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生只看一部音乐剧,那么她应该是《歌剧魅影》——伦敦《每日镜报》
音乐剧《歌剧魅影》是英国著名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他与《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音乐剧《歌剧魅影》改编于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同名小说《歌剧魅影》,这部音乐剧自从1986年在英国伦敦女王剧院首演成功后,到现在已经在全世界27个国家,145个城市上演超过了74000多场,有超过1亿3千万的观众观看,平均上座率为99%,高于任何一部电影或戏剧。
她获得过超过50个戏剧奖项,包括3项奥利弗奖,1项伦敦标准晚报奖,7项托尼奖,7项戏剧艺术奖,3项外界评论圈奖。
音乐剧《歌剧魅影》用音乐元素与舞台艺术,将小说中悬疑惊险的氛围表现的酣畅淋漓,不仅把人物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张弛有力地推动剧情,而且完美地诠释了这部经典之作,把这部剧推向了巅峰。
下面,我们从音乐元素来解读这部经典巨作。
01歌剧魅影:现实与虚幻中的戏剧音乐剧《歌剧魅影》是百老汇历史上演出最久的一部作品,演出场次超过同样出自韦伯的另外一部音乐剧《猫》,与改编于儿童诗歌的《猫》不同的是,《歌剧魅影》有着丰富、激烈、精彩的故事情节。
1、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歌剧魅影》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从小失去父亲的克里斯丁是剧院中默默无闻的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首席女演员受伤不能演出,克里斯丁用她天使般的歌声赢得观众喜爱,成了剧院的新宠。
而默默教她唱歌的就是一直住在剧院地下迷宫的“幽灵”埃里克,一个集音乐家、建筑师、魔术师于一身的奇才。但是因为天生丑陋,他从小被父母抛弃,受尽凌辱,不得不戴着面具隐藏在地下室。
他被克里斯丁的善良和纯真深深打动,想把克里斯丁占为己有。
但是克里斯丁爱的是小时候的玩伴,英俊富有的拉乌尔,与此同时,克里斯丁又痴迷于“幽灵”埃里克给她打开的音乐世界。
为了让克里斯丁成为剧团的女主角,“幽灵”埃里克一直威胁剧团,并制造出很多触目惊心的事故。
最后,当埃里克知道克里斯丁爱着拉乌尔的时候,他设下圈套,要挟克里斯丁嫁给他。
克里斯丁为了救心爱的拉乌尔,答应嫁给埃里克。看到两个彼此深爱的恋人如此痛苦,埃里克明白,克里斯丁永远不会爱上自己,于是成全了他们,留下披风与面具,自己从剧院永远的消失了。
这个充满传奇与惊险的爱情故事,因为不同音乐形式的加入,使故事结构更为紧凑,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2、不同的演唱形式
黑格尔说:音乐要处理的不仅有抽象的时间,长短比例,顿挫与强调之类,而且还有各种音质不同的声音的具体空间。
韦伯音乐创作的特点就是非常具有开放性,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无论是民间流行,还是宗教特色,都是他运用的手法。
美声唱法
《歌剧魅影》故事的背景就是发生在歌剧团里,因此,为了突显主题,美声唱法是主要音乐元素。
整部音乐剧中,有大量的宣叙调、咏叹调,还有不少花腔女高音唱段。同名歌曲《歌剧魅影》的音域跨度非常大,采用男女对唱、合唱为主,加上管风琴的音效,营造出紧张兴奋的气氛。
尤其在歌曲最后,克里斯丁在埃里克的引导下,陷入疯狂,一个“啊”字的同一段旋律,不断的升调,而且气息非常连贯,听不出换气,女生最高音甚至到了high E,这对歌唱者的唱功有极其高的要求。
摇滚音乐
当摇滚乐与美声相遇,一个声嘶力竭,一个美轮美奂,二者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这样大胆的结合,在《歌剧魅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不仅没有不和谐,反而增加了紧张与冲突的音乐效果。
低音鼓的加入,烘托出神秘与诡异,然后在激烈紧张的弦乐中,抒情的咏叹调出现,急促的摇滚式节奏继续为紧张的主题铺垫。
到音乐的高潮,男女主人公尽情舒展,把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
重唱
重唱是歌剧中必不可少的演唱形式。在《歌剧魅影》中,克里斯丁与拉乌尔和埃里克的剧情中,运用了三重唱来表现人物心理,就像以歌言志一般。
比如在墓地,埃里克与克里斯丁的二重唱中,加入了乌拉尔呼唤克里斯丁的声部。
不同的演唱形式,为音乐剧锦上添花,而这些演唱方式对演员的要求极高,也正是这样的创作,才使《歌剧魅影》如此成功。
3、经久不衰的唱段
黑格尔说: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来自深心,渗透着丰富的灵魂和情感,可以在听众的心里引起很深的反响。
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很多歌曲如今都成为经典名曲,被人们广泛传播。
《Think of me》
这是一首小快板速度的咏叹调,是克里斯丁代替首席女主演唱的歌曲,是整个音乐剧的开幕曲。描写的是一对恋人的依依不舍。
音乐缓缓进入,克里斯丁婉转的歌声,犹如在你耳边轻轻私语,甜美的声音唱出心里对恋人的温柔,也许因为第一次代替女主,还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声音有些小心翼翼。
间奏部分,音乐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管弦乐队的加入,使气氛达到高潮,克里斯丁的歌声也随之更加有力量,更加自如。
后面男生的加入与克里斯丁相互映衬,十分浪漫。最后部分,女生采用美声唱法,完美收尾。
这首歌就像一股温泉,不仅给克里斯丁带来希望,也让她感受到自己的魅力,她不仅战胜了自己,更赢得了观众,是她价值的最好体现。
《The Phantom of the Opear》
这首与音乐剧同名的主题曲,是整部音乐剧气势恢宏,扣人心弦的歌曲。
音乐一开始,紧凑强烈的鼓声和管风琴的声音营造出紧张与阴森的气氛,前奏结束后,克里斯丁的歌声引入,一种娓娓道来,用心诉说的感觉,跟着“幽灵”埃里克走在迷宫的通道里。
