一玄机,我们再也不用每天为生老病死忧心忡忡或恐惧不安,也不必对家人亲友、甚至世间的荣华富贵有所不舍,至少我们可以活得更快乐更开心一些。
父母给了我们一个了不起的生命,就是让我们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如果父母不给我们生命,那么我们连死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有一天我们终于有机会死了,这是多么珍贵啊!能这么想,就是有勇气看透生死了。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偶然的,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除了生与死会带来欢呼和哭泣,活得很健康的人很少会想到死亡。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成功时轻狂自大自满,失败时颓丧、沮丧、绝望。 ,甚至会嫉妒、争吵、陷害别人。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不洞悉生命的真谛,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有这样一个故事:科尔和马克一起去医院看病,他们得的都是鼻炎。在等待化验结果时,科尔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马克也赞同。
结果出来了,科尔得的是鼻癌,马克是鼻息肉,科尔留下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就离开了医院,马克却住了院。科尔的计划是:去一趟埃及和希腊,以金字塔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希腊参观一下苏格拉底雕像;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
他在生命清单里后面这样写到: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剩下的愿望”。科尔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埃及和希腊。现在,科尔正在实现他出版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马克在报上看到科尔写的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于是打电话问科尔的病情,科尔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
马克没有回答,他早把自己亲口说的去埃及和希腊的事放在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而那些走得快,看穿生死的人,却活得很精彩。走得很慢的人,总是认为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不得不说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如果人们能时常想到死亡,想到每天都有那么多人死去,而自己还能健康地活着,那么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对生命的热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觉得困惑。人也自然而然会变得豁达、超脱。人只有面对死亡,思考死亡,才能真正冷静、理性、开悟、超越自我。
感叹人生苦短,不是学曹孟德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的感叹,也不是苏东坡 “人生如梦” 的无奈,也不是看透红尘的被动颓废,相反,我们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如果我们今天能过上健康、舒适、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好好活着,认真过好每一天。
所以,当你得意或失意时,请站在人生的制高点,问生死,思索人生。有了看穿生死的勇气,才能顺应自然,重生,享受生活,选择超越自我的人生观,创造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