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今生最爱的人!

爱情向来都是颂咏才子配佳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不变的爱情公式,又演绎出多少经典佳话。

我们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双飞的故事,一首《梁祝》代代经典。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留下的千古名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诗感慨“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纳兰性德金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又心酸了多少人!

借助这些经典给大家推荐现代爱情故事《出麦田记》,发生在豫东大地上的悲剧爱情和农村人欲走出麦田的故事。

出麦田记经典语录(出麦田记再见今生最爱的人)(1)

《出麦田记》的作者异于其他写作大咖的是:潘沈斌,当初写这部小说是在2006年,还是个刚刚20岁的大一学生,这部小说写三年,润三年,六年磨一剑。一个地地道道农岁民的孩子,用讽刺手法反应社会的高考之弊端,和农村人扔下拿在手里的千年锄头,欲创出一条探寻城市生活的奢望,更是一部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作者在这个年龄段写出1982年~2006年间的跨越大作,实属少见。

《出麦田记》编辑称这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纯净之作,比《山楂树之恋》更感人的纯净爱情,比《三重门》更尖锐的叛逆青春,比《平凡的世界》味更浓的皇天后土。

本书更得到著名作家贾平凹、李春平、许开祯、秦岭、墨白的高度肯定。李春平夸奖他会讲故事在郭敬明、韩寒之上。

那我们就跟着作者的引领,去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当爱与现实冲撞,男人往往选择现实,女人却愿为爱赴汤蹈火

小爱人

当你唱着歌,

走在海面上,

白莲花与晚霞一起绽放,

你说要带我,飞向夕阳家,

撒下蔷薇漫天芬芳。

................

这首《小爱人》让端木钰晴放弃千大小姐出国深造的机会,从美丽的维也纳远渡重洋回到夏念祥生长的乡下,假扮哑巴栖身一个光棍家里,却因难产客死他乡。那么,夏念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值得她舍弃一切去献身呢?来,我们一步步揭开谜团。

高考对每个学生来说是最公平最直接的人生转折的机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夏念祥就是这样一个凭借高考由一个吃馍就盐的穷学生演变成天之骄子的典范。

出生在洛宁镇夏桥村的夏念祥,父亲在文革中遭自己的学生侮辱批斗,觉颜面全无含恨自尽。给妻子留下几句话“士可杀不可辱,男人不可没面子;一定要念祥读书,只有读书才可改变未来。”母亲强忍住悲痛含辛茹苦,靠着种几亩薄田和捡破烂供应夏念祥读书,他深知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拨开乌云见光明。明白贫穷会失去自尊、生命和基本健康的最低级生活。 决意要出人头地,为死去的父亲挽回尊严。

人一旦有了信仰,会不顾一切去追求,一个人眼中只有成功两个字的时候,再大的苦难都能克服。

在母亲的鞭策下,聪明上进的夏念祥考上开州市政法学院。成了洛宁镇方圆几十里第一个走出麦田的大学生。

这世上从来不缺锦上添花的聪明人,草根一旦转为新贵,接下来,就跟走了狗屎运似的要啥有啥。

出麦田记经典语录(出麦田记再见今生最爱的人)(2)

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出来个大学生犹如天空闪出一颗璀璨的明星,引得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羡慕不已,镇中学校长眼疾手快,如同看到黄土地里冒出个黑珍珠,忙给女儿牵线搭桥,闺女没过门就给夏念祥家盖了三间大瓦房,让这孤儿寡母终于有了像样的家。

