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光倒回到1950年。
那年夏天,一个22岁的小伙子,怀着激动的心情,匆匆忙忙地从天津,赶到了北京。
当他满头大汗地站在西城区石老娘胡同4号院的大门前时,这个身材高大、器宇不凡的大小伙子,差点高兴得掉下泪来。
因为,他等这一天,实在等得太久了。
而现在,他终于成为了刚刚成立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中的一员了。
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和值得庆贺的事情啊。
这个小伙子是谁呢?他就是印质明。
印质明从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想过当演员。
他生在一个大富之家,人生的轨迹,似乎在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被设定好,那就是——长大后,能够顺利接管家里的产业。
可偏偏,他接触到了艺术。而且从此欲罢不能。
那是在他读中学的时候。那时的中学都有话剧社。印质明所在的耀华高中,也不例外。
又恰好,他当时的一位老师,十分酷爱戏剧,经常在课堂上大谈莎士比亚、莫里哀和斯坦尼。
这不仅让印质明大开眼界,同时,也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印质明经常参加学校话剧社的演出。
而他心中的那颗种子,在一年之后,也就悄悄地开始发芽了。
那时,印质明已经考入天津工商学院,并很快成为了学校话剧社的主力演员。
就在这时,他得到了一个消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家专门培养演员的学校,开始招生了。
印质明心想:我为什么不能去试试呢?
而且,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像水里的皮球一样,怎么按也按不下去了。
于是,他向学校提出了转学的申请。可是学校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一颗苗子呢?所以当然是不同意。
到后来,印质明就天天去找校领导磨,但无济于事,得到的答复,都是“不行”。这让印质明很是沮丧。
可是印质明又是个倔脾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这时,他又想到一个办法。
原来,他当时正在半工半读,每天白天在大学读书,到了晚上就会去一所夜校当老师。
这一来二去,就认识了许多工人兄弟。而这些工人兄弟最是豪爽的,一听他们的小老师有了难事,自然都会出手相帮。于是,大家就联名给印质明写了介绍信。
当时“工人阶级当家作主”,这介绍信就比啥都好使。
就这样,印质明顺利通过了各项专业考试,终于走进了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的大门,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表演系大学生。
那一刻,印质明险些喜极而泣。因为这一切,来得实在太不容易了。
印质明所在的班级,后来出了很多大明星。印质明也是其中之一。
那时,全国都在进行大发展,电影界也不例外。许多新电影陆续开拍,这就需要大量的年轻演员加入其中。
印质明他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赶上好时候的印质明,和他的同学们,格外珍惜每一次机会。
1955年,他毕业没多久,就接到在《神秘的旅伴》中出演男主角冯廷贵的任务。
一出道,就演大男主,这个起点不可谓不高啊。
印质明十分努力——实际上,那个时代的演员,都非常努力。他通过大量的案头工作以及对人物的剖析,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冯廷贵这个沉稳机智的侦察员形象。
这部电影,使他一炮而红,成为50年代颇有影响力的银幕小生之一。
其实,印质明的形象,并不属于“第一眼帅哥”。但他胜在气质稳重,让观众看到他,便产生“心安”的感觉。
很快,他又搭档另外一名帅气的年轻演员赵联,一起合演了《国庆十点钟》和《虎穴追踪》 ,分别扮演男主角顾群和陈惠远。
巧的是,这两部电影,他同样扮演侦察员。
所以,他拥有了“银幕侦察员专业户”的美誉。
我们前面有说到,印质明出自一个富贵之家,其实从小是一名“公子哥儿”。但他在电影中所扮演的“工农兵形象”,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却都很到位。
我想,这与他多年来始终坚持和广大群众在一起,是分不开的。
当然,他最令观众难忘的,还是侦察员的形象。
1960年,他又在《铁道卫士》中成功扮演了高健这个人物。他通过含蓄内敛、耐人寻味的表演,将一个与敌特巧妙周旋的侦察员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那时,在长影厂,最红的青年男演员,也就是庞学勤、赵联和他了吧?
几乎每一个熟悉印质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像“戏痴”一般的存在。
无论什么样的角色交给他,他都能出色地完成好。
哪怕这个角色再小,他也照样能演出光彩来。
在他眼里,只要是角色,就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别。
记得他在拍《神秘的旅伴》的时候,旁边的剧组也正在拍《平原游击队》。有一天,导演苏里突然跑来找他,说:老印,我这边有一个龙套,急需人来演,你看能行不?印质明二话没说,就赶了过来。
于是,就有了我们在《平原游击队》中所看到的由他扮演的拉吊桥的伪军。
短短的一场戏,却演得像模像样,十分认真。
他说:他很享受这样创作的状态。
到后来,这个一向在银幕上演惯正面形象的大男主,甚至主动要求去演反派。
因为,他觉得,一个真正的演员,就应该演啥像啥,拓展自己的戏路和挑战自己,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某种戏路。
所以,我们很快就在《自有后来人》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他所塑造的王巡长这个可耻的叛徒形象。
这是他和赵联的又一次合作。不过这一次,两人在银幕上,不再是并肩作战的兄弟,而是成为了对立面——赵联扮演的李玉和令人记忆犹新,而印质明扮演的王巡长同样令人难以忘记。
后来,他还在《山乡风云》中又再次出演了一个反派,也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演员,他却直到36岁才结婚。
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到了自己所钟爱的电影表演中。
他当初参演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已经26岁,他想争分夺秒地把失去的时间给抢回来。
1964年,印质明离开了长影厂,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在天津人艺当起了一名编导。
也正是在这里,他遇见了陪伴自己一生的那个人——在天津一家出版社做编辑的蒋新苓。
两人结婚后,非常恩爱,并生下一儿一女。
1980年,阔别银幕已久的印质明再次出现在了电影中,在于洋执导和主演的《戴手铐的旅客》中出演了魏子恒这个角色。
印质明和于洋,在影片中呈现最为感人的一个桥段——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刘杰和魏子恒两兄弟,在真假莫辨的年代,只能“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此时《驼铃》那动人的歌声恰到好处地响起,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心。
1981年,印质明又拍摄了电影《大虎》,从此,他就慢慢淡出了观众视线。
1997年,印质明的妻子去世,他非常伤心难过。随后他带着自己的孙子,过着平静而安稳的生活。
2008年,印质明因病去世,享年80岁。
今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大庆的日子,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电影演员,印质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新中国的电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这样的一位老艺术家,我们是不应该轻易忘记的。
而今天,当我们再次谈起这位当年气宇不凡演技佳的大明星时,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他在《神秘的旅伴》、《铁道卫士》、《国庆十点钟》等电影中的光辉形象。
每一个,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那么,在各位的记忆里,对印质明所扮演的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打赏。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会有彩蛋和惊喜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