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撰写:斋主

本期编辑:齐航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

微信ID:beijingchihe

最近连续推送了几篇和童年神剧《我爱我家》相关的内容,于是有京米在后台半开玩笑的说: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

讲真,作为80后的斋主,虽然从小到大看过太多影视剧,却真是对这部剧情有独钟。乃至无论言语行动、待人接物,皆深受影响。

今天,我要再一次让这部剧重回大家面前,个中原因可能你也应该能猜出来:剧中前半部非常出彩的老戏骨之一,前两天走了。

然而这也并不是我们最近失去的唯一一位表演艺术家。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2)

6月19日,韩善续

6月21日,吴桂苓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3)

6月23日,金雅琴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4)

三位老戏骨之中,和“于大妈”金雅琴似乎更亲近一些,这不仅是金老师有更多角色为我所熟知,比如另外一部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里的刘奶奶,还有斩获了两个重量级女主角奖项的《我们俩》中的四合院老太。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5)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和金雅琴老师的女儿牛响玲、焦世宁夫妇还有点儿熟悉,只要有时间,总爱去两位老师开的江户川和平宾馆店打个牙祭。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6)

其实就在4个多月前,老太太91岁高寿,斋主的好朋友,同时也是掌北的撰稿人之一杨原老师还特意前去拜望,未料想转眼天人永隔。

还是让我们聊回戏里的“于大妈”吧。印象里,这个角色应该是从第九、十集《灭鼠记》里开始登场的。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7)

这两集在整部剧里地位特殊,盖因脱胎于梁左的小说旧作,亦可称为《我爱我家》最早完成的剧本。甚至由于太偏爱这两集,一贯低调的梁左还给自己预留个小角色——区灭鼠办的梁同志。

于大妈在这两集戏里是重要的串联人物,但其实,在受英达邀请出演这个角色之前,金雅琴早已离休多年,特别是耳力已经大不如前。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8)

虽然是在如此高龄才第一次接触电视剧,但金雅琴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做了大量深入的准备。为了避免因为听不见错过上场时间,还特意让“圆圆”关凌负责提醒上场。最终的呈现出来的效果我们都看到了,于大妈成为过目难忘的经典角色。

除了《我爱我家》,大部分人当然还知道《闲人马大姐》里的“刘奶奶”。《马大姐》也是英达后来做了“630剧场”之后的一部重头戏,也被很多人看作是比较能接近《我家》水平的作品。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9)

但金老师更值得被铭记的一部戏,反差和上面这些情景喜剧颇有些大。虽然知道的人很少,但却让金雅琴凭借精湛演技,在八十岁高龄一举获得第18届东京电影节和当年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双料桂冠,这部戏就是马俪文导演的《我们俩》。

北京的冬天里,某个四合院中孤孤单单生活的老太迎来一个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女孩想租老太离学校很近的房子,但嫌老太要价太高,老太一脸爱住不住的表情坚决不降价,女孩无奈租了下来,两人开始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

无论是安装电话、缴纳电话费,还是点电炉、借用电冰箱,女孩都觉得老太在处处算计她,心里十分委屈,老太看她,也是一百个不顺眼。

但日久生情,两人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日子溜过春天、夏天,老太眼见女孩生活尤其恋爱中的喜怒哀乐,她晚年的孤独因为有女孩的陪伴冲淡了不少。秋天来临,女孩找到更好的住处,要离开老太,老太的精神一下子垮了下来......

电影并不复杂,大部分场景都局限在四合院内,而故事情节亦简单明了,其好处全在一个“情”字。片中一老一少的感情简单而质朴,并不复杂的故事却连有波折,伴随着窦唯的配乐,十分催人泪下。

金雅琴在这部戏中其实只能通过读嘴唇,甚至通过别人的手势来接对方的台词。但并不妨碍将这个角色演绎的丝丝入扣,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最终获得奖项也是实至名归。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0)

金雅琴老师已故的夫君牛星丽也是人艺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在《我家》中饰演不太靠谱的“杨医生”(英壮饰)的爸爸“杨老”,不仅经典角色一大把,更是国画大师许麟庐的高足。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1)

