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幽默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成功运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幽默语言艺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幽默语言艺术(愉快交际艺术幽默语言)

幽默语言艺术

——谈幽默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成功运用

“如果人的心灵是敞开的话,我们就会看到聪明人与笨蛋心灵上并没有多少区别,其差异仅在于前者知道如何对其思想进行有选择的表达……而后者则毫不在意的全盘托出。”这是大约三百年前,英国著名作家兼政治家约瑟夫·爱迪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的确,人人都能说话,但并非人人都会说话。会说话的人往往能熟练的驾驭语言,恰当的运用语言。当然,许多会说话的人,也擅长于幽默语言,他们的话语总是妙趣横生,洋溢着盎然的生机,令人回味无穷。

幽默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尤有妙用,因为它能给交谈者带来心灵的愉悦,美的享受。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合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有时候一句得体的幽默言辞甚至胜过好多平淡乏味的攀谈,所以——

幽默语言是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放弃的交际手段,因为幽默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为交际注入了生机。

幽默很高雅。幽默绝不是轻薄和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英语中“幽默”(Humor)一词原意就有“非低级趣味”的含义。老舍先生也说过:“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幽默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外显,莎士比亚也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因此,交际中若能恰当的运用幽默,就能体现交谈者高尚的情操,从而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同时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幽默能启发心志。幽默不只是为博得廉价的一笑,幽默语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类比、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幽默既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同时又鞭辟入里、启发思考、令人回味。也就是说,幽默能使人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哲理,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幽默又往往不直接提示问题的实质,而是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比起直露的语言来。它更具有启发性。正如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幽默能使人产生兴奋。富有幽默感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从而能保持人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因此,在交际中运用幽默语言,能保持交谈者情绪的高涨,活跃交流气氛,消除紧张拘束。

幽默很和善。幽默语言委婉含蓄、轻松自然、有趣诙谐,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一般容易为人们接受。哲人莱卡尔曾说过:“幽默不是轻蔑,而是爱。”具有幽默感的人使人感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种人在交际中就必然受人欢迎,讨人喜欢。

幽默尤其在批评与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妙处。幽默语言用于正面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而用于批评则胜于简单粗暴的斥责。充分利用机智语言之妙可以使批评中的抵制情绪消减,从而引起被批评者的兴趣、认可,这样既不伤害人的自尊,又能使其明辨是非,达到教育的目的。

幽默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艺术,谁不希望自己的语言富有情趣、富有魅力,谁又不想在交际中妙语连珠,游刃有余呢?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运用幽默技巧,幽默的方法多种多样,象违反逻辑、扑空卖关、将错就错,巧换概念、望文生义、反常停顿、仿拟他物、形同意异等都不失为幽默之妙法。笔者下面就其中几种,结合实际生活予以探究

幽默构成技巧

望文生义。在语言交流中,有时候无意地或明知故错地只按照字面理解词义,得到与原解释截然不同和结果,常常能使言语诙谐,收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有位经理主持会议,开宗明义地宣布:“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研究公司改革大计,故应明令禁止说普通话。”与会者不禁愕然:普话法规定的必须大力推广的汉民族共同语,为什么要禁止呢?不说普通话,莫非要方言或英语不成?望着众人迷惑不解的目光,主持人这才缓缓解释说:“所谓普通话,就是指那种普普通通、平平庸庸、四平八稳、不痛不痒、没有独到见解、缺乏实际内容的套话、空话。这种话难道不应禁止吗?所以,我提议在今天的会上,大家一定要说切实有用的话,禁止说普通话。”听到这里,众人才恍然大悟,“普通话”原来是“普普通通的话”,于是全场大笑,鼓掌表示赞同。开场白既点出了会议的宗旨,又活跃了会场的气氛,这就是望文生义幽默法的非凡功效。

望文生义是一种巧妙的幽默技巧。运用它,一要“望文”,即故作刻板地就字释义;二要“生义”,要使“望文”所生的“义”变异得与这个词通常的意义大相径庭,还要把“望文”而生的义,引向一个与原义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内容上,从而在强烈的不协调中形成幽默感。

在现实生活中,望文生义法大有用处。

一位小伙大庭广众之下问位姑娘:“小张,你怎么夏天胖,冬天瘦啊?”姑娘应声而答:“这叫热胀冷缩嘛!”

