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争霸多年,楚汉之争留给后人的,不仅是诸多让拍案叫绝的兵法,还有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精彩的文学故事和成语。今天我们整理了关于楚汉之争中出现的成语,以供大家参考。

关于刘邦项羽争霸的成语(刘邦项羽留下的成语)(1)

一、项羽方面相关成语
  1. 扛鼎拔山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据说项羽力气很大,能双手举起大鼎。他自己也曾说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

2.拔山盖世

【解释】: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出处】:同样出自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3.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看看冯绍峰饰演的项羽剧照休息一下

5.披坚执锐

【解释】: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巨鹿之战前,上将军宋义一直不出兵,项羽请出兵,宋义说:论披坚执锐我不如你,运用计谋你不如我。后被项羽杀了代替其行使军令大破秦军。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鸿门宴中,范增看项羽迟迟不肯动手杀刘邦,便叫来项庄,让其在席间舞剑,趁机刺杀刘邦。

7.沐猴而冠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项羽入主咸阳后,有人建议其以咸阳为都称天下,项羽不听,那人说:听说楚人都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

8.衣锦夜行

【解释】: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出处】:羽入主咸阳后,有人建议其以咸阳为都称天下,项羽回答: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9.一决雌雄

【解释】: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出处】:楚汉相持多年,百姓受苦不堪,项羽提出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10.妇人之仁

【解释】:仁: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刘邦在萧何的劝谏下重用韩信,在刘邦与韩信的谈话中,韩信评价项羽妇人之仁。

11.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处】:垓下之战中,项羽兵少食尽,被汉军和其他诸侯军围了好几层,夜晚听闻四方有楚歌声想起,误以为汉军已经破了楚。

关于刘邦项羽争霸的成语(刘邦项羽留下的成语)(2)

冯绍峰刘亦菲演绎霸王别姬

12.霸王别姬

【解释】: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处】: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13.所向披靡

【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出处】:出自项羽临死前最后一次突围,当时于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全都溃败逃散。

14.江东父老

【解释】: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出处】:项羽自刎前,曾有船家劝他上船离开,但项羽回答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二、刘邦方面相关成语

关于刘邦项羽争霸的成语(刘邦项羽留下的成语)(3)

陈道明饰演的刘邦

1.一败涂地

【解释】:一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也形容处境十分狼狈或事情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出处】:刘邦起义时,沛县百姓欲拥护其为沛公,刘邦谦让说说如果选的将领不好,就会一败涂地,后果不可想象,请大家三思。

2.吐哺辍洗

【解释】:后世以之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出处】:周公为求贤士,一顿饭多次吐出食物不吃,为的就是接待前来拜访的贤士,郦食其求见刘邦时,刘邦方坐在床上使两女子洗脚。郦生不拜,并斥责他行为不雅,于是刘邦立马起来道歉,并请上座。后用周公成语来说明一些礼贤下士的事例。

3.高阳酒徒

【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郦食其拜访刘邦时,刘邦听人说他看起来像一个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刘邦不喜欢大儒人,于是不见,郦食其请使者对刘邦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儒人。才得以见刘邦。

4.约法三章

【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刘邦先于项羽进入咸阳,进入咸阳后,为赢取民心,刘邦主动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获得了百姓的支持。

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项羽得知刘邦先入关后大怒,设计鸿门宴企图杀刘邦,刘邦手下大将樊哙劝刘邦不要注重礼节赶紧跑路时所作出的比喻。

关于刘邦项羽争霸的成语(刘邦项羽留下的成语)(4)

段奕宏演绎韩信胯下之辱

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出处】: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

7.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据说有一次刘邦偷偷来到韩信的兵营察看,并盗了他的兵符。 后来在营帐中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十万”韩信很干脆地回答。刘邦又问:“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臣带兵多多益善!”刘邦听了有点不爽。韩信又说“臣是将兵之将,大王您乃将将之将!”刘邦听了很高兴,于是又把兵符给了韩信。

8.杯羹之让

【解释】: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出处】:楚汉双方争持不下,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以威协刘邦,刘邦回答说:我们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你一定要烹杀他,也要分给我一杯肉汁。后遂用"杯羹之让"谓受人威协、要挟:用"分我杯羹、分杯羹"等指此事,或谓从别人那里分享一份利益。

9.分我杯羹

【解释】: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楚汉双方争持不下,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以威协刘邦,刘邦回答说:我们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你一定要烹杀他,也要分给我一杯肉汁。后遂用"杯羹之让"谓受人威协、要挟:用"分我杯羹、分杯羹"等指此事,或谓从别人那里分享一份利益。

关于刘邦项羽争霸的成语(刘邦项羽留下的成语)(5)

张涵予饰演的张良

10.张良借箸

【解释】: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出处】:当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有个叫郦食其的儒生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刘邦举棋不定,趁吃饭时,询问张良这个主意如何,张良立即表示坚决反对,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帮助刘邦分析,从八个方面力驳这种主张的危害,每提出一个理由,都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借箸代筹"这个典故的由来,与"张良借箸"同义。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的出现,成就了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

11.背水一战

【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12.楚歌之计

【解释】:指攻心之术。

【出处】:垓下之战中,刘邦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夜晚听闻四方楚歌声,以为汉军尽得楚地,慌乱之中做出错误判断导致最后的失败。

13.十面埋伏

【解释】: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出处】:韩信之前在项羽军队,却一直未得到重用,投奔刘邦后被重用,最后在垓下之战中把项羽层层包围,给了项羽致命的一击。

关于刘邦项羽争霸的成语(刘邦项羽留下的成语)(6)

《楚汉传奇》中萧何与刘邦

1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解释】: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韩信最初是由萧何看中,推荐给汉高祖刘邦的,刘邦称帝后,韩信被人告谋反,吕后找萧何出主意,萧何让吕后把韩信骗进宫内杀死,所以有了这个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