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眼儿”怎么办?

门诊的时候经常有家长来问,新生的宝宝要不要买点什么玩具,漂亮的床铃是不是可以帮助宝宝开发智力。还有些大一点的宝宝,家长喜欢用手机pad教宝宝说英文,可是要知道,不论是床铃还是电子产品,一旦用得不好就容易导致宝宝斜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宝宝斜视的问题。

一.什么是斜视?

宝宝眼睛对眼怎么纠正(宝宝对眼无需治疗)(1)

斜视有外斜和内斜(俗称斗鸡眼)之分,内斜视多在幼年时期发病。幼儿斜视以内斜居多,一般分为先天性和调节性两种。先天性内斜视较少,一般在出生6 个月内发病。调节性内斜视比较多见,多在2~5 岁发病,常由中高度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引起,常表现为孩子在视物时会不自觉地出现偏头、歪颈现象。一般来说,及时发现斜视,要注意三个特定时期:孩子出生睁眼时、出生5~6 个月时,以及2~3 岁时。家长要观察孩子的眼球是否对称(即一侧眼正视前方时,另一侧眼是否发生偏斜),以及有无歪头现象,如有眼球位置不对称和歪头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这几个时间段去儿童眼科进行专业检查,因为有一些不是很明显的斜视,家长往往很难发现。如果没有异常,以后每年检查一次即可。因为斜视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很有可能会导致弱视,影响宝宝一生的健康。

二.斜视大了会好?斜视还分真假!

宝宝眼睛对眼怎么纠正(宝宝对眼无需治疗)(2)

民间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在幼时出现内斜视的人,长大后会自然好转,因此,斗鸡眼不需要治疗。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一些婴幼儿由于面部轮廓尚未发育完全,鼻梁扁平(俗称塌鼻子),双眼之间距离较宽。具有这些面容特征的婴幼儿,大多伴有“内眦赘皮”(眦指眼角,赘皮即多余的皮肤),即内眼角多出的皮肤会挡住部分鼻侧的眼白,使人产生双眼的黑眼球靠得很近的错觉。尤其是孩子向侧面注视时,看起来更像“对眼”。这种“对眼”其实是假性斜视。但是,这种假性内斜视只占内斜视中的极小比例,家长不宜以偏概全,耽误孩子治疗的最佳时间。另外,还有极少数孩子会因轻度远视而发生调节性内斜视。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远视度数会下降,内斜视会因此变轻或消失,但是,此时他们已失去早期治疗弱视和恢复双眼立体功能的时机。

三.斜视,预防是关键

宝宝眼睛对眼怎么纠正(宝宝对眼无需治疗)(3)

斜视,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

对于家长来说,在抚育宝宝的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后天性的斜视,切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了才悔不当初。

1.及时发现问题。有些后天的斜视常常出现在巨大的变故之后,比如发热、出疹、断奶、换牙、惊吓、震动等,都可使大脑的融合功能受到破坏而造成斜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纠正斜视。

2.增加孩子眼球转动的频率。婴儿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经常变换孩子睡眠的体位:时左时右,光线投射或玩具放置方向经常改变,可使其眼球不会只转向一侧,父母还可以将孩子抱起来走动,使孩子多接触周围的事物,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从而避免斜视的发生。

四.斜视的治疗

斜视的治疗包括配镜矫正及手术矫正。

宝宝眼睛对眼怎么纠正(宝宝对眼无需治疗)(4)

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一般2岁以后在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手术治疗。斜视完全矫正的继续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斜视而降低戴镜度数。

对于显性外斜视者,排除明显的屈光不正后治疗原则也是早期手术。若视力不良也需充分散瞳、验光,若外斜是经常不用调节引起的应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外斜有可能获得矫正。如果是远视合并弱视,应按矫最好的视力较低度数配镜,并作弱视训练,如仍存在外斜者,则需手术治疗。  

宝宝眼睛对眼怎么纠正(宝宝对眼无需治疗)(5)

另一种斜视为儿童麻痹性斜视多由先天发育异常、产伤和出生后数月内患病引起,应首先寻找病因,并请耳鼻喉科、神经内科、脑外科、小儿科等会诊,排除眼周鼻窦、脑神经和颅内肿瘤等疾病,准确地诊断原发病,防止延误治疗时机。治疗麻痹斜视除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可予口服和肌注维生素B1、B12、肌苷、辅酶ATP等.还可作针炙、理疗促进麻痹肌的恢复。治疗半年后不能恢复,可考虑手术治疗。

注:文章中所有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