女生结束后,间奏进入,音乐比前奏部分更加激烈,随后“幽灵”埃里克的歌声响起,他回答着克里斯丁的问题,就这样一问一答,推动着音乐进入高潮。
后面是摇滚节奏加上电声部分衬托的背景,两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与前面的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
克里斯丁天籁般的抒情女生加上“幽灵”埃里克充满诡异、野性的声音,歌唱达到高潮。一边是埃里克的呐喊,一边是克里斯丁的high E,情绪在两人的相互衬托下,完全释放,音乐被推向高潮。
正如黑格尔所说: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艺术,它直接针对心情。
这几段经典唱段,更加丰富的表达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让观众的情绪也跟着人物心理变化而起伏。
02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成就了《歌剧魅影》
与韦伯的其他作品不同,这部音乐剧体现着古典主义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是韦伯音乐剧创作史上的经典之作。
1、动荡的年代滋养了艺术创作
小说《歌剧魅影》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的法国,由法国小说家加斯顿·勒鲁创作。这是一部结合爱情、悬疑、恐怖为一体的小说。
当时人们都笼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中,各种艺术作品都在含沙射影的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伴随着战争,科学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都有了新的变化,对生活也有了一丝期待。音乐剧的创作需要迎合大家追求自由,自我的心态,开始转移到大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上。
此时不止音乐,绘画、建筑、电影、文学等艺术领域都在涌现新生代流派的作品,
他们大胆创新,创作出很多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艺术作品,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题材和领域。
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衍生产物,她的作品开始打破求同的稳定模式,强调差异的不同,用一些虚幻的情节,混乱的逻辑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此时的音乐艺术节奏多变,经常使用不协和和弦,乐曲也缺少调性。
韦伯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中,他对音乐剧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用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曲调与流畅欢快的旋律结合,创作出富有浪漫基调的作品。因此他的音乐总能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刺激。
正如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格里芬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
2、韦伯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
获得戏剧托尼奖终身成就奖的韦伯,是公认的音乐奇才,他天马行空的音乐想象加上大胆,富有张力的表现,使他的音乐独树一帜,成为音乐剧的时代符号。
《歌剧魅影》这部发生在歌剧院中,充满悬疑的故事,正好给韦伯自由发挥的机会。于是他把歌剧元素与音乐剧,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完美的结合,渲染了诡异与激情,浪漫与凄美的音乐氛围,符合当时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韦伯在音乐创作中,打破传统意义中不同音乐形式的独立,让不同类型音乐冲破界限,融为一体。
采用了古典、流行、现代先锋派等手法,把歌剧音乐、古典音乐、摇滚音乐、乡村音乐和爵士音乐等元素结合起来,不仅彼此相对独立的发挥着独有的元素魅力,更让整部音乐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不同于其他音乐剧中,音乐服务于剧情,韦伯的《歌剧魅影》是让剧情服务于音乐,此时音乐成为主体,而剧情担负着串联旋律的功能,这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此之外,韦伯在作曲中融入大量古典音乐元素,让美声辅助通俗的唱法,运用宣叙调和咏叹调的方式表现剧情,真正做到了交响乐团与电声乐队的结合,亦雅亦俗。因此,那些深入人心的歌声,即使脱离剧情,依然沁人心脾,令人难以忘怀。
中央电视台曾经评论韦伯,说他被誉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音乐剧作曲家之一,韦伯的天才创作极大的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并且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他所创作的《歌剧魅影》、《猫》、《贝隆夫人》和《日落大道》等一批音乐剧,不仅驰名全球、久演不衰,同时也为英国音乐剧奠定了世界性的声誉和地位。
3、美轮美奂的舞台
为了配合音乐剧的演出,《歌剧魅影》的舞台从布景到设计,从道具到结构都完美的营造着19世纪巴黎歌剧院的场景。
《歌剧魅影》的舞台是个大黑盒子,里面放着道具。舞台上的楼梯,有的是代表着剧院大堂,有的是“幽灵”通向迷宫的升降机。整个舞台充满着异域风景。
从大吊灯、地下水道,迷宫、地下建筑设施的结构与布置,都非常逼真,富有神秘色彩。而且每一场景切换,地点变换,都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真假难辨。
