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固支撑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深刻把握世界文化激荡态势,夯实文化根基并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并行稳致远的根本之策,是我们勇于面对全球文化交锋竞争并克敌制胜的基本法宝,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因为我们有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因为我们有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因为我们有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固支撑。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深刻把握世界文化激荡态势,夯实文化根基并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并行稳致远的根本之策,是我们勇于面对全球文化交锋竞争并克敌制胜的基本法宝。

在世界文化激荡的洪流中,是壮大自己的文化力量、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还是被文化洪流冲刷、甚或遭受涤荡淹没之灾,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严峻考验。要避免文化激荡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既需要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文化防线,也直接检验着民族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根脉的牢固程度。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深邃的文化根脉,传承不绝的民族精神与执着于心的信念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站稳脚跟的深层次根源。当代中国面对世界文化激荡新态势之所以能够牢牢站稳脚跟,一个无可替代的根本性因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的坚固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站稳脚跟的深厚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文明精华,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纵贯5000多年,形成了以万物一体的宇宙观念、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崇德尚群的伦理规范、协和万邦的天下意识为主要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征着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促进中华文明传承不绝、演进发展。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中华文明地位突出,中华文化影响广泛,不仅是四大原生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且延续至今的文明形体,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具有重要外溢影响的文化存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独领风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一种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又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筋骨与气质禀赋之中的认知思维和人文精神,其核心和精髓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凝结为民族精神。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千古传唱,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意志品质的写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精神使中华民族遇难不屈、遇危不乱、遇险不倒,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标识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园地中呈现出非凡的风韵与气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中国人民智慧,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独具魅力。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创造的灿烂文化,汇聚着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积淀传承下来的思想精华,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量有关治国理政、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伦理、道德修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精髓要义,如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清廉从政、勤勉奉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民胞物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乐礼善学、尚中贵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等,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中华文明关于责任先于权利、义务先于自由、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价值理念,远非推崇资本趋利本性、个人主义至上、零和博弈思维的价值追求所能比拟。20世纪80年代,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无穷智慧,显现出它消弭戾气、驱除偏狭、抑制凶顽的可贵效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必能促进世界文化朝着繁荣稳定、公平正义、秩序和谐的方向健康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只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它应当也必须从历史深处走入当代社会,展现其不可或缺而又非凡无比的当代价值。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我们要深入发掘与着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深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要求,是现实需要。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我们进行文化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并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是打牢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之深厚根基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赢得文化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正己正人”“选贤任能”的政治理念,“崇正”“立信”“尚仁”“重礼”“和合”的人际规范,“和谐共生”“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包容和谐思维,都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当代价值,使其走向世界并丰富世界文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创新方式,要付诸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团结统一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进取意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转化为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需要我们拓宽创新方式,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付诸实践。我们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实质内容与表现形式、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的关系,积极为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夯实基础、创造条件。要通过提高阐释研究水平、加强遗产保护运用、强化宣传普及教育、加大实践养成力度、完善弘扬体制机制、优化传承创新环境等途经,多管齐下合力共为,积极探索转化创新方式,力求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代中国必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将为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和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商志晓,系山东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