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让百姓见成效得实惠)(1)

高新区文体公园带给广大市民前所未有的美好体验。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让百姓见成效得实惠)(2)

大力引智培优,与北师大、山师大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让百姓见成效得实惠)(3)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让百姓见成效得实惠)(4)

健康义诊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口。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让百姓见成效得实惠)(5)

居家养老满足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让百姓见成效得实惠)(6)

家门口建起好学校,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本报记者 徐勐

民生无小事。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淄博高新区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大力实施民生创新来保障和促进民生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正不断为幸福“加码”,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民生项目落地生根,群众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已成为淄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淄博高新区加强民生改善创新,以新思路、新招数办好民生实事,让教育有新提升、就医有新体验、居住有新改善,一张张“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高质量发展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砥砺奋进三十年的淄博高新区以实践创新,推动民生跨越,在一轮轮“民生赶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优质教育实现就近上好学

一张张笑脸,因为教育改革释放的惠民红利而绽放。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是淄博高新区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

总投资3.5亿元的第九小学、第二中学建设持续推进;5所公办幼儿园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学位1800个;安装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65套,打造学科与信息化融合典型应用场景2个,打造网络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268节……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宽敞的教室、优美的校园环境、崭新的运动场,家门口建起这样的好学校,太方便了。”一位学生家长参观第九小学新校区后称赞。

一枝独秀不是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更大化、普及化,淄博高新区积极破解‘择校热’‘上好学校难’,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淄博高新区教体中心负责人表示,2022年,紧盯高品质民生建设目标任务,淄博高新区大力引智培优,与北师大、山师大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开展线上指导,推进“直属校”建设,完成266名骨干教师等名师推荐,着力打造一流教育品牌。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今年以来,淄博高新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选校区级新时代好少年352人;开展“六进学校”活动,组建8支共178人的宣讲队伍,开展宣讲95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上半年筛查学生2.5万人,开展培训216次;打造高新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团队,186名讲师开展线上讲座36次;扎实推进后“茶馆式”教学,全市线上研讨培训会在淄博高新区举行;2项科研成果分获省特等奖和二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组织承办省十五届中运会部分项目,开展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1名学生荣获2022年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U13组冠军……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认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关键小事”和烦心难事。淄博高新区积极推进学校一键报警、重点部位监控与公安联网实现全覆盖,55岁以下保安员占比达到80%以上,更新标准制式校车6辆,开通定制公交线路6条,更换168间中小学教室护眼灯和12所中小学校可调节课桌椅。开展学校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检查整改问题1000余个。积极推进村居幼儿园建设,补贴乡镇中心幼儿园整体建设资金的1/3,村居办园补贴建设资金150万元,助推了乡村幼儿园优质发展。目前,已经发放财政建设补贴资金2650万元,有效提升了村居办园质量。

智慧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温暖夕阳红,从“养老”到“享老”。巩固“托底型”养老服务、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型”养老服务,构建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淄博高新区创新工作机制,从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打出用活政策、整合资源、挖掘需求、提升服务系列“组合拳”。

在老龄化、高龄化、空巢率不断升高的当下,如何让老年人既不必离开居家环境,又能及时得到生活、医疗方面的服务?淄博高新区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城乡全覆盖”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已有各类型养老机构11家,其中公办敬老院1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家、民办养老机构7家。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构建智慧化养老平台,依托亚华电子技术优势,整合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让老人不出门在社区就可享受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护理服务和康复服务。

“在屏幕前刷一下脸就能用餐,政府有补贴,饭菜也便宜,对老年人来说很方便。”提起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华瑞园社区的田芳老人感慨。淄博高新区积极引导“社会型”养老服务,创新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000余次。同时,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打造淄博市智慧养老社区示范点——华瑞园社区孝之源居家养老服务站,满足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依托养老机构建成养老床位1376张,同时建设长者食堂9个。

“品质养老”并不是高端养老,而是对所有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有去处、有关爱、有保障。”淄博高新区杏林养护院宋院长指着护理站内一块显示老人床位分布表的大屏幕说,每个床位上显示了不同的颜色和状态,包含老人在/离床信息、心率呼吸体征信息等,数据每3秒通过床垫内的4G信号传输到屏幕上,若数据超出设定的健康阈值,则会通过屏幕和走廊显示屏发出颜色和声音闪烁的提示;老人夜间离床超过15分钟也会进行报警,解决了护理员无法实时关注到每个老人状态的问题,夜间护理的及时性也大大提高。