人们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难以直接回答的尴尬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光有辱于尊严,还会贻笑大方。而望文生义法则能根据具体情境“顾名思义”,突破人们固定的思路或者说跳开常理,从而产生幽默感,达到化被动为主动、变困境为顺境的特殊功效。这位姑娘的回答正是这样。

违反逻辑。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者故意违反逻辑规律,从而出现谬误,引人发笑,产生幽默,是构成幽默语言的一种有效形式。研究这种幽默形式的结构,掌握其规律,对于丰富你的语言,驾驭社交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先看客体对主体的否定。这里说的主体即对话的主动者,客体即答话者(下同)。即在同一对话过程中,客体在答话中使用的概念或判断违反了思维规律,从而产生幽默效果的一种类型。如:

甲:郑成功这个人你热悉吗?

乙:郑成功这个人嘛!我不仅熟悉他,还熟悉他母亲!甲:他母亲是谁?

乙:失败呀!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这里乙故意利用郑成功的“成功”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成功”同音同形的特点,偷换了概念,答非所问,令人捧腹。

又看主体对客体的否定。即在同一对话过程中,主体使用的概念或判断,违反了思维规律,从而产生幽默效果的一种类型。如:

阿凡提领着7岁的孩子来找局长。

阿凡提:“这是我的退休顶替报告,请局长……”

局长看过报告后,笑着说:“阿凡提呀阿凡提,我看你太糊涂了,你才40多岁,你儿子才岁,打什么退休顶替报告呢?"

阿凡提深深鞠了一躬,不慌不忙的说:“我尊敬的局长啊,这一点嘛,我想到了。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我才打这份报告啊!因为按我们现在的工作效率,今天我递你这份报告,等到层层讨论研究再批回来,我和我儿子的年龄都够了,我现在来找你还是时候呀!”

局长谈的申请退休过早,是按政策规定讲的,不可置辩,但阿凡提却找了一个不是理由却又有那么一点是“理由”的理由来否定局长的意见,因而令人发笑,同时达到了讽刺、鞭笞的效果。

扑空法。有这么一段对话:甲:许多人都说你很漂亮。乙:(高兴地)是吗?甲:其实你并不漂亮。乙:(吃惊的)哎哟!甲:你不是漂亮,你是迷人。乙:(略喜)是吗?甲:不过,你只能迷那些没有经验的人。乙:(失望且困惑)怎么说?甲:因为你跟他们一样年轻,一样纯洁,一样朝气蓬勃,一样活泼可爱。乙:(心花怒放地)真的吗?甲:而且一样的不懂事。

看着乙一次又一次由希望到失望而希望又失望的扑空,您一定会发笑,为什么?这就是扑空幽默之魅力。

赫伯特·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笑就是忽然扑空的一个努力的表示。”康德也说过:“笑是一种以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他们都准确的道破了扑空产生幽默的奥秘。扑空就是“吊胃口”、“设陷阱”、“卖关子”,用煞有介事、一本正经的语气制造悬念,使听者产生紧张的期待心理,并顺着你引导的思路去猜想结果,正在他们自以为抓住了结果的时候,突然说出他们连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这时听者绷紧的神经骤然瓦解,在这一张一弛的巨大反差中,巨大的幽默效果产生了。

反常停顿。语音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间声音上的间歇。除因逻辑表达、语法强调的需要作正常的停顿之外,还可以故作违犯常规的停顿来构成幽默,以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

在生活与交际中,以反常停顿构成幽默获得不同凡响的表达效果是随处可见的。笔者就曾领略过某领导讲话的,停顿艺术:“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全体与会者一愣,不少人发出叹息,可是他紧接着:“大家是不欢迎的,”听众活跃、鼓掌。“所以,我只准备讲三分钟。”又是一阵鼓掌。这些听众的鼓掌、气氛的活跃都是不当停顿而停顿的反常停顿所致。

反常停顿极富表现力,有时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一些成功的演讲家都善于利用反常停顿来产生奇妙的演讲效果。如:英国政治家赖伯斯在伦敦参事会上作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时,有一段至今为人们称道的小插曲:

