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的一天,毛人凤神情凝重地走进了蒋介石的办公室,颤抖着将一份报告交给了忧心忡忡的蒋介石。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解放,蒋介石在四川的统治也危如累卵。

在看完毛人凤送来的报告后,蒋介石大发雷霆,他破口大骂毛人凤无能,似乎要将自己积累多年的愤怒都发泄在毛人凤身上。

就在毛人凤误以为蒋介石会惩罚自己时,蒋介石的情绪却平和了许多,随后,他面露凶色地对毛人凤说:“两次不行,那就来第三次,这一次派刘全德去,一定可以杀掉陈毅!”

在蒋介石败退台湾前,为什么他一定要杀掉陈毅呢?两人之间有哪些恩恩怨怨呢?这还要从陈毅参加革命说起……

历史上最信任的元帅(55年授衔完毕老蒋指着)(1)

一、弃文从武、艰难游击

1901年8月,陈毅在四川乐至的一个小村庄出生,陈毅出生的这一年,正是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之际,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陈毅的命运似乎从出生就已注定。

陈毅祖上曾是大地主,可惜在父亲这辈家道中落,由于天灾和人祸不断,陈毅家中的几亩地悉数被变卖,父亲也只能靠着在村中担任私塾先生谋生。在父亲的熏陶下,童年的陈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陈毅又在母亲的支持下,继续在读书的路上耕耘。

彼时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思想深入中国腹地,陈毅也深受感染,10岁的他和哥哥一同来到省政府门前,两人双双剪掉了代表腐朽落后的辫子。

1916年,陈毅考入当地的工业学校,学习扎染,可是,相较于工业,陈毅更喜欢政治文学,他试图通过写时政文章,来抨击当时的北洋政府。

两年之后,陈毅成功获得了留学法国的名额,在法国期间,陈毅一边打工,一边攻读文学,此时的他,一心想要取得文学博士的学位。

当时,欧洲的共产主义思想正在蔓延,在蔡和森的介绍下,陈毅有幸拜读了《共产党宣言》,其中的思想让陈毅深受鼓舞。

原本陈毅并没有加入共产党的想法,直到一件事的发生,让陈毅彻底改变了主意,共产主义从此与他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历史上最信任的元帅(55年授衔完毕老蒋指着)(2)

1921年,北洋政府以赋税和铁路监管权作抵押,向法国政府贷款,这引起了陈毅等法国留学生的不满。法国留学生团结在一起,在法国的各个大学发起抗争运动,最终均被法国政府镇压,大批法国留学被遣返回国,陈毅也在其列。

回国后的陈毅,仍然以成为文学家为梦想,他奔走于北京的各大报社,在此期间,陈毅又一次遇到了蔡和森。

在中共中央机关报担任主编的蔡和森,再次向陈毅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回望着风雨飘摇的祖国,陈毅放弃了自己的“小理想”,转而选择了关系亿万同胞命运的“大理想”。

不久之后,陈毅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后的文艺元帅从此弃文从武,开始为中国的前途而奋斗。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大肆镇压共产党员,不甘心的共产党人随即发动南昌起义,成立工农武装部队。

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之后,陈毅也率领残余部队前来会师,随后,陈毅协助朱总司令完成了红军的分兵和休整工作,他的军事才能首次得到展现。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毛主席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位置,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红军部队开始进行长征。

当时陈毅小腿负伤,正在医院休养,党中央领导便安排陈毅留在中央苏区,相机牵制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历史上最信任的元帅(55年授衔完毕老蒋指着)(3)

接到命令后的陈毅,仔细分析了中央苏区的形势,他认为:“中央苏区的部队要想不被消灭,必须将游击战争坚持到底!”于是,陈毅与蒋介石持续三年的游击对抗就此开始。

陈毅将剩余的红军部队悉数带往大山之中,利用复杂的地形,牵制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千方百计的围剿,却始终被陈毅戏耍。

