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我的日记(随笔我的另类阅读)(1)

宋代学者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获得的思想和知识比喻成源头活水,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透澈明晰,知识广博精深,就要象池塘引进活水一样,通过读书源源不断地补充新东西。对于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而我的方法却有些另类。

买与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一个人怎么读也读不了一万卷书,更买不了那么多书。我们只能提倡尽可能多读书。连买一件衣服都会纠结半天的我,对于好书、经典的书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因此,不论是办公室,还是家里,我的书柜常常是超载运行。

除了买书,我更多的是会想方设法蹭书读,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手头紧,周末时间,我会整天呆在图书城、图书馆,因为那里不仅有免费空调吹,更有大量免费书读。有了孩子以后,我居然找到了另外一种蹭书的途径,那就跟孩子蹭书读。孩子还小时,我就开始陪孩子读书,从带拼音的《幼儿画报》到后来的《动物世界》、《安徒生童话》、《三字经》,再到后来的《爱的教育》等等,一路走来,这些书籍都让我受益匪浅。孩子上初中后,给他买的书越来越多,除了学校教材,学校还推荐大量课外书籍,这些书堆满了孩子的书房。孩子的书房也常常成了我蹭书的地方,这里的书本本都是经典,我可以随取随读,免去了去书店选书的盲目与繁琐。有好书时,甚至还会与孩子抢着读。结果是孩子的作文水平大大提升,自己的知识面也不断丰富。读书之乐莫过于此。

看与听

如今,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阅读新形式。早些年,我坚持“忙听书、闲看书”,即忙碌的时候,用听书软件听一些轻松的书籍,把眼睛解放出来;下班或者双休日的空闲时,则端坐书桌前,读读学术性强的纸质书。既“听”又“看”增加了阅读量。最近,我又坚持“行听书、坐看书”。在赶路或者散步时我会通过手机听书,坐火车、飞机时我会用kindle电纸书阅读器看书。十年前,我就写过一篇散文,名字叫做《享受清晨》,“在路上,我可以放纵的伸着懒腰,夸张的张开双臂,自由的吮吸这最洁净清新的空气;可以怀揣MP3,边走边听百家讲坛、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等经典节目;还可以来一小段晨跑,或干脆坐在路旁的小凳上闭目养神,想象着那些美好的人与事。也许,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即使清晨这短短的一瞬,都是那么值得享受,那么美丽如歌。”这就是我听书的乐趣。

欧阳修说,写文章构思有“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现在有了智能手机,碎片化阅读给我们带来了无穷乐趣,早晨在“厕上”时,通过简单浏览微博、微信,可以了解过去一夜发生的大事。从家到办公室,我一般是边开车边听“中国之声”,了解经济新闻与经济评论,晚上睡觉前选不一本经典国学,边看边酝酿睡意。这就是我的“阅读链”,看书与听书的有机结合。

读与写

如果阅读只为看热闹,消磨时间,满足好奇心,书漫无目的地看过了,也就忘了。没有记忆的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在边读边思的过程中,我有很多体会与灵感,这些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我会动笔写下来!它们是写作时珍贵的“百宝仓库”。所以,我读书一般都会摘录,做札记,也可以写读后感。我出版了三本散文集、一本金融专著、一部长篇小说、发表百余首诗歌。这些都与我平时读书积累分不开的。

我爱好书法,也把书法作为阅读的一种方式。书法之前我必须先读帖,好的字帖不仅布局美观,而且内容经典。我常常把读帖作为书法之前的一门必修课,不仅要掌握字如何写,更要逐字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因此,通过书法,我熟读了《道德经》、《太极图说》《心经》《圣教序》等经典美文。有效拓展了我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精与略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哪些该精读,哪些该略读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特别是对专业书籍、国学经典,我都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到透彻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因此我还会大量略读。通过略读,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略读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面对一本新书,我一般会首先将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书的梗概、特点和应用范围,从而决定是否可读。对于可读的书籍,我又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

独特的我的日记(随笔我的另类阅读)(2)

独特的我的日记(随笔我的另类阅读)(3)

#你觉得读书时最美好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