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0年有部电视剧叫《神医大道公》是继海峡两岸正式开'放影视合作政策后,祖国大'陆公开去台'湾省拍摄的首部电视剧。剧情是以保生大帝为原型展开的,那今天解密人带各位了解下我所了解的“大道公”。有不对之处,请多多包涵。

石保爷与吴公的故事(漳州白礁宫和大道公吴夲的故事)(1)

保生大帝(闽南语白话字:Pó-seng tāi-tè)为闽南地区、台'湾、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医神,本名吴夲(tāo),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字华基,号云衷、悟真。宋时期福建路泉州同安县白礁乡积善里(今属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白礁村)人,生于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这天,因帮急症病患采药,前往青礁的大雁东山,失足坠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岁。当地居民得知后,为追悼吴夲,纷纷塑像祭拜并私谥“医灵真人”。

石保爷与吴公的故事(漳州白礁宫和大道公吴夲的故事)(2)

其父名吴通(后封协成元君),母为黄月华(后封玉华大'仙),宋清源节度副使陈洪进割据漳泉时,并征收重税以向朝廷进贡财物,为避免遭受迫'害便从祖籍漳州搬到同安海滨的白礁以结茅为屋,讨海维生。吴夲十三岁时,父亲吴通患病,因家贫无力医'治而去世,母亲黄氏后来也因忧伤过度而去世,就此事后吴夲便立志学医悬壶济世。

吴夲首先习捕蛇、采药之法,后来又学针灸、汤药之术,后医术之名声逐渐传播民间,而根据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宫檀越记》中记载,孙瑀的祖父孙天锡在宋天圣四年(1026年)因误食河鱼生病,便到旗山上居士庵中调养,与一名周游至此的裴姓方士(号养真老人)一见如故,后来吴夲得知养真老人在此,便前来会面,两人意气相投,促膝而谈。养真老人于是将所知学问全部教传给了吴夲。此时吴夲也得知孙天锡已经患病多年,便为他医'治,仅三天便见好转,半个月就痊愈了,后又经过三个月调养身体便恢复了。孙天锡欲重金酬谢,被吴夲婉拒,两人日后也因此结为好友。后来吴夲“飞升”后,孙天锡在屋西建祠奉祀,后来因为灵验,遂拓建庙宇,称为“吴西宫”。

石保爷与吴公的故事(漳州白礁宫和大道公吴夲的故事)(3)

根据民间相传吴夲生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苦救疾不分贵贱,也分文不收,深受当时百姓爱戴,被尊称为神医。辞世后,人们为其建宫立庙,塑像祭祀,慢慢的发展成了一种信仰,称号也逐渐由神医演变成了医神。历史中也记载了从宋到明历代王朝对吴夲的封号不少于10个(于宋明仁宗时封为保生大帝,道教也遂将其纳入神系,尊为神灵)。其中“保生大帝”的封号最高,其神力也是“保护今生,治病救疾”,这也是吴真人崇高的精神,这种精神广为流传民间,也得到了无数善男信女的信仰。

在民间也流传着关于保生大帝的故事如、揭榜医太后、点龙眼、医虎喉等。也有传说记载在了闽台两地海神妈祖和保生大帝斗法的故事,后来也被解释为闽台两地农历三月刮风下雨的现象。

保生大帝的祖殿位于福建省漳州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的白礁慈济宫,听说很美,很壮观,其建筑结构集宋、元、明、清历代建筑艺术于一体,素有“闽南故宫”之称。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拜一拜。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保生大帝的诞辰,又称“大道公生”,民间有很多的习俗,也因每个地方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差异,如果你知道或参加过欢迎评论区留言。

石保爷与吴公的故事(漳州白礁宫和大道公吴夲的故事)(4)

提到保生大帝就不得不提我们走失已久的“小湾湾”了。在我国台'湾省也有很多很多保生大帝的庙观。据说是明末随郑成功到台'湾省开发的先辈们,也将保生大帝请到了台'湾,立庙祀奉。当初我国先辈们到台'湾省后,自然条件恶劣,各种疾'病瘟疫肆意流行,因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们经常求助于家乡的医神保生大帝来保'佑。现在台'湾省祀奉保生大帝为主神的庙观就有160 多座,其中台南地区多达58座,台南的学甲慈济宫和台北的大龙峒保安宫闻名遐迩。所以啊小湾湾快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吧,也好让出海的大道公回来看看。希望台'湾宝宝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