眼看重兵“围剿”不成,蒋介石便转换策略,将“围剿”改为“围困”,蒋介石认为:“将陈毅的部队困在大山之中,时间一久,红军必定坚持不住,届时再找准时机、一举歼灭!”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陈毅也开始转换策略,他灵活采用“化敌为友”的策略,在国民党内部发展地下党组织。

事实证明,陈毅的这一策略非常正确,当地的很多保长纷纷加入到红军队伍,但是,在明面上,他们又是国民党的人。

就这样,陈毅带领红军在大山中坚持了整整三年,期间,红军部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还进一步壮大了队伍,这让蒋介石愤怒不已。

二、国共对抗、斗智斗勇

不仅如此,陈毅还曾兵行险招,戏耍蒋介石,先是将自己的部队五花大绑,然后主动“送给”当地的保安队长。

国民党保安团见陈毅的部队主动送上门来,以为蒋介石的封锁政策见效,便放松了警惕,哪知这是陈毅的苦肉计,待到保安团准备邀功时,陈毅又与地下党组织成员里应外合,救出“被俘人员”。

看着陈毅戏耍自己,蒋介石破口大骂,他称陈毅是:“最为狡猾,诡计最多,剿灭最为困难的‘匪首’!”

历史上最信任的元帅(55年授衔完毕老蒋指着)(4)

1939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民族的共同利益,国共二次合作迫在眉睫,陈毅率先摒弃前嫌,发表《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公告,呼吁国民党放下成见,联合抗日。

迫于内外压力,国民党不得不再次与共产党人合作,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国民党方面却对此次合作加以粉饰,甚至在报纸上刊登出“共匪投诚”的字样。

陈毅得知此事后,极为愤怒,他义正言辞地表示:“谈判是可以的,投诚是绝对不行的!”

陈毅据理力争,蒋介石最终也做出妥协,撤销了带有“投诚”字样的报道,改变了对共产党人的态度,国共两党在赣粤地区达成合作。

在此期间,陈毅将中央苏区的游击队统一整编,促成了新四军的编制,这一举动再次招致蒋介石的不满,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

新四军成立后,蒋介石利用暗箱操作,将其限制在长江下游地区和南京附近,这里是日军的重点进攻区域,蒋介石妄图借日本人之手,除掉他心中的大患。

对于蒋介石的心思,陈毅自然是了解的,面对蒋介石的安排,陈毅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陈毅决定将计就计,在敌伪顽交错复杂的南京地区,新四军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对抗日本侵略者,对于顽固的军阀和国民党武装部队,新四军则是与之斗智斗勇。

历史上最信任的元帅(55年授衔完毕老蒋指着)(5)

1940年,陈毅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将新四军带往苏北,开辟苏北根据地,巩固我党在华中地区的军事力量。

新四军的战略调动,让蒋介石也认识到华中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为了能与新四军抗衡,蒋介石也命令部队进驻苏北地区。

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更是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试图与新四军制造摩擦,趁新四军立足未稳,将其消灭。

10月中旬,陈毅和粟裕带领新四军在黄桥地区建立根据地,韩德勤随即率领3万余人前来“围剿”。

新四军仅有7000余人,武器装备也是五花八门,可是,这一仗关乎苏北根据地的存亡,陈毅和粟裕不得不打好。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粟裕敏锐地找到了破解之法,原来韩德勤命令部队分三路进攻,这给了新四军逐个击破的机会。

陈毅当即作出指示,新四军全军出动,采用机动作战的方式,以黄桥地区为中心,吸引来犯的国民党军队,具体采取阻击、迟滞、伏击和突击的方式蚕食敌人。

不仅如此,陈毅还发动地下党组织力量,在战役开始之前,韩德勤三路大军中的右路军战场起义,国民党军队军心动摇。

随后,陈毅命令新四军陆续出击,将韩德勤的大军截成数段,无法集结的国民党军队立时溃败,韩德勤带领剩余逃兵仓皇撤退。最终,黄桥战役取得了圆满的胜利,新四军歼灭国民党军队1万多人,俘虏近4000人,苏北根据地顺利建立。

