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老祖宗的国学常识经过千年的沉淀

总是令人啧啧称奇

本文总结了一些关于中国国学常识知识点

快来测试一下

看看能答对多少吧

1、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2、《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解析】

二十四史中一部完全意义上的通史是《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

A、陆游

B、岳飞

C、辛弃疾

D、李清照

醉意中把灯拔亮把玩宝剑,一梦醒来军营中号角响成一片。出自辛弃疾《破阵子》

4、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

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泾渭分明

“专心致志”形容仔细思考,集中精神,一心一意,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致:尽,集中;志:意志。致志:一心一意。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夫:文言虚词。弈:下棋)

5、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C)

A、《清明上河图》

B、《洛神赋图》

C、《五牛图》

D、《历代帝王图》

《五牛图》是1300年前唐代画家韩滉所作,这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6、我国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

B、耄耋

C、花甲

D、鲐背

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经典国学常识100题你能答对多少(这20个国学常识你都知道吗)(1)

7、下列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D、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出自白居易《七夕》。

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B)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指长江。语出《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后,决心要灭掉陈国,说了这句话:“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9、文字分为三个类型: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是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

A、表形文字

B、表意文字

C、表音文字

10、“一琴一鹤”形容的是(A)的品质?

A、为政清简

B、平安长乐

C、淡泊名利

D、骄奢淫逸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为政清简。

11、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A)

A、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式

C、古代的一种告别礼仪

D、绘画的一种方法

纸没发明之前,古人在青皮竹片上刻字,为了使竹片干燥。易于修改,就在火上烤,竹片里的水分渗出来后就像出汗一样,因此把这样的竹片叫“汗青”。整部书刻完定稿后,就削去青皮,书于竹白,谓之“杀青”。

12、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

A、能

B、不能

C、不确定

13、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的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祖冲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平仄为平平仄对仄平仄,很公整,上下联又是人名对人名。孙即子孙,祖即爷爷,孙对祖天经地义;行和冲是动词,所以可以成对;者和之同为虚词,也可成对。

14、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墨画追求意境,一般不用太艳的颜色来表现,所以落霞和荷花都没办法表现得很好,水墨画体现不出月光洒在地上的样子,所以更不可能是B。

15、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阳春白雪最早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下里巴人最早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现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6、“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宋朝人善写词,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都是写词高手。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7、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

A、有关

B、无关

商人的出现确实和商代以物易物兴盛有关,而这种行为也使得商部落迅速发展起来。周朝建立后,商朝的后裔,商族人由统治者变成了周朝的奴隶,生活每况愈下。商族人为了过上好日子,纷纷重操旧业——做生意。久而久之,人们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商族人就是做买卖的人。后来,人们简称商族人为“商人”,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1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

A、压轴戏

B、大轴戏

古时书是由竹简构成,因而过去的剧本也就是一长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轴,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所以称为大轴,大轴前面的戏,也就是倒数第二的称为压轴,中间的戏称为中轴,前面的戏称为早轴,第一出戏叫一轴。所以从纯学术角度看,现在常常把最后一个节目叫“压轴戏”实际上是不对的。

19、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

A、王安石

B、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小诗是少年寇准在一次家宴上应客人的要求,三步而成。寥寥数句,描绘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足见少年寇准才思敏捷,被当时的人们誉为神童。

20、“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语出《诗经•国风•豳风》。

它的真实含义,并不是说七月的酷暑炎热,而是与一种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即夏历(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意思。因《诗经》里的“七月”,使用的是周历,若换成公历,大概是九、十月份。

概而言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很形象地表达了一个气候转换时的自然现象: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