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时的高人隐士来,“水镜先生”司马徽,是当之无愧的一个。不过,让人奇怪的是,生逢那样的一个乱世,但凡有点才华和能力的,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可偏偏司马徽,一丁点兴趣也没有。

比如在《三国演义》里,刘备跃马过檀溪之后,在一个牧童的指引下,见到司马徽之后,就曾拜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好一起匡扶汉室。

谁知,司马徽听了之后,却推说自己闲散惯了,而且还说自己:

“不堪世用。”

什么意思呢?言外之意就是,世俗的这些兴兴衰衰、胜胜败败,根本就不值当我沾手。不过,他也没让刘备白张嘴,向他推荐了两个人。

并且还说: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可接下来,不管刘备再问什么,比如“卧龙凤雏”是谁?长什么样?住在哪儿?司马徽就再也不说了,只是一个劲儿地说“好,好”。

结果把个刘备给搞的,差点神经了,逮谁都以为是“卧龙凤雏”。

司马徽推荐的人是徐庶还是庞统(司马徽为什么不出山)(1)

据《世说新语》中记载,不只是对刘备,实际上不管是谁,司马徽都这个死样。但凡有人问他,他基本上都说“好,好”。

结果,连他老婆都看不下去了,就劝他说:

“别人来问你时,你倒是说点具体的呀,怎么一律都只说好呢?人家来问你,难道就是来听你说好的!”

司马徽听后,果然点着头说:

“你这话说的,好!好!”

话说司马徽为什么这样?是因为他没有识人之明,更没有临事之智吗?

才不是呢。

就连《三国志》里,都说他这个人:

“清雅有知人鉴。”

在识人知人这方面,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那叫一个准儿。只不过他性情高雅,不愿与蠢物多话,即便是被人误解。

刘表这个蠢物,就曾经慕名而来。

谁知,在见过之后,刘表反而认为司马徽这个人,有点言过其实了。

实际上,司马徽只是一枚:

“小书生耳,其智而能愚者皆类。”

——《世说新语》

小小的穷酸书生罢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刘表面前,司马徽的表现,无论智慧还是能力,都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然而,刘表却不反过来想一想,司马徽为什么要在他面前,表现得与普通人不一样呢?

刘表这个人,用徐庶的话说,就是“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再说司马徽的志向,也不是在他手下谋个一官半职。

所以,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本来就没什么可聊的。

司马徽推荐的人是徐庶还是庞统(司马徽为什么不出山)(2)

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也只能是“好,好,好”、“呵,呵,呵”了。可一旦遇到投契的人,当然就不会是这样了。

这不,庞统来拜会司马徽时,就不是这样。

当时,庞统年方弱冠,也就刚满20岁。他遇到司马徽时,司马徽正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呢!

庞统见了,便挖苦道:

“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世说新语》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自己也有吞吐山河的器量,为什么不去谋求高官显位,却偏偏要干养蚕妇女干的事!

司马徽听后,一下子来了兴趣。

于是,从桑树上爬下来,也让庞统从车上下来,然后反问道:

“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你只知道抄近道快捷,却怎么一点也不担心迷路呢?

庞统听罢,赶忙施礼求教。于是,两人便坐在桑树下,整整谈论了一整天。只不过,他俩谈得这么起劲不要紧,家里的蚕宝宝因为没桑叶吃,可就饿惨了。

司马徽推荐的人是徐庶还是庞统(司马徽为什么不出山)(3)

聊到这里,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像司马徽这样的高人隐士,他们把谋求高官显位,竟然称之为“邪径”!有点走歪门邪道的意思!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这是因为他们很早,就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斧钺。”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拿老板的工资,就要受老板管制,任人家驱使。要不然,人家为什么发工资给你?

这就叫受制于人。

不想受制于人怎么办?很简单,那就别端人家的碗呗!然而这一点,在当今这个社会,想要做到,确实很难的!

不过话说回来,在什么朝代不难呢?

所以,高人才成为高人!


本文为“索彦读诗书”原创,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并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