品质养老在于真正将老百姓心贴心的品牌建立起来,在于空间环境、服务模式、工作机制必须基于老百姓满意的前提,必须立足于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淄博高新区积极开展养老机构信息化升级、长者食堂推进、居家上门服务等多种业务场景,试运行过程中覆盖3085位老人,产生有效服务数据141342条。随着“智慧康养平台”框架不断丰富,后续针对护理员培训、老年人及机构的评估、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监管等功能也计划在年内进行上线。社区内养老信息化借助于“智慧社区助老平台”对老年人信息进行初步汇总,为老人提供报事报修、线上缴费、积分兑换等一系列功能,对后续结合家庭医生、长护险、社区活动中心等更多场景提供基础。“我们着力让技术为场景服务,保障老人安全,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质量的监管,让辖区内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高新区民政和文旅事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在淄博高新区,智慧养老多样化的特色养老服务,正为老年群体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品质城市呈现生态环境美

从荒地土坡到绿树成荫,从尘土飞扬到百花齐放,从鲜有人烟到游人如织……如今,“出门遇景,推窗见绿”已融入淄博高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淄博高新区聚力在打造“五好”城市、全域公园城市淄博标杆上干在先走在前。紧紧围绕建设“绿色高新、生态高新”这一目标,对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创建指标,充分利用城市“零碎空间”“巴掌地块”,致力于建成“小而精、小而美”的城市街心游园。不断夯实园林绿化建设,坚持以城市道路为基础,以游园建设、拆墙透绿、一街一景为发力点,依据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绿化工作思路,实现城区绿化点、线、面,高、中、低全面发展,让其真正变成一幅幅“处处繁花处处景”的美好城市画卷。同时,深入落实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区域干道网络,实施主干道综合亮化改造,23条街道在建设初期就秉承着“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绿化建设理念,后期将扎实推进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加快城市街道“三转两增”(落叶向常绿转变,绿化向彩化转变,园林向园艺转变,冬季增绿吸霾,春夏秋增花添彩)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一街一景”绿化景观带,为市民构建城市绿地诗意花园,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扮靓“五好”城市。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市民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肯定与褒奖。淄博高新区聚力在打造淄博多维度最优生活圈上干在先走在前,破除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障碍,补齐影响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问题短板,依托门前五包“信用 智慧监管”新模式,助推“城市管理进社区”,成功打造5个示范社区,构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全民城管”新格局。同时,排查市政污水管网102公里,完成道路维修1.2万平方米,完成雨水管线清淤2万余米,完成高铁广场污水管线改造约200米,新建污水管线1190米,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为舒心。

“小区停车位改造了,还修了电动车充电棚,两个露天篮球场一个维修翻新,一个改造成多功能运动场,可以打羽毛球、乒乓球。”金都花园小区居民张森昌说。目前,淄博高新区15个社区已全部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在淄博高新区注册登记的32家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包含联合党组织)已达到100%,建立小区“红色驿站”16个,双报到单位67家,党建联盟企业2家。

“一心、两城、三区”的全域公园城市大格局、“两环五射线”城市快速路网建设,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当下,淄博高新区正积极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不断夯实绿色“家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奋力描绘“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美好生态新画卷。

医疗服务确保健康有“医”靠

“健康义诊活动来到家门口,免费问诊、把脉、测量血压血糖,还讲解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这样的义诊形式特别好,让我们不用去医院就能享受专业服务。”9月23日,在淄博高新区卫健中心“医心向党·健康为民”健康服务周启动仪式上,王东社区居民田福花说。

不用出家门,就能跟家庭医生“面对面”问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就能找到市级医院的名医看诊;“三高共管、六病同防”、送药到家、慢病用药延伸到村等精准化服务……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已经成为淄博高新区解答“品质医疗”这张考卷的“必答题”。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通过建设“名医基层工作站”,架起城乡医疗机构互助的“连心桥”,开启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直通车”。4家市级医院、6个专家团队与淄博高新区5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建6个特色科室,坐诊200天,下村义诊30余次,带教查房153次,开展手术24台,治愈疑难杂症38例,开通绿色通道转诊57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布局逐渐完善,通过开展巡诊派驻、邻村卫生室服务延伸,实现“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在科学城建设区级综合性医院1处,在先创区建设中心卫生院1处,提升、新建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处,切实缓解辖区群众看病远的问题;推进世博高新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与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建设心血管、骨科、肿瘤等治疗中心,全面提升大专科诊疗水平;投资41万元对3家卫生院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软硬件升级,安装多功能取号机、预检询问诊系统、电子签核系统、留观自助查询等设施设备。目前科学城医院已完成选址,正在办理调整规划手续,通过区级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区内各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并成立淄博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淄博高新区工作室,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将医疗纠纷调解服务做好做优做到家,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淄博高新区全面开展辖区托育机构摸底工作,全方位加强对托育服务机构的安全、健康、卫生、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专业化、服务优质化等内容监管,促进托育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目前,辖区共有13家幼儿园及托育机构,975个托位,每千人托位数3.2个。同时,将“两癌”检查列入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目用心用力加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今年以来,已为10971名适龄妇女提供检查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超过80%,全面保障辖区广大妇女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边是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边是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变有为优”,贴近百姓需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效为人民提供了家门口的高品质医疗建康服务。

编辑:孔鼎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