夏念祥在政法学院取笔名文天,因发表一首诗歌名声大振,引得无数女生青睐,唯独一个叫文水的女生走进他的心田,两人鸿雁传书,但夏念祥只是把文水当无话不谈的灵魂知己,和她谈天说地、却隐瞒了老家定亲的关键事。真正让夏念祥一见钟情的是出身尊贵的端木钰晴:她身材高挑,长发飘飘,美若天仙,钢琴弹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端木家是开州第一大首富,哥哥在欧洲定居,也做好了让端木钰晴欧洲深造的准备。可想这样的家庭怎是夏念祥可望及的呢?但命运之神却偏偏把两个人拧在了一起。当夏念祥知道文水就是端木钰请,欣喜若狂,三年的文字交往,互把对方印在了心里。端木钰晴不顾父母反对,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约夏念祥闺房私会,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后暗结连理,第二天即被父亲逼上欧洲。

门当户对是自古以来的择偶标准,夏念祥权衡再三,理性选择了家中的校长闺女。

男人都是现实的,固然他痴迷于端木钰晴的美貌和才华,端木父亲的反对让他望而却步,校长家为他做出的一切,他又不想做陈世美,那就注定端木钰晴在这场博弈中成了夏念祥的牺牲品。

来到欧洲的端木钰晴发现自己怀孕了,不敢留在欧洲,怕被哥哥发现逼她打胎。更不敢回父母那里。

出麦田记经典语录(出麦田记再见今生最爱的人)(3)

夏念祥是她的唯一挚爱,无处可去的她只能回来生下这个孩子。到了开州市,她听说夏念祥正要升职,怕影响他前途,默默去夏念祥的老家。路上被小偷把现金护照全部偷走,身无分文的端木钰晴冻昏在夏桥村附近的大堤上。

光棍村长收留了这个假装哑巴的端木钰晴,在村长家待产的日子里,她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心上人。用日记记录他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想着自己放弃维也纳大好前程来到这里,在一个素不相识的老男人家里暂且藏身,泪水止不住打湿信纸,

不知不觉潸然写下里尔克的诗: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一直视心上人为骄傲的她,以一首《卫风.氓》拷问自己: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是端木钰晴最后的绝笔。

谁还记得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小乡村,有这样一位绝色佳人装作哑巴保护着她和未出生的胎儿。她的真命天子此刻在何处?可同样在思念着这个痴情的女子?而这个女子为了这个孩子难产死在这里,又有谁知道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看过,《还珠格格》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当年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在大明湖畔偶遇夏雨荷,一个风华正茂的俊才,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只因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就让夏雨荷这个痴痴女子一生相守,转身就是一辈子,到死也没等来她要等的那个人。她又何尝不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呢!

她与夏念祥的书信往来中,夏念祥曾经多次说过:人生的困顿都斗不过一个“熬”字,同时在“熬”中也要“傲”熬过去就是春暖花开;只要时间走着,等待就不是问题。

她的等和熬,让生命却终结在这片四不着边的黄土地上!

而那个让她魂牵梦绕、让她用生命生下孩子的夏念祥,此时却风光无限,坐上了开州市政府第一把交椅!根本就不知道他苦苦追求过的女神为他所做的一切!

挣扎在麦田内外的年轻人,走不出的世俗,回不去的故乡。

出麦田记经典语录(出麦田记再见今生最爱的人)(4)

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沿海地带试行,内地农村人向往城市生活改变命运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走高考这条路,成千上万的学子削尖脑袋往大学门里挤,然而,这个几率太渺茫了,一个乡也出不了几个大学生,以至于考上大学的学生,父母以放电影唱大戏来祝贺这天大的喜事。

再者就是接班制度,父母到退休的年龄,由适合接班的子女顶替指标去上班,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捷径,无需苦读圣贤书,一跃成新贵,端上了铁饭碗,顿时高人一等,哪怕去工厂烧锅炉,去招待所铺床叠被伺候人,也是别人眼中高攀不起的城里人。

推荐制度也是当时盛行的一条路,积极上进的年轻人由大队推荐当亦工亦农。虽不是商品粮户口,也算是有了工作每月拿工资的人。

女孩子如果没有以上这些机遇,嫁个有商品粮户口的男人,也是一步登天的好事了,婆家再把女孩户口落户城里,那这样的女孩子也是修成正果,连生的孩子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了。许依桐的姐姐就是凭嫁个丑陋的男人走出农村的。