演讲“滔滔不绝”地进行到中间,赖伯斯突然停顿下来,取出表,一声不响,眼睛看着听众达72秒之久,其它参事员坐在椅子上很尴尬,互相盯视着,到底怎么回事?是赖伯斯忘了讲稿了吗?就在这时,赖伯斯突然大声地讲道:“诸位适才所感觉的局促不安的72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起一块砖所用的时间。”全场为之沸腾。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赖伯斯用反常停顿表达了词语无法表达的东西。如果他不用这样的反常停顿,很难说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仿拟。仿拟,就是故意依照现成的词语、句子、篇章而缩拟出某一新的词语、句子、篇章,它能提示事物的矛盾对立,使语言风趣生动,明快犀利。仿拟,是幽默之妙法。

仿拟名篇。古今中外文学宝库中有大量佳作。其中一些短诗文常被许多人倒背如流,脱口而出。有些优秀古诗甚至达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程度。对这类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著名诗文,如果改变其内容,套用其文句、语气、格式,借以表达新的思想,“旧瓶装新酒”,就会和人们熟背的原诗文大不相同,显得很不协调,滑稽可笑,从而产生很强的幽默感。

仿拟名篇更多的是仿拟古代名诗,轻巧便捷,插于谈话之中,十分风趣。如:有人批评“大锅饭的弊端时,仿拟孟浩然的《春晓》说:“春眠不觉晓,上班伸懒腰。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仿拟王之涣的鹳雀楼》说:“白日依窗尽,学习泡汤流。科长坐不住,老有'香客’求。”整篇讲话因之文采斐然,诙谐有趣。

仿拟名句。有人感谢朋友专程送行,手执朋友双手,脱口吟道:“淀山湖水深千尺,不及老友送我情。”仿拟李白《赠汪伦》诗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真意切,活泼有趣。有人住华东师大丽娃河畔的招待所,夜饮过量,昏昏醉去。第二天,同行者见他便问:“今宵酒醒何处?”他随口接道:“华师大丽娃河畔。”两人一问一答,仿拟了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谐谑成趣,引人发笑。

上述几例,是局部改动名句,原句文字保留较多。也有些仿拟,改动较多,只留原句少量文字和基本格式。如有人批评当地环境差,就说:“唐代大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描写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如果他有幸活到今日,能到敝区观光,他一定会这样描绘:'黑烟与尘雾齐飞,瓜皮与痰涕一色’……”说得俏皮成趣,讽刺深刻有力。仿拟之句改动较多,可谓之整体仿拟。

仿拟名句时,无论是局部仿拟,还是整体仿拟,原句的句式和部分词汇要保留。这样才使“仿”的痕迹十分清楚,一看就知道“仿拟”的是什么名句。唯其如此,才能使人一看就想起原句的文字,回忆起原句形式上的“常规”,再在和仿句中新内容的对比中发现不协调的“变异”,幽默效果也才会产生。

仿拟词汇。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曾描写了一位女科学家与校长幽默而满含讽刺的对话:“你是天才!”戈勒校长笑道,“您的胆量令人敬佩,女士。”“我是'地才’博士!”女科学家冷冷一笑,“正如生命起源于大地一样,我的认识也是脚踏实地地摸索出来的。”

这段对话中的幽默感是怎样形成的呢?很明显,是“仿拟词汇”的结果。女科学家把“天才”中的语素“天”,换成意义相反的语素“地”,临时仿拟出一个新的“反义词”。“地才”与原词“天才”相对,根源在于“我的认识也是脚踏实地地摸索出来的”,听者也就自然地理解了“地才”这一怪异的说法。由“天才”而至“地才”,相异如此之大,幽默感自然十分强烈。

仿拟词汇,很重要的一条是:临时构成的新词要和原有词语相对照,如“地才”对“天才”。只有在对照是才能产生幽默感。否则,这些新词就不能成立,所追求的风趣幽默也不会出现。