尤其“幽灵”带克里斯丁到迷宫的时候,舞台烟雾弥漫,蜡烛艺术品从舞台缓缓升起,克里斯丁坐在“幽灵”的船上,穿过阴暗的通道,犹如正在划船一般。
还有“幽灵”杀死剧院男主唱,逃跑时让舞台喷出的火焰;演员谢幕时大吊灯下坠并且喷出火花……
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真假难辨的舞台效果,除了设计师的鬼斧神工,还要赞叹当时的舞台技术,很多场景都是通过遥控器和电脑操作实现转换的。这在当时的8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技术创举。
因此,逼真的舞台效果和对视觉听觉的冲击力,让观看演出的观众无不拍案叫绝。
03《歌剧魅影》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间存在着内在深层的交互关系,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在戏剧的统合之下。
音乐剧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引入中国,目前,我国的音乐剧整体创演水平与国外还存在很多差距,但是在《歌剧魅影》的影响下,已经诞生了非常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音乐剧。
1、摇滚音乐剧《美猴王》
《美猴王》是我国首部摇滚动作音乐剧,他的制作和编排与百老汇风格一致,尤其采用《歌剧魅影》中摇滚元素的用法,并且结合中国民族化、本土化的元素,开创了中国音乐剧的新篇章。
《美猴王》改编于《西游记》, 但是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美猴王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个融合了现代与古典,东方与西方的爱情观、生活观与文化观的全新音乐剧。
首先在音乐元素上,每一段故事都配有不同的摇滚曲风,为了彰显人物性格,在借鉴西方音乐剧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以架子鼓、贝斯、电吉他、键盘等摇滚乐器元素,使音乐更有张力。而且,每一幕的高潮部分,都由打击乐、琵琶、古筝等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除了音乐元素的创新,舞台风格也极力得营造出那种身临其境,亦真亦幻的效果,舞蹈、武术、杂技的加入,使舞台更加丰富。
演员的服装与造型上,鲜明的中国颜色和民族元素,表现出鲜明的环境背景,让中国观众更加有亲切感,其次,大胆的舞台布景,梦幻的舞美,摇滚节奏的音乐,生动得还原取经路上的奇幻与惊险,完全颠覆观众对中国传统音乐剧的刻板印象,给人焕然一新的冲击。
《美猴王》的导演罗启仁借鉴西方优秀的音乐剧,立志推行先锋音乐剧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完全打破观众对美猴王固有的认知。这一创新,有褒有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第一部去国外巡演的中国音乐剧,《美猴王》得到了世界观众的认可,开创了国内音乐剧长期驻演的先河。
“中国国内现在进来的音乐剧比如《猫》等,他们仅仅只是从国外这样引进来,而我们是想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音乐剧,然后把它带出去、推出去、同时也就把中国的文化推广出去。” ——罗启仁导演
2、中国音乐剧丰碑《二泉吟》
《二泉吟》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排演的音乐剧,以我国著名的演奏家阿炳的故事为创作基础,讲述了养女阿莉与民间盲人二胡演奏家阿泉的坎坷经历。
这部音乐剧同样借鉴和运用了《歌剧魅影》的创作手法,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首先是音乐元素的多样性。
既然是发生在江南水乡的故事,那么委婉悠长的二胡,应该是音乐剧中不可或缺的器乐,然后与现代、民族的元素相结合,利用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与西方乐器音色的不同,营造出不失时尚感的江南水乡音乐。
其次在作曲风格上,素有“旋律王子”之称的著名作曲家孟庆云,在民族旋律中加入了音乐剧专属的包括爵士、RAP、摇滚等现代风格的音乐,完美地诠释了剧中人物性格,强化了戏剧的冲突场景。演唱风格上除了民族歌曲素材,通俗、美声、原生态唱法融合在一起,使音乐剧更加饱满。
音乐剧的舞台效果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二泉吟》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舞台上古镇小城、小桥流水、荷风飘香,如诗如画,观众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百里画舫,悠哉惬意,跟随人物的生活环境,感受他们的心理活动。
孟庆云说:“音乐剧的难点是歌曲与人物、歌曲与戏剧的结合,每个唱段既要符合人物内心,又要好听和易于流传。虽然是第一次创作音乐剧,但我已经在创作中找到了音乐剧的一些基本规律,这无疑是一次特别的收获。”
这两部中国音乐剧的代表作,在汲取西方优秀音乐剧的经验上,无论在创作形式上,还是音乐创新上,都在力求打造出中国本土特色的音乐剧。他们的突破与成功也预示着中国音乐剧美好的前景。
04尾声
音乐,他是通过一些由艺术制造来为艺术服务的因素来活动的,他先要进行一种重要而困难的准备工作,然后才能使它产生音乐——黑格尔
《歌剧魅影》一直以来被誉为音乐剧皇冠上的明珠。除了韦伯巧夺天工的多种音乐元素的创作,更得力于古典歌剧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创作者的精心制作,是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对我国本土音乐剧的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世界音乐剧的标杆。
如此风靡全球的音乐剧,你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剧院,身临其境的感受她的魅力。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