嫁不了商品粮户口的女孩子通常先去给城里的亲戚当保姆,表现好的,亲戚会给女孩子找个工作,然后再嫁个好人家,这都是走不出去的农村女孩羡慕不已的好事了。

九十年代的许运动是南许村一个有想法,有魄力,有胆量,正义集一身的年轻人,他从一片破报纸上看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这段话烧的他热血澎湃,他作为第一个走出村子吃螃蟹的人,在保守落后的农村人,这无疑于给全村人制造笑话。他们认为:想当城里人,那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掂量自己几斤几两重。去找村长开介绍信,就连村长的老婆都能把嘴撇裤腰带上“运动要出去,一个农民掂动锄把就行了,还想王八上礼堂,哼!我看这小子过不了几天就剩一条裤衩穿着回来了,到时候我看你这个村长的介绍信刮到哪个老鼠窟窿里去。”这狗眼看人低的娘们一脸的鄙夷和不屑。一家人都在受着全村人的嘲笑和白眼。当许运动半年后往家里寄钱寄信,全村人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竖起大拇指夸赞运动是个有本事的孩子,许运动的哥哥弟弟一下子长高了八尺似的,在村里趾高气扬,哪儿人多往哪挤,全家人高兴地脸上贴金似的。

后来,厂里改革裁人,重情义的许运动把弟弟留在城市,他又回农村,当父亲被洛宁镇人闹事踩死,伸冤无门时,借助办婚事,一己之力制服横行乡里,仗着妹夫是市委书记夏念祥的黑社会势力头目宁自强。

许运动老婆超二胎罚款时,他到开州找弟弟借钱,窝囊的弟弟惧怕弟媳连家门都没让他进。掏出些毛碎零钱打发他,许运动彻底怒了,外人的气能受,亲人给的气才让他绝望。强忍怒火回到开州,这一次,精神受到很大刺激。

宁自强看到疲惫的许运动吃力地拉着架车,让手下过去羞辱打骂,此时的许运动已麻木,脑子里一片恍惚。不久,老婆也跟着别人跑了。正义最终抵不过一群人的世俗、嘲弄和践踏,由压抑到绝望,最终崩溃成了疯子。

出麦田记经典语录(出麦田记再见今生最爱的人)(5)

许正好是许运动的堂哥,村里的能人,在乡供销社上班,妻子多年不孕,为看病花光积蓄,不得已挪用公款去开州求医,哪知自己才是不孕症的病根,男人的自尊顿消,县领导查账带来的恐惧,媳妇的埋怨辱骂,这个把面子视作生命的男人,终于一条白绫保全了自尊。

许运亮,活在虚荣中的猥琐男人,无情无义,自私的白眼狼,对改变他命运的二哥尚且如此,对寡居在家的母亲不闻不问。如今社会,不孝敬父母,不懂感恩的人是无立足之地的,即使有点本事,事业也很难发展壮大,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合作共事。

当时的农村人,与外界接触甚少,视野停留在周围的麦田上,农忙季节过后,到处是三三两两打牌取乐的闲人们。那日子过得比城里要悠闲,茶余饭后谈论着这家那家蹦出来的新闻。

妇女们更是到处扎堆打牌,非常自豪地炫耀着:兜里装着扑克牌,谁来跟谁来。对别人家的新闻热乎一阵转而又扑向另一家。许运动的疯狂和许正好的新鲜劲一过,便被大家忘却。

这片大地上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青梅竹马真情意,两小无猜空悲欢。

许依桐和水儿自小在一个妈妈的乳房上长大,从小两人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水儿总是喊着依桐哥跟在依桐屁股后面,依桐也总是在水儿受委屈的时候出现在水儿身边。

幸运的是许依桐到了县城最好的高中读书,水儿每天下午到齐渡河堤上割猪草等待他的依桐哥,尽管她知道依桐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她仍怕错过了见依桐的机会。自小水儿挨了后娘的打都是倔强地咬着嘴唇,不哭也不向任何人学嘴。