综上所述,仿拟能产生幽默,是幽默的“源泉”之一。注意研究仿拟的特点,掌握仿拟的种种技巧,定会有效地增强你的幽默感。

形同意异。某影星年老,牙齿看起来很光亮。有年轻人好奇地问:“牙齿是你自己的吗?"“当然是我自己的。”影星微笑着说,“我是付了钱的。影星与年轻人相视而笑。花钱换来的牙齿还是他自己的?幽默总在制造清新的审美情趣。影星肯定知道问话者的意思,但他故意偷换概念,用肯定的语气辐射否定的内容,听者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形式和内容的故意脱离引发出幽默,幽默表达着影星的达观,往往能感染听者的情绪。这就是形同意异的幽默手法,即不直接表明观点,先顺承问话肯定或否定的语流,在形式上与对方形成认可,用以引导听者的心理期望,再利用隐含语意与表面形式的冲突,创造幽默的意境,表达与前面相异的、但却是本应表达的语意。下面研究形同意异的两种形式

一、形肯意否。形式是肯定的,内容却是否定的。形式上肯定只是种引导,巧妙地否定才是关键,否定常可用比喻来完成,说者先用肯定的语气提出话题,引导听者形成心理定势,再用比意思明确化,造成心理定势落空,又不对任何人造成伤害,前后的反差能唤醒听者的幽默感。否定也可用对比来完成,像是变戏法似的,十分有趣。

甲和乙聊天,甲对乙说:“你挺能赚钱的。“我是挺能赚钱的。”乙故意停停,就是在你面前是小巫,如果你收费不太高,我还要请你做顾问呢。”甲称赞乙,乙在常规情形下,不会顺势自夸,但乙毫不谦虚的抬高自己,实在出乎意外,甲好不惊奇,形成心理错觉。乙再与甲相比,把称赞返还给甲,让错觉回归自然:乙并没有自夸。默隐含在错觉的回归里,错觉回归得越快,幽默越容易把握。直接否定不会造就幽默,间接否才可能造就幽默。特别当对方以偏概全得出不合理结论时,你若直接给以否定,他多半不会接受你的观点。若顺着他的心理惯性,然后再摆出具体事实,让他反观结论,会让他领悟幽默,改变原来的看法。

幽默是温和的,它不仅追求理性,还追求与对方形成心理相容,形肯意否能与听者建起一个感缓冲区,减轻相反观点对听者心理的冲击,利用形肯意否的幽默表达意见分歧,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形否意肯。形式是否定的,语意却是肯定的。表面上对原结论否定,造成说者似乎放弃原结论的假象,另外提出具体结论,让听者分明体会话语里的肯定意思,原来两结论实质相同,使用幽默表达肯定观点,会使肯定意味更加强烈。

马克·吐温写完《镀金时代》曾答记者问:“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婊子养的。”国会议员们大为愤怒,要求马克·吐温道歉,否则诉诸法律。马克·吐温同意道歉,他在报纸上说:“本人曾说有些国会议员是婊子养的,经我思虑再三,深悔此言不妥,今特更正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

同意道歉是对原来结论的否定,但具体的道歉对原结论无实质变动。“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形式上在道歉,实际上没道歉,这是韵味十足的幽默,巧妙地表达了对有些议员的不屑,又让他们无可奈何。

幽默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交谈中的“味精”,是交际中的“润滑剂”。人人都想使自己的语言变得富有美感,富有生机。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的智慧。” 但是,学会幽默,并非易事。因为生活中不存在客观的幽默,任何成功的幽默都是幽默者独到的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大凡幽默者都用微笑面对生活,用闪烁智慧的目光应待人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豁达开朗,一种入木三分的敏锐,聪颖。所以,要想幽默就需要我们——

努力修炼,会用幽默

要有高尚的情趣和乐观的信念。恩格斯曾经说:“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幽默的谈吐是建立在说话者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基础上的。它对人提出善意的批评和规劝,它必然要求幽默者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高的涵养性。一个心地狭窄,思想颓唐的人是不会幽默的。幽默永远属于那些热心肠的人,属于那些生活的强者。幽默者品德要高尚,要心宽气朗,对人充满热情。那些擅长幽默的人使人感到分外热情、亲切,这与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要在瞬息构思上下功夫。成功的幽默语言不是油滑肤浅的耍贫嘴,而是触景即发、即兴而成、出口成趣的精言妙语,俗称“脱口秀”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对生活浮光掠影不会产生幽默,对生活淡漠也不会产生幽默”(孙犁语)。就是说,在幽默构成时要迅捷地捕捉到本质的东西。凌峰先生就有这样一段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话:“在我的人生观看来,我认为每个人都在扮演许多次的小丑,有的时候是在孩子面前;有的时候是在父母面前;有的时候是在爱人面前;有的时候是领导面前。我呢,是在观众面前。”象这样人耳目一新的默语言,如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没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是不可能达到的。

