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 唐(688-742)

王之涣,字季凌,并州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之涣的著名诗句(诗词启蒙王之涣)(1)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是唐代登临胜地,原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西南城上,后被水淹没。诗先从远景写起,夕阳落山,然后又把视线拉到近景,眼底下的黄河滔滔不绝的向东流归大海,又把视线拉向远方。短短十字,气势雄伟,景色壮丽。后两句则有劝勉之意,要想看的更远,自己必须勤勉精进,不能满足于眼前。整诗景美,情真,又富含哲理。记得念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每学期的评语都是“戒躁戒傲”或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类的名言短句来勉励同学,希望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更加精进。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著名诗句(诗词启蒙王之涣)(2)

玉门关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或264厘米)。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杨柳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于此。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末句描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相思离情。

关于此诗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薛用弱的《集异记》记载:唐玄宗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