依桐对水儿说,等到麦子黄了我回来看你,水儿后娘把她许给她不爱的人,她想一死了却,忽然想起娘留下的书信,她不识字,进城找依桐,却遇见依桐的爸爸,依桐爸爸找借口支走水儿。水儿婚前想见一面她的依桐哥,就再也没机会了。

高考前夜,依桐看到水儿转交她母亲日记里的秘密,大为震惊,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再想想水儿同父异母的妹妹夏天,过着前呼后拥的尊贵生活,水儿也本该如此的,心里甚是不平。然而夏天也因为父亲包养小三,母亲痛苦的样子让她想放弃高考。依桐愤愤这个叫夏念祥的害了两代人,因此耽误了休息,影响高考名落孙山。最爱的水儿在他高考时不得已嫁人。一对心上人彼此错过人生最美好最重要的决定,实在令人惋惜。

水儿这个比她母亲还倾国倾城的绝色女子,母亲在她出生后难产而死,此后备受后娘虐待,连上学的权利都没人给她。小小年纪不得不学会隐忍生活,干着千篇一律的家务,为后娘和弟弟做牛做马。连追求心上人的权利也被剥夺。如果她母亲活着,此刻她也在维也接受最好的钢琴教育,过着上等社会的生活,跟随母亲领略异国他乡的自然旖旎风光。

然而,这一切,都因水儿母亲的死彻底逆转,水儿过着现代版灰姑娘的生活,她的王子却没能力救她出火海!水儿后娘就像狠心的王母,齐渡河就像被王母划开的天河,水儿和依桐就像天河两端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尚有一年一度的七夕鹊桥会,水儿和她的依桐哥还有私会之日么?

出麦田记经典语录(出麦田记再见今生最爱的人)(6)

故事讲完了,留给我们深思的是:

夏念祥虽走出麦田,过上人上人的日子,灵魂却游离了初心,竟然也庸俗到包养二奶的地步,他忘了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忘了曾经海誓山盟的真爱,不会想到女儿夏天会因为自己的错误在高考前无心复习,高考时影响发挥,留下一生的遗憾。更不会想到世上还有另外一个女儿从小卑微生活在后娘的打骂中,连上学的权利都被剥夺,婚姻大事被指派给暴发户的酒囊饭袋儿子。

侠肝义胆的许运动,在村民的嘲笑中走出麦田,又重返麦田。一身豪情无处伸展,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他就像乌鸦群里的白天鹅疯疯癫癫从世俗走向自己的理想世界。

许依桐想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高考期间得知深爱着的水儿的身世之谜,整个人陷入无尽的愤懑、对端木钰晴为爱赴死和对水儿出身悲屈的痛惜之中,置高考于思索之外,最终因心思移走,名落孙山,他的高考,他的水儿,都让他欲抓无奈,使自己陷入城市与农村的尴尬地带。真乃是:走不出的麦田,回不去的家园。

端木钰晴,夏念祥,水儿,他们一家三口的命运转折都在原生家庭上切开了口子。如果端木钰晴不回国?或者夏念祥回家退亲迎娶端木钰晴?水儿又怎会是这样的一个命运?假设不成定义,也许作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命吧!

端木钰晴曾经那么相信夏念祥,从来没有动摇过对他的信任,临死之前的绝笔是彻悟了还是开始怀疑自己的一意孤行?

夏念祥的父亲和许正好的死都重在一个面子上,如果他们明白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负重前行,多年后他们懂得一切都会过得豁达。

作为作者的老乡,书中所述都是我们儿时的记忆,当了解到作者的家庭背景,再看看作者座右铭“为崇高理想暂时卑微活着”其实他何尝不是在写自己。

作者给读者那么多的假设,留下太多让读者思考想像的空间,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完小说心里就像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怎么也缝不住,满心的遗憾和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