注意搜集素材,善用修辞技巧。贮存于大脑的幽默材料越多,提取、改装并加以利用就越是随心所欲。因为睿智的格言、精彩的谚语、笑料和含蓄的典故都是幽默的好素材。另外,宽厚温存的语调,含蓄而不洒泼的比喻、圆巧而不犀利的夸张、委婉而不尖刻的对比,插曲式的半遮半掩、浓淡相宜,巧于蕴藉而又耐人寻味等都是常用到的手法。有位女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有人赞扬,她笑着说:“没什么,我是一挂鞭炮放到底。再说,麻雀哪飞得过大雁啊!”得体的自谦,用俗谚道出了“启发式”用得不够的弱点,她的幽默语言透出了可贵的自知之明。

内容要高雅。幽默的内容取决于幽默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材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愉快的精神享受,同时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在运用幽默语言的时候,要注意别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对别人的隐私、忌讳之处,对别人的生理缺陷,对别人的亲戚朋友等都不能作为取笑的对象。有一则笑话:三个斜眼的囚犯站在一个斜眼的法官面前。法官怒视着第一个犯人厉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伊莱·克兰茨”,第二个囚犯答道。“我不是跟你说话!”法官大怒。“我什么也没说呀!”第三个犯人大声嚷道。这则笑话虽能逗人一笑,内容却不可取。幽默素材还应杜绝黄色下流、低级趣味的内容。须知这类材料尽管能使人发笑,但别人笑过之后,就会认为说话者思想格调低下。人品高尚者是不屑与之为伍的。

态度要友善。法国作家、伦理学家拉罗什弗科说:“嘲笑是一种最诱人的,恰恰也是最危险的智慧品质。巧妙的俏皮话虽然总是拿别人开心,但是被取笑的对象同样有办法对付只爱取笑的人。”此话可谓说到点子上。与人为善,是幽默的一个原则。幽默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能占到上风,但从交际的平等原则考虑,别人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人,也就不是一个好的合作者,从而不愿与你交往。并且,说话如不能掌握与人为善的原则,也容易弄成恶作剧,后果更为严重。曾经有个叫王维义的工人看到同厂职工谢某智力发育不全,便想开谢某的“玩笑”。于是王维义冒充公安人员给厂长打电话,叫厂里将谢某送往新城分局收审科,王则想在旁看热闹。厂长接到电话后,当即着手安排。谁知年迈的谢母一听此事,不知道儿子犯了什么罪,当即全身发抖,喘不过气来,只好送往医院抢救……事后王维义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十天。别人的“玩笑”没开成,生活倒给自己开了一个玩笑。

场合要分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任何幽默的效果与环境背景都是紧密相连的。环境背景不仅决定着幽默的内容,同时也决定了听者的思想感情。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有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即出,众皆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体上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轻易使用幽默。如出席重大会议,正在聆听领导同志的讲话,参加追悼会等,都应以严肃为好。在熟人不多的场合,在熟人正与生人交谈时都不宜贸然行动,以免造成尴尬局面。

人是社会的人,必须合作才能生存。而掌握不了幽默的尺度,就极易破坏这种合作。幽默也是一柄双刃剑,一不小心,便会伤对方,害自己。因此,朋友们运用幽默语言时,一定要审慎小心、三思而行。

参考书目:

①、《社会交际语言学》 孙维张 吕明臣 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1版

②、《交谈的艺术》 美国《读者文摘》专集 欧阳俊林译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 1990年9月

第 1 版

③、《卡耐基成功之道全集》 胡旋编译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1

月第1版 ④、《幽默心理学》 赵文 编译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8 年3

⑤、《幽默与言语艺术》 周安华 著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第1版

⑥、《幽默的语言艺术》 龚维才 著 重庆出版社 1993年6月第1版

⑦、《幽默的语言艺术》 (日本)相川浩著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6

月第1 版

⑧、《处世的艺术》(西班牙)巴尔塔萨·格拉西安 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8月

第1版

⑨、《人际关系心理学》 (日本)齐藤勇著 北京中国和平版1997年3月

第1版

作者:陈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