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羽
关羽是家喻户晓的武圣。是忠义的化身。从宋代到清代,被各代皇帝十几次追封。几十个谥号。称号从侯到王,从王到神,从神到关圣大帝。历数自古以来的名将,关羽被追封的荣誉独一无二。原因只有一个:历代帝王希望官员、臣属、百姓都能效仿关羽的忠诚,勇义。宣扬忠义,稳定统治基础。关羽的忠勇以离开曹营,不负刘备为核心事迹。关羽不贪富贵,不惧生死,寻找刘备,有真实历史记载。三国演义用艺术手法,描写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美化升华关羽的忠勇。
相识微末,义薄云天
关羽青年时期就从涿郡追随刘备,一同起兵。经历征战无数,成为纵横杀场的勇将。与刘备、张飞结下了深厚的君臣兄弟情谊。从涿郡起兵直到刘备平原为官,三人吃住都在一起,情同兄弟。在外面的公众场合,关张始终在刘备的身后,左右侍卫。刘备无论走到哪,关羽、张飞都在后面左右跟随,不避烦劳,不畏艰险。
关羽一幅长须,威风凛凛,相貌非凡。读春秋,知大义。傲上而恤下。对待底层士卒非常体恤,但对官员士大夫却很刚强、冷傲。这应该与关羽青年时怒杀豪强而逃亡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曹操自从认识关羽,就非常欣赏关羽的武艺和为人。200年曹操突袭徐州,刘备、张飞逃走,生死不明。关羽被迫投降。曹操得到关羽后,非常高兴。曹操知道关羽忠义,但他认为自己只要对待关羽,比刘备对关羽更好。关羽感念恩情,一定可以成为他的得力干将。曹操没有把关羽作为一般的降将对待。对关羽有求必应,异常亲厚。不停的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侍从侍女。
刘备家眷被俘虏后的优厚待遇,与曹操对关羽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古时战争年代,被俘虏的漂亮女眷,如果失去交换价值,很快就会成为别人的妻妾或奴婢。除非自尽,否则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关羽在官渡之战中,斩杀颜良。为解白马之围立了大功。曹操表奏关羽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关羽原来一直没有正式的将军称号,也没有爵位)。重赏厚赐。曹操对关羽很在意,但感觉关羽始终没有真正忠心于他。曹操想知道关羽的真实想法,就派张辽去和关羽谈心。张辽也是降将,原来跟随吕布多年。在徐州时就与关羽相识。彼此敬佩,私交很好。
关羽对张辽坦诚相告:我知道曹公对我非常好,我也特别感激曹公厚待。但是刘备将军对我恩重如山,情如兄弟。我和刘备大哥誓同生死,绝不背叛。如果有了我大哥的消息,我是一定要追随刘备大哥的。但我也一定会报答曹公的恩情。
张辽把与关羽的谈话汇报给曹操后,曹操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赞叹关羽为人忠义。
不畏生死,千里寻兄
官渡大战中,刘备在袁绍军中的消息传来,曹操就料定关羽一定会走。虽然不甘心不情愿,但也没有采取强硬办法进行阻拦。关羽得知了刘备在袁绍军中的消息,挂印封金。将曹操赐予的金银物品、官印封存在房间内。留下拜别书信,只带原有从人,护送着刘备家眷离开曹营。往袁绍军营的势力范围出发,去寻找刘备。
曹营众将得知关羽去袁绍阵营寻找刘备,都大为不满。认为关羽忘恩负义,背叛曹营。纷纷向曹操请命,要去追杀关羽。曹操不允许追杀,说:各为其主,不要去追。以曹操精锐铁骑的速度和力量,如果有心追杀关羽,轻而易举。