历史上最信任的元帅(55年授衔完毕老蒋指着)(6)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不仅对抗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日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扎根后,蒋介石却愁眉紧锁,陈毅率领的新四军像一个钉子一样楔在华中地区,这让蒋介石如鲠在喉。

为了与新四军争夺华中地区,在抗日战争后期,蒋介石一直没有放弃对苏北根据地的“围剿”,只可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三、誓夺上海、三次暗杀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解放战争爆发,蒋介石的计划计划是:“将战火引到解放军,消耗解放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解放战争初期,华东解放区是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点,在蒋介石看来,与陈毅粟裕决战于华东,是消灭“共匪”的第一步,蒋介石踌躇满志,他妄想新仇旧恨一起算。

蒋介石电令国民党74师、整编11师和第5军组成联军,45万大军共同赶赴华东解放区,对陈毅的27万部队发起进攻。

这一次,蒋介石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不再分兵,而是集中部队优势兵力,重点突破,蒋介石认为如此大规模的进攻,陈毅必定无法应对,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张灵甫的74师号称国军精锐,3万大军尽是美式装备,各种重武器一应俱全;二是蒋介石认为陈毅只会打游击战,大规模会战不是其强项。

对此,陈毅却不以为然,面对浩浩荡荡的国民党军队,陈毅和粟裕决定诱敌深入、以缓克急,慢慢消磨国民党军队的士气。

历史上最信任的元帅(55年授衔完毕老蒋指着)(7)

望着不断撤退的共军部队,骄纵的74师师长张灵甫果然中计,他擅自命令部队前进,竭力追击撤退的共军。这使得74师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孟良崮,为了全歼这支精锐之师,陈毅又采用“掏心战术”,最终74师被全歼,张灵甫阵亡。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毛主席给陈毅发来贺电:“你们能全歼张灵甫的74师,蒋介石是决定意想不到的!”

孟良崮战役的惨败,的确让蒋介石心痛不已,后来,蒋介石对身边的一众将军说:“这是我党自剿匪以来,最为痛心棘手的一场战役!”

改变战术的蒋介石,依旧没能战胜陈毅,在与陈毅的每场较量中,蒋介石始终没能占据上风,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后来解放上海的战役。

1949年5月底,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陈毅率领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解放上海的城市攻坚战。

上海是著名的经济中心,为了减少对市区的破坏,陈毅命令部队一定要保护好市区和人民,在陈毅看来,解放上海易如反掌。

而蒋介石也十分看重上海的保卫工作,为此,他还特意从成都飞往上海,并扬言:“不出三个月,国军就能击败解放军!”

上海城市攻击战打响后,陈毅命令部队迂回进入上海,封锁海上通道,随后,华东野战军分两路进入上海市区,迂回包抄守城的国民党军队。

仅半个月的时间,华东野战军就占领上海市区,曾经表示要抵抗半年的蒋介石悻悻地返回成都。

历史上最信任的元帅(55年授衔完毕老蒋指着)(8)

上海解放后,陈毅出任了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多次作战失利的蒋介石气急败坏,他开始筹备暗杀陈毅的计划。

蒋介石先是派遣28名特务执行暗杀计划,可这些特务刚从舟山上岸,就被当地的公安人员逮捕。

而后,不甘失败的蒋介石又命令毛人凤指派更可靠的特务,这名特务试图策反上海剧团的秘书,却未能成功,反而还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最终,他夜被公安人员抓获。

两次暗杀陈毅均未成功,蒋介石恼羞成怒,在训斥完毛人凤后,他又亲自指派特务刘全德执行第三次暗杀任务。

得到消息的陈毅却哈哈大笑,他豪迈地对手下的工作人员说:“尽管让他来,来了就要把他抓住!”

特务刘全德虽然心细,但是,公安人员通过对刘全德关系网的分析,还是成功将其抓获,至此,蒋介石在与陈毅的对决中,输得一塌糊涂。

1955年,败逃至台湾的蒋介石,看着经过授衔之后“十大元帅”的名单上的陈毅,久久不愿转移视线,他苦笑着对宋美龄说:“这个人太厉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