金雅琴老师并不是《我家》中第一位仙逝的重要角色,早在2007年,“傅明老人”的扮演者文兴宇先生就已离我们而去。

现在对《我家》略有了解的人也都知道,文老爷子的本行并不是演员,非常标志性的老干部嗓音也并非生活中的真实,一切都源自老爷子戏里戏外的琢磨。当然,在拍摄的这部戏的时候,文兴宇才50多岁,还是个中年人,但在我们80后这一代印象里,怹一直是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形象。

本行是戏剧导演的文老爷子,在当年绝对可称得上是“新锐”,同事曾评价说“是个非常口快心直的人,他敢于当着任何人的面提出中肯的批评;他是上世纪80年代的孟京辉,在话剧导演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

“80年代的孟京辉”,这个评价可能和现在年轻人对文兴宇的印象反差颇大吧,连孟京辉自己都说“我一直在想,他努力在影视上成名,是不是为了以此证明自己的才华?我是很不喜欢电视剧的,但我却愿意看文兴宇演的电视剧,他是个极有智慧的人。文兴宇打造了探索戏剧的巅峰之作,我对他无比崇拜。”

第27、28《健康老人》这两集现在看起来非常令人感慨,每次看到都依旧会为其戏剧结构和精巧包袱叫绝。但在现实生活中吗,包括文学师梁左,以及本集三位主要演员都已人在天上。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2)

这集里和“傅明老人”上演对手戏的是“郑千里”张瞳,也是前半部分和老傅互动颇多的重要绿叶,怹还有另外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就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刘书友。

相比《编辑部》里老实巴交的知识分子形象,“郑千里”这一角色的背景设定是早年间被老傅劝说起义的国民党军官,为人更多了一份风趣狡黠。

在出演《我爱我家》时,张瞳老爷子其实已经七十岁高龄,看似与文兴宇同属一代人却其实可算上是叔父辈,两人在一番精彩的对手戏切磋之后竟在戏外成为惺惺相惜的忘年好友,最后竟皆于2007年先后故去,也颇令人唏嘘感慨。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3)

最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我家》相关的剧照表情包,葛优葛大爷来客串的两集《不速之客》是头号热门。而第二号热门就是《亲家母来俺家》,韩影老师的表演令人过目难忘。

本集中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色,但却对推动情节至关重要。我一提,资深《我家》迷肯定都知道,就是由人艺元老级表演艺术家吴淑昆饰演的“齐大姨儿”。

这个角色出场时间很短,只喊了几声“小傅”,但由于联系上下文的缘故,从现场观众到屏幕后的你早已笑到乐不可支。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4)

吴淑昆早在第一代《茶馆》中就扮演过“庞四奶奶”等角色。后续无论是在话剧舞台还是涉足银屏,无论角色大小,皆能为舞台生色。

2014年2月13日,这位见证了中国话剧百年历史的老艺术家因病去世,享年99岁。

《我爱我家》一共120集,但前40集和后80集是分两期拍摄的。由此也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更换了不少角色,比如梁天的贾志新换成了张永强的孟昭阳,沈畅的小张换成了李蕴桥的小桂等等。

这些换角后世褒贬不一,但惟有一个角色,个人不仅没有丢分,反而提升了整部戏的气质和戏剧冲突,也就是现实生活里导演英达的父亲大人,饰演“胡学范”的英若诚老先生。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5)

如果说中国如今还有什么贵族传承的话,曾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创办人的英家可算得上一个。如果说在老一代艺术家中有谁可真正称为“国际巨星”的话,那就只有曾被《末代皇帝》导演贝托鲁奇钦定为男二号的英若诚先生。

英老先生当时刚从文化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本着支持儿子一把的态度,不仅亲自前来跨刀,甚至家里的陈设和怹所有的证书奖章都被美术师戴延年拿来充作了剧中胡学范家的道具。

相比傅明和郑千里两位老人的斗嘴,胡学范这个角色气场更足,老傅在其面前虽然往往不服气,但一般只能吃瘪。第65、66集《姑妈从大洋彼岸来》,由于贾家姑妈忽然到访,老傅一家人不得已在老胡家鸠占鹊巢,反客为主,成为《我家》中又一出被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6)

姑妈的饰演者李婉芬,因其在1985年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扮演的“大赤包”形象,给全国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获得了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

从小到大我就有个疑问,什么是“大赤包”。后来才知道,“赤包”别名赤瓟,属葫芦科,在老北京常常可以在庭院中种,要种赤包得在庙会上买赤包“蛋”(赤包的块根),而且要买一对。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7)

