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缘来酱子

惊艳千年的一首诗(千年前留下的诗词)(1)

长大之后,你还读诗吗?有些诗要中年后才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定风波》这段词的意思是:即使下着大雨又何妨?唱着歌、拄着手杖,不慌不忙地走,照样能从容度过一生。回头看,过去的种种风雨,如今都已经是云淡风轻。”

而在50集大型历史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中,聚焦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希望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 成就,去梳理出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核。

惊艳千年的一首诗(千年前留下的诗词)(2)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这本书的作者即是《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内容选取中国历史上具代表性的十四位文学大家,如七步成诗、才高八斗的曹植,隐逸诗人陶渊明,风流作家杜牧,千古词帝李煜,美食与诗词兼具的苏东坡……等等。

透过聚焦这十四位“千古风流人物”,解读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梳理中华文明及其背后的文化核心。

《跨山海》不仅只是一个人物传记,而是可以走近主人公的内心,把他们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解读他们的情感和内心的世界,结合他们的经典作品以及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这个人物的独特理解。

惊艳千年的一首诗(千年前留下的诗词)(3)

公元816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被贬江州的白居易,在送别朋友之际,一阵琵琶声引起了他的注意。朝堂上的白居易,教坊中的琵琶女,身份地位迥异的二人,却在此时此地有着同样黯然的境遇和前路。两个人之间产生了同情,产生了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此让寻阳江边的邂逅,定格成中国诗歌永恒的经典和传奇。

公元821年,白居易果断放弃了中书舍人的职位。原因是“牛李党争”,朝臣相互倾轧,使他看不到帝国变好的希望,所以他只好选择远离政治漩涡,独善其身。或许,就是在这一刻,白居易萌生了隐退的心理。之后的岁月里,白居易主动担任地方官,坚持为百姓办实事。晚年,白居易担任东都留守,彻底贯彻自己的“中隐”思想,并为自己取字“乐天”。

惊艳千年的一首诗(千年前留下的诗词)(4)

李煜,南 唐末代君主,被誉为“词帝”,,他上承晚唐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下启北宋众词人,为宋词的全面繁荣昌盛拉开序幕,在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个国君,他实在可说一无可取;既懦弱又无能。生活豪华奢靡,终日沉醉于歌舞逸乐、声色享受之中,不问国事。又一味佞佛,完全不问民间疾苦。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还不思振作;诚如宋太祖所说:他若以作诗词的功夫来治国,又何至于亡国?而且,没有同时代的「南越王」钱俶承担的勇气;为了不让生灵涂炭,毅然北行的智慧。也因此让两个人的后半生,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另一方面,却因着不幸的命运,使他不但改变了自己的词风,超越自己早年欢乐歌舞,儿女柔情的侷限。也远远超过了当代「花间集」、「尊前集」那些柔靡浅薄的言情风格。甚至可以说:他为整个「词」这一当时新兴的文学体裁,带来了「更上层楼」的新境界。

惊艳千年的一首诗(千年前留下的诗词)(5)

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陆游出生在淮河的一条船上。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铁骑先后两次渡过黄河,开封陷落。 翌年三月,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仿佛命运注定,陆游的一生要被伤国之痛所纠缠。 颠沛流离、亡国之耻,激发了陆游抗金复国的壮志。然而屡败考场,又痛失所爱,幸好, 在四川的南郑(今陕西汉中),陆游等来了柳暗花明,在那里,他将迎来诗歌的高潮,也是他人生的高潮……

乾道八年(公元1172),因为王炎的招请,陆游来到南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抗金前线,走马在秦岭古道上,陆游生命中所有的激情都被点燃。 在南郑,除了迎来人生的高潮,陆游还觉得自己找到了写诗的真谛,他的诗气概沉雄、轩昂,每一个字都从纸面上直跳起来。

惊艳千年的一首诗(千年前留下的诗词)(6)

诗词的美有时候那些没写出来,留在读者想象里的,才是最好的部分。

越是有了年纪,看待事物应该越豁达,不需要过度在意外界眼光,同时有底气和自信用比较轻鬆的态度面对世界。

“他们打动我们的,除了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文字之外,还有就是那种可以跨越古今和种族的人性之美。”只有经受住审视目光考验的人物,才能担得起“千古风流”的评价。

《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不仅深刻地品味了宋词的情痴爱恨,更拉我们收回,内转为个人的内省,在百转千回的人生旅程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惊艳千年的一首诗(千年前留下的诗词)(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