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募格学术综合自封面新闻、知乎、华商报等

研究生面试高校后收到拟聘用通知,谁知道公示期满后学校却没有录用他们,按照招聘流程,本来该入职高校的他们,现在成了“待业”人员。

高校“招而不聘”,这些研究生困惑了...

高校招而不聘是什么操作?

据封面新闻报道,长春一研究生小梦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她和四位求职者,参加东北XX大学图书馆专业技术岗位招聘,通过了层层选拔,均收到了学校的拟聘用通知。

聘用博士研究生公示(招而不聘5名研究生被高校公示拟聘用后)(1)

拟聘用通知

原以为可以顺利入职,没想到在拟聘用公示期满后,5人通通被刷掉。

这让5位研究生懵圈了,本来以为可以入职,结果却“待业”了。还有求职者猜测,这背后可能与学校评议时商定的编制数量有关。

学校人事处给她们的回应是,“按照学校安排,审议没有通过,不同意他们这次入职,但不方便告知没通过的原因,无法多说。”

高校招聘的“神奇操作”真是太多了

根据一项调研数据显示,研究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方向,基本都是高校或者高校相关,可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扩招增多,高校的岗位,在近几年也越来越“狼多肉少”。

而这一现象,也孕育了很多招聘中的不公平出来,像是这回的招而不聘,还有的高校,在招聘中,也是上演了各种“神奇操作”....

第一操作:待遇和安家费

经常关注招聘领域的硕博士们,或许看到过这样的高校招聘“入职30万年薪。直享副高待遇,每月发放安家费,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

乍一看,高年薪、高福利、高校平台,是不是很心动?

曾经就有某985高校靠这样的招聘条件6年引进了8000多青年人才!当时还在网上引起过不小的热议。

聘用博士研究生公示(招而不聘5名研究生被高校公示拟聘用后)(2)

可是,引进到手了,这些博士们渐渐发现,这薪资和当初学校允诺的,有点不一样。

据知情人分享,传说中的 30 万年薪,实则只有 20 万出头,还是税前。更坑的是,这 20 多万是“打包”价,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保险全都包括在内。

这样薪资一下子就砍掉接近一半,更别提那些隐形福利了。实际上每月到手只有9000元左右。扣掉一线城市的吃住成本,所剩无几。

薪资少了,那安家费呢?

现今有不少高校招聘教师开出优厚待遇,动辄安家费10~20万,科研启动经费30~50万等等,那么签订了合同之后,你就一定能拿到这笔钱吗?这事也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聘用博士研究生公示(招而不聘5名研究生被高校公示拟聘用后)(3)

聘用博士研究生公示(招而不聘5名研究生被高校公示拟聘用后)(4)

一些高校开出的优厚待遇

一般博士到了新单位报道后,学校人事部门会告诉你这两月没工资,要等省人社厅的手续走完并公示之后你才可以算为我们学校的正式员工。由于都是刚入职,还没成正式老师,博士们一般不敢提安家费的事。

两个月后终于等到了人社厅的公示,作为博士的你终于成为了正式职工,这时可以名正言顺的去领安家费了吗?

不,这时学校又会告诉你,学校的安家费不是一次性发放的,是10年发放期。

例如,你的安家费是20万,那么先发给你5万,剩下的15万按每年1万5给你发放,一共发10年。

而且,这时学校还会说这5万不是直接打到你银行卡里的钱,而是作为给你补助的形式打给你,但是要交20%的税(现在税点已调整),也就是扣除1万,只能到手4万!

也有经历过类似事件的网友这样说:

聘用博士研究生公示(招而不聘5名研究生被高校公示拟聘用后)(5)

聘用博士研究生公示(招而不聘5名研究生被高校公示拟聘用后)(6)

而且,安家费的发放,还涉及到一个“个税”的问题。

一般学校发放安家费,是不属于政府补助性质的,也就意味着,你要交个税,那么,假如你要一次性取几十万,需要扣45%的个人所得税,相当于打了个对折,换谁也接受不了啊。

所以,博士在签订合同时,往往还要特别注意下学校承诺的安家费是税前还是税后的金额,同时以什么形式,多长周期发放。

第二操作:想转正?可不容易

现在很多高校的聘用制度都是“非升即走”。在招聘时,高校会允诺在一定期限内,只要达到了学校的考核指标,那么就可以拥有正式编制入职,似乎是一个公平竞争职位,能者而上的好方法。

可在实际中,想通过,可不容易。

这主要跟高校自己定的指标有关了。虽然前期招聘只是说达到副教授水平,但实际上,无论个人水平在专业方向上算什么档次,最后都只要固定名额的人。典型的狼多肉少,你们都已经达到当初协议要求?不好意思,我们只要四青或者潜力四青。

也就是说,学校的指标,往往是动态的,随着你快要达到而增高。非升即走制度本身是能者居上没有错,可是如果指标变成了只有特定人能通过“动态指标”,那对于被淘汰的青椒来说,除了这几年自己拼命做的任务给学校带来了指标和排名的上升外,于自己,只留下了失业边缘的尴尬。

第三操作:离职也不容易

等你和学校签了合同,可是工作实在看不到上升空间,此时的你想和学校好聚好散?对不起,学校会说“散可以,款项退一下。”

曾经有读者跟小募吐槽,自己想换个环境,准备调动工作。人事处的老爷们说要退款,不只是聘用合同的违约金,而且还有之前的大部分工资。

当时他说,学校是这么给自己算的:

首先,要把2018年的扣回来(2018年考核工作都结束快一年了,现在又要扣回来),当时的文件要求是350多,尽管去年没发文件,尽管今年的文件说250就合格,可是你去年255课时就是不合格,扣你15000。

那么,再算算今年的,你每月基本工资4k不到,扣掉社保医保之类的(预扣,因为混乱的管理,到目前也没有建立社保账户)学校收着,你就2k不到,算你有点工作量吧,再给你1k不到,你每月也就3k不到,之前每月发你9k多,都要扣回来,也就是70000多(每月扣税按照9k多扣,而让你退款,只字不提了)。

再加上违约金,3k,来吧,一共差不多90000,不交,不给档案,你就别想调动。

等于说他干了1年9个月准备离职,不光这9个月的工资没有了,还要倒赔学校9万。

最后,读者给小募说自己已经交钱走人,当吃个哑巴亏,下回选高校时,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高校招聘坑多,很多硕博士在遇到问题时只能吃哑巴亏,像这回的公示招收却又不聘用你,还有的聘用了之后又不转正,先前允诺的薪资入职却发现到手还不到一半.....

当然了,也仍然是有一些好的高校,会明确的把考核标准、薪资标准、安家费发放等直接写进合同。大家在挑选学校时,也一定要多注意这些小细节。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