赤包亦是老北京的儿童玩物。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至十月,市肆之间则有赤包儿、逗姑娘等物。赤包儿蔓生,形如甜瓜而小,至初冬乃红,柔软可玩。”

儿童们常常比赛谁捏得最软最快。但是,如果太急了就会将赤包捏破,流出来的是一包黑子和恶臭的粘液,臭味沾在手上很难洗除。在《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用“大赤包”来形容冠晓荷的老婆是一肚子坏水,真是维妙维肖,令人叫绝。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8)

当然,还有第80集《老有作为》中,李丁老爷子的冯导,第114集《优化组合》中,扮演小黄父亲的黄宗洛老爷子,每一个来托戏的老艺术家的表演都值得我们反复观看。

曾有人说,现在的天堂也许是这样一幅场景:

另一个杨柳北里的葡萄架下,老傅和老胡在下象棋,姑妈推着杨老的轮椅到处转悠,老郑一个人唱着荒腔走板的京剧,于大妈忙着提醒邻居们各项居委会事宜,齐大姨儿则在开导小黄他爸,别老是是用绳子绷着脖子玩...

还有一位特殊的故人,因机缘与《我家》剧组遗憾错过,倘使能重来一次,将肯定是电视剧史上的经典。

错过的这位故人就是张国荣。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19)

拍《霸王别姬》的时候,英达就与张国荣确定好过来参演,中间又打过电话,也特意把这一集的拍摄挪到张国荣在北京的那几天。但是到拍摄的时候总联系不上,就打算改为备用方案:就是后来看到的,他自己没有来成,找一个人(李耕)演他的经纪人,情节也是成立的。备播带也已经按照这个录了。

事先张国荣说过,到北京来他要参加“英皇金融杯”歌手比赛,他是评委,比赛地点就在保利大厦。没有别的事情,英达就去了保利,结果发现张国荣果然在,就说,原来说好明天拍戏你能拍吗?他说没问题。我想到第二天宋丹丹因为外出赶不回来,就问后天行不行,他说那不行,我明天晚上就得走。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剧中插曲《拉着你的手》的演唱者陈琳,也早已于2009年离去,饰演圆圆的关凌还曾专门写下过回忆文字 ”

因为我参与了电视剧的拍摄,所以对于这部剧非常有感情,包括该剧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能演唱下来,特别是对陈琳和牟青演唱的《拉着你的手》更为喜爱。

《拉着你的手》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上口,陈琳特有的张力与情感把这首歌演绎地淋漓尽致,与《我爱我家》所要表现的主题及思想非常吻合。”

当然,说了这么多,最后我们当然要提到,主创里最早去世的,本剧无可撼动的第一主角,“文学师”梁左。

用一句话证明我看过这部剧 每个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怀念(20)

梁左先生在我国编剧界、文学界的地位评价,我认为无论抬高到什么地位都不为过。关于大师的身前身后事,作为外人的我们早已无法厘清真相。无论写下什么样的文字,也都没有大师好友王朔先生亲手写下的悼词感人至深:

梁左先生生活在我们当中,内心却自有他的一片天地,他是天真的,对未来十分好奇并怀有憧憬,就是我们说的有梦的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有很多写作计划,有对未来生活的安排和渴望,他准备了很多惊喜提供给我们,也想给自己一个幸福,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没来及实现,他就倒在了追梦的路上。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的内心还有多少曾经设想甚至没来及吐露的梦。一个像他这么优秀的人,内心世界蕴藏的东西是我们旁人无法想象的,有些也是我们难以体察和理解的。他的爱,他的痛苦,他的委屈,他的梦想,都随他而去了。

作为他的亲人、朋友,我们悲痛,悲痛天妒英才,他走得越远,我们越觉得他和我们血肉相连。他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和缺口,有些是我们一生无法、也没机会弥补的。对他的怀念将伴随我们的一生,直到我们去和他相见,我们相信他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正注视着我们,关爱着我们,那是一种永在。

有人说,能写出喜剧的人,往往是尝透了悲哀的人。梁左大师其时是否尝透了悲哀,我们无从知晓,但一定饱尝了生活的苦乐,才能狠下心把自己经历的过往撕破了给世人看。

若说戏比天大,如今这些做好戏的人都已在天上。下一世再见,是否还能记得,再让我们有一次开心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