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产业园最新规划(产值超100亿元的温岭童鞋)(1)

网络图片

7月23至24日,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半年例会暨区域块状产业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工作现场会在浙江省温岭市召开。会上,温岭就童鞋产业借力区域风险排查加速转型升级工作作了交流。

温岭素有“中国童鞋之乡”美誉,近年来年产童鞋4亿双,占全国产量的八分之一,产值超100亿元,是全国首批“童鞋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全市共有童鞋生产企业2036家,其中规上企业75家。

2018年以来,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童鞋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从区域产品质量风险排查工作入手,全面提升童鞋区域产品质量,区域童鞋产品质量提升了25%。

有的放矢 监管前移破风险

通过分析近几年童鞋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发现,童鞋产品在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等项目上不合格率较高,此两项内容主要集中在鞋底、滴塑、皮革等鞋辅材料上。因此,他们将风险排查对象从单纯的童鞋产品拓展到配套的鞋辅材料上,并将此列为排查的重点内容,提高靶向针对性。

2018年以来,该局对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开展全市鞋材质量专项整治,共抽取生产、流通领域的皮革、鞋底、滴塑等童鞋原辅材料251批次,开展质量风险监测,全面掌握鞋辅材料质量风险信息,并及时更新排查项目。如2018年在抽检中发现有童鞋产品重金属和邻苯二甲酸酯超标,今年就及时将此项目列入风险排查项目。

对症下药 多元驱动再规范

2018年,该市3家鞋企由于连续3次质量抽检严重不合格,违反《产品质量法》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浙江省首例。

响鼓还需重锤敲,针对抽查不合格企业,该局加大巡查频次,保持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因为童鞋产品生产具有一定季节性,该局在制定抽查计划时,充分考虑季节性等因素,分季节、分种类开展专项抽查工作,进一步确保抽样基数的科学性和检测效果。

为保持抽检工作的严谨和公平,该局在监督抽查工作中实施抽检分离,随机抽调执法人员,交叉分组,整个抽样环节运用执法仪实行全程录像。2018年以来,共抽调执法人员38人次,抽检童鞋产品287批次。

此外,该局还引入社会监督,发布各类抽检不合格企业“黑名单”300余次,行政约谈企业65家,此外,还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对抽检工作开展监督,确保抽样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质”地有声 培优扶强立品牌

出台《开展温岭市童鞋产品质量比对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举办“2018中国(温岭)童鞋产业高峰论坛”,发起《中国童鞋产业提升温岭倡议》……该局立足辖区童鞋现状,加强全要素供给,引导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市的飞鹰鞋业的针车工序质量管理方法创新项目已获省级立项。

“质量是品牌的活力,技术是质量的支撑,在标准技术方面,一定要让企业掌握话语权,只有自身实力硬,品牌才能打得响,企业才能站得牢。”温岭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温岭市10家鞋企共参与制修订鞋类标准18项,发布“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3项,3个产品获得“品字标”认证。该市制鞋业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鞋业商标品牌基地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