关羽如果继续留在曹操阵营,必然可以建功立业,高官显爵。离开曹操阵营去寻找刘备,两头可能都是送命。曹操如果决心截杀,关羽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去往袁绍阵营,他刚刚在战场上斩杀袁绍爱将。此去袁绍军中,风险极大。而且不一定就能找到刘备,即便找到,也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但关羽还是选择去寻找刘备。即使会因此丢了性命,也不背弃自己追随刘备的原则。
虽然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故事情节。但从真实历史记载中分析,依然要敬佩关羽的胆气与忠义。
再分析护送刘备家眷一事。刘备从徐州小沛逃亡,情况仓促紧急。与张飞分头逃走。刘备向东逃走,绕道山东投奔袁绍。刘备与张飞都不能一路撤退,更加无法通知远在下邳的关羽以及家眷。
关羽和刘备家眷被曹操在徐州俘虏。此后刘备一直在与曹操为敌。从官渡到汝南,从汝南到荆州。刘备自己去营救家眷不现实。那么甘夫人是如何去的荆州。各种文史中都没有记载。基本判断,曹操主动送回去的概率极低。因为刘备杀了曹操心腹车胄,夺取徐州。主动与曹操为敌,奉衣带诏反曹。官渡之战中帮助袁绍,在汝南捣乱。曹操深恨刘备。再有,如果曹操为了做大度人情,主动归还甘夫人及家眷。这种为曹操脸上增光的事情,曹魏历史不可能不记载。作为俘虏,甘夫人等家眷没有自主能力,不可能自己跑去荆州。可甘夫人确实到了荆州,还在荆州为刘备生下了儿子刘禅。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关羽离开曹营,是带着甘夫人及家眷一起离开的。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千里护嫂,有逻辑依据。
关羽应该是从前线回到许昌,接上刘备家眷。再向北出发渡过黄河,进入黎阳。去袁军势力范围寻找刘备。关羽没有愣头楞脑的直接去袁绍大营寻找,而是提前打探消息,在袁绍军营外围与刘备取得了联络。根据刘备安排,改道又向汝南出发。
刘备此时也离开黎阳袁绍大军,去往汝南(河南平顶山一带)联络曹操后方的叛军。希望可以在后方起到牵制打击曹操的作用。刘备在官渡之战中,两次往返汝南。
第一次是袁绍委派刘备,来汝南联络地方叛变势力,袭扰曹操的后方。但很快曹仁就带兵来攻打,刘备带了一部分人返回袁绍军中。第二次再来汝南,是刘备主动要求。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已经判断出袁绍不是曹操对手,尽早谋划脱身为好。二是,关羽离开曹营与刘备取得联络,不能困在袁绍这里。需要重新考虑出路。
刘备谋划好后,就给袁绍建议。荆州刘表实力强大,应该联合刘表,南北夹击曹操。我愿意去荆州和刘表接洽联盟一事。汝南那一带有力量可以聚合,从后方袭扰曹操。袁绍同意了刘备的提议。让刘备带原来的队伍再去汝南,掌握时机联合刘表。关羽根据刘备指示,从黎阳又去往汝南。
演义中的路线是从许昌到洛阳,从洛阳到郑州再到黎阳,又从黎阳返回再到汝南。行程八百多公里。历史上关羽行走的真实路线,没有记载无法考证。但行走的路线,肯定要避开两军交战的主战场。随行有家眷车驾,需要渡河,需要走官道和安全的路线。绕道一定难免。关羽不避生死,千里寻兄是能够确信的真实历史。
忠诚凝聚,汝南重逢
我们今天去看关帝庙,关羽身旁左右两个神像是关平和周仓。三国演义中,关平是关羽在关定庄收的义子。周仓是仰慕关羽的强盗。两人都是在关羽去汝南的这个阶段,追随关羽左右。成了关羽的核心助力。
