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好,我们《素书与家庭教育》已经开播了几十期了,在这里,我把我们的课程浓缩成四个具体建议,方便家长们使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同心战疫家庭教育家长心得体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同心战疫家庭教育家长心得体会(石大庆给家长的建议)

同心战疫家庭教育家长心得体会

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们《素书与家庭教育》已经开播了几十期了,在这里,我把我们的课程浓缩成四个具体建议,方便家长们使用。

第一个建议是写日记。

我建议每一位家长教来写《家长日记》。这个日记不是作文,不是论文,不是小说,只是轻松的随笔记录,流水账般记录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

有什么用呢?

有大用处,我讲的课,大家其实不容易理解,但记日记时间长了,你会主动反思吧?你会自觉学习吧?你会慢慢把我们讲的教育方法用到家庭教育上吧?

如果,你把我们讲的心理学用到家庭生活里,你的家庭会和谐,你的生活会甜蜜,你的思想会深邃,你的孩子会成功。

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环节。

这个日记是家长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第二个建议是勤读书。

焦虑的父母教不出优雅的孩子,无知的父母扼杀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理应具备高尚的情怀、温暖的人格、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的守法意识,自律的道德观,才能成为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那么,家长们读什么?

家长应当一些理科的科学,包括科幻类都可以,这不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习,而是让自己不至于成为一个地平论、地心说的愚昧家长而毁了孩子,这在《素书》里叫道;

家长应当一些文科的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类,这也不是为了灌输孩子,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优雅家长,不至于因为自己的粗俗而污染了孩子,这在《素书》里叫德;

家长应当读一些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看杂志故事书都可以,让自己受高尚熏陶,拥有一些高尚情怀和慈悲心,免得孩子成为名人的时候堕落,这在《素书》里叫仁;

家长应当带头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序良俗。9岁左右是孩子道德形成关键期,12岁是道德形成关键期。9岁左右要给孩子树形象,用明确的信号帮助他形成道德观念,之后再用三年,加强管理,形成习惯,在13岁后,孩子会把这些习惯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形成自觉,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受人尊敬,受人喜欢的人。这在《素书》里叫义;

家长要给孩子表现一个守法的样子,关于守法,言传无用,唯有身教。让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守法的人。这在《素书》里叫礼。

第三个建议是懂教育。

孩子的思想品德、智力状态、身体发育、美学情感、劳动习惯,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

家长不能拿本本约束孩子成长,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提高,形成构建于思想深处的认知。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认知,成为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用儿童的眼光去看,用儿童的思维去想,在每个成长关键期供应健康的物质营养精神营养,才是家长的职责。

家庭教学的方法就两类。第一类是让孩子第一次体验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第二类是对已经了解的知识和技能深入熟练、理解、发展、创新的方法。不管哪一类,应当是充满欣喜和快乐的,凡是吼叫焦虑的教学状态,都体现了家长能力的不足和精神的空虚。

【赫尔巴特】应用到家庭教育上。要建立数学思维,把家庭教育建立在心理学、哲学、数学、生理学基础之上,否定封建家庭教育以家长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神为中心的腐朽落后家庭教育。

转向顺应儿童心理生理成长规律,以儿童成长为中心,将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家长作引导者、支持者等角色;顺应国家素质教育要求,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自主学习、家庭游戏为主要形式,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行为习惯,以适应中学的强度学习,大学的深度学习,成年的自觉学习,生活的终身学习。

第四个建议是懂孩子。

孩子是没有长大的人,成年人是长大了的孩子。不管人有多大,其记忆、自尊、情感从0岁开始就一直在记录。这个录像带记录了成长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舍身意这些器官,收集的全部色声香味触法六种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到末那识这个很长的录像带上。

孩子在梦里会对信息进行联系、分类、加工、提炼、简化,形成浅层的程序和深层的种子,这个浅层的程序就是潜意识,放在最深的记忆里,在外表现为行为习惯、性格。

所有成长过程中家庭、社会、学校给他的负面感受,即使日后他说想不起来了,那只是未经催眠冥想的浅层意识想不起来了,深层的潜意识会自动读取末那识,行成生活刺激的情绪。再不济那最深处的种子识也会适时发动,支撑行为。这些东西在12岁后都是自动化程序,未经灾难摧毁或者深度修行,终生不会更改。

为什么精神病会无缘无故生气、恐惧、悲伤、喜悦、愤怒、忧伤、思念、惊慌,或者一点点刺激,而情绪失控?那是因为在幼小或者脆弱的时候那个末那识录像带的伤痕太深了。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保持喜悦自信的样子?那是在12岁前家庭给了他足够的爱和支撑,使他的末那识很坚硬。为什么有的人很坏,很残暴?那是第一种伤痕者的负面表现,用对外的侵害,弥补内在的伤痕。为什么有的人境界很高尚?那是因为幼小的时候就体验过助人的幸福和劳动的快乐,知道那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所以,在孩子12岁前,家长根据成长规律给予关爱、保护、指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拥有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生,应该是家长的梦想和追求。

2022年10月30日星期日下午7时1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