周仓在正史中没有记录。但在山西通志和平陆县志中均有记载,推测因为周仓政治地位太低,所以正史中没有记载。但周仓这个人肯定是真实存在的。周仓加入过黄巾起义,后来世道混乱,占山为王。因为仰慕关羽,牵马扛刀,誓死追随。关羽死后,周仓自尽。关平正史中有明确记载,是关羽之子,同关羽一起战死荆州。
关羽一路历经艰辛,终于在汝南与刘备重逢。刘备二次来到汝南,刘关张重整旗鼓,在汝南招兵买马。刘备徐州逃亡后,再一次重新聚合了心腹力量。继续反曹的创业大计。赵云也在这个时期正式加入了刘备阵营。
(赵云)
赵云是常山郡真定人(今天的河北正定县)。武艺高强,骑术精湛。早年间,郡里推荐他来投奔公孙瓒从军。公孙瓒问赵云:你们家乡那里,不是都推崇袁绍是明主吗?为什么你不去投奔袁绍?赵云说: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就像人被倒挂着一样难受和危险。天下大乱,我不知道谁是真正的英雄,只想追随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人。我并没有轻视袁绍,特意来奉承将军你。刘备当时就在公孙瓒旁边,大为欣赏赵云。所以对待赵云特别亲厚,赵云也非常敬佩刘备的气度胸怀。
刘备在平原为官期间,赵云帮助刘备在平原训练骑兵,一直情同兄弟。后来刘备去救援徐州,与赵云失去联系。公孙瓒兵败袁绍之手,自焚身死。赵云不愿意投靠袁绍,也不愿追随他人,一直寻找和等待刘备。刘备从徐州逃亡到袁绍营中,赵云得知消息,前来寻找刘备。以刘备亲卫的身份,协助刘备传递消息,招揽部下,秘密保护刘备。麋竺,糜芳(麋竺的弟弟),孙乾,简雍一些徐州旧部逐渐在此期间,重新聚拢,追随刘备。还有一个人需要介绍~陈到。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描写陈到,正史记载中也篇幅不大。陈到从徐州时期就跟随刘备。武艺精湛,低调忠勇。一直贴身保卫刘备。后来训练并统领刘备的亲军精锐~白毦(er)兵。直到蜀汉后期,陈到在永安都督任上离世。
赵云、陈到一直都是刘备的贴身亲军首领。刘备屡次惨败逃亡,都能平安无恙。虽然自身武艺不差,但与赵云、陈到的保护也有很大关系。
刘备在汝南聚合当地反叛曹操的势力,很快聚集了几千人马。曹操派汝南郡太守蔡杨来攻打。被刘备击败,斩杀蔡杨。刘备在汝南一带,刚刚有点起色,官渡之战结束了。曹操官渡获胜以后,担忧刘备在汝南势力坐大。丝毫不敢松懈,亲自带兵前来攻打(曹操是真的敬业,十一月打完官渡之战,马不停蹄又来攻打刘备)。
刘备刚刚组建的新部队,在汝南被曹操再次击溃。看北方已无立足之地,只得带着心腹人马向南去投奔刘表。201年春,刘备拜会刘表,寄居在荆州。开始近八年的蛰伏。
忠诚勇义,千古美名
关羽不惧生死,不贪富贵,不忘初心,坚守忠义,千里寻兄。不但体现了自己的忠义胆气。而且对刘备阵营高举正义旗帜,重整旗鼓、聚合士气,起到了核心凝聚。即便刘备惨败逃亡,四处依托。身边始终都有不离不弃的忠义之士追随。这样的宣传事例,比说多少豪言壮语都更有说服力。
刘备阵营匡扶汉室的正义性是行动纲领。刘备个人的领导力、组织力、个人魅力是凝聚核心。关羽离开曹营,忠心追随刘备的行动。对内凝聚人心士气,对外彰显忠义团结。
有很多责怪关羽傲慢、浅薄、大意失荆州。不配名将之称,破坏蜀汉天下大计的声音。但换个角度想,假如关羽留在曹营,与刘备为敌。不但刘备阵营损失核心战力,对于整体阵营,忠义团结的互信力也将大大损害。后期刘备集团的发展一定更加艰难。
瑕不掩瑜!关羽荆州兵败,不能掩盖他忠诚勇义的千古美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