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某一个时期疯狂追求蓝血,以此来标榜自己血统高贵、纯净,哪怕因此家族内近亲结婚,导致基因突变也在所不惜。但有一个物种,他们生来就是蓝血,并且在地球上已经存活了4.5亿年之久,至今还对人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名字也很有远古动物的感觉——鲎(hòu)

鲎最早出现在地球古生代的泥盆纪

鲎,学名马蹄蟹,因为它的腹部折起来之后,剩下的背甲很像马蹄,而且硬硬的壳和螃蟹很像,所以得名鲎。另外,它展开的整体样子,很像三叶虫。都是远古生物。只不过三叶虫目前只存在于人类发现的化石之中,而鲎至今仍然存活。

一只鲎有多少血液(血液含有神秘物质的鲎诞生于4.5亿年前)(1)

科学家研究之后发现,鲎最早出现在地球古生代的泥盆纪,最早的鲎化石出现在5.05亿年到4.38亿年之间的奥陶纪,那时候陪伴它的,只有原始鱼类;后来,才有了原始节肢动物的祖先三叶虫,统治地球的恐龙。后来,三叶虫只剩化石,恐龙也灭绝了,但鲎却保留着远古时代的形态,熬过了几次大灭绝,因此,这种动物,也被叫做活化石。到目前为止,还有美洲鲎、中华鲎、南方鲎和圆尾鲎,主要分布在亚洲沿岸和北美沿岸。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壳体的颜色和尾巴长短的不同。不过,它们如今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太“粘”他们了。

被人类另眼相看可不一定是好事情,小白鼠被人类看重,可不是因为它们软萌可爱的外表,是人类的好多试验都离不开它;兔子一度也被用于人类内毒素的检测,试验一次,如果没毒还好,如果有毒,那兔子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而鲎,虽然叫做蟹,但它壳厚,肉少,又不好打理,而且肉吃多了还可能让人类中毒,所以虽然人类早就知道了鲎的存在,却很少有人去吃它。

鲎的毒素主要来自于它的血液,因为富含铜元素,所以鲎是罕见的蓝血,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这种物质如果进入人体,会加速肝细胞坏事和肾功能衰竭中毒;而鲎的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了鲎,可能会过敏性红肿、瘙痒,严重的会休克甚至死亡。

不过兴也蓝血,衰也蓝血。原本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好几亿年的鲎,连世纪大灭绝都能躲过,却差点没有躲过人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鲎的血液可以检测毒素

原来,人们在制造药品或者其他制剂的时候,为了保证它本身是没有毒性或者没有被感染其他细菌的也就是有无内毒素的存在,所以会先将这样的东西注射到兔子体内,如果有毒,兔子会发烧或者死亡,如果无毒,那就证明这个东西可以投产,用于人类治病救人。但这样会有一个弊端,就是,科学家在注射完检测药剂之后,只能等兔子发烧才能判断,具有一定的失误性;并且时间很长,而且无法知道这个内毒素的多少。

正当人类苦于没有一个高效的手段用于检测内毒素的时候,美国一个科学家,意外发现鲎的血液,在接触到有毒素的海水之后,血蓝蛋白会将毒素包裹起来,鲎的血液也会迅速凝结。聪明的人类即刻将鲎蓝血的这一特性好好利用起来。事实证明,鲎蓝血,可以在接触到含有内毒素的物质之后,45分钟之内反应完毕,而且毒素越多,蓝血试剂越浑浊。

一只鲎有多少血液(血液含有神秘物质的鲎诞生于4.5亿年前)(2)

现在好了,蓝血试剂可以让人们更准确地得到检测结果。再加上鲎一直以来基本不被人类当做美食,所以当它被发现对于人类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时,鲎就面临着人类的大肆捕捞,鲎试剂也就被各个实验室和药品加工厂沿用至今,甚至宇航员也会随身携带,以便快速地检验太空环境中是否有毒素存在。

最初,美国率先考试捕捞美洲鲎。后来,能够制作鲎试剂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等,也开始捕捞鲎。大量无节制的利用鲎,导致它的数量急剧减少。后来,人们在利用鲎的这一点上,也有过补救措施,比如每只成年鲎只能被采最多30%的血液,被采血的鲎最终要放生回大海等等。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有时候并不能有效实施,因此也不能真正有效地减缓鲎的灭绝速度。因为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如何能够保证每一家药剂加工厂都是按照要求采的30%的血呢?最重要的是,关于鲎的法律保护条约无法具体实施。事前没有相关机构介入检查,事后也没有判断标准。所以,最终工厂捕捞的鲎中,是否没有把鲎的血放干,放了血的鲎最终有没有回归海洋,死于捕捞和运输途中的鲎,又该如何管理?等等,都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

还有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那就是人们惯常是在浅滩捕捞鲎,这个地方的鲎要么是面临成熟,要么是从深海里游上岸交配产卵的。人类捕捞鲎让其被迫献血的行为,不仅扰乱了它们正常的生活习性,而且降低了它们的活性。动物学家研究表明,至少有30%的鲎在被放生后,失去了交配产卵的欲望。所以,这个所谓地只采集鲎30%的血液的说法,很像一种人类自欺欺人的谎言。

最棘手的是,目前人类已知的血蓝蛋白,只有鲎可以生成。这就表明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是不得不依靠野生鲎才制作鲎试剂。而寄希望于追求利益的人们,可以凭良心来保证鲎的可持续发展。但一升鲎的蓝血,价格能卖到15000美元,所以,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鲎被采光血的例子屡见不鲜。每年被采血的鲎多达61万只,2012年后,在各种保护措施的制约下,仍然有50万只左右的鲎被捕捞、采血。

而鲎活着还要放生,死了还可以卖给下一级市场。这也是导致鲎的采血保护无法落到实处的原因之一。

之前说过,鲎的肉并不好吃,所以沿海的人类并没有对鲎进行大肆捕捞。但人类对于鲎的认识和利用,其实从很早就开始了。中国古代的《尔雅》《三才图会》《本草纲目》等书籍中都有记载。古人认为鲎是一种鱼,成双成对出现,并且雌性体型大于雄性,所以捕捞鲎,常常都是一对一对捞起来的。民间也叫它“夫妻鱼”。并且认为,只抓鲎公或者鲎母,就等于拆散人家夫妻,会给渔民带来灾难。相应地,在日本,如果鲷鱼捕捞季开始的时候,人们的第一网能够捕捞上一对中国鲎,会被认为是一种丰收的吉兆。

人和自然到底应该怎么相处?

另外,在中国沿海,鲎的壳除了被用来做成舀东西的瓢以外,还能被制成甲壳素,在医学上有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工业上的应用就更为广泛,染布、杀虫剂、抗病毒制剂、美发剂、人工皮肤、缝合线、隐形眼镜等等。

所以,对于商人而言,被采完血后死亡的鲎,壳和肉都有经济价值,与其采血不采尽还要投入金钱去放生,不如放干鲎的血,鲎的尸体还能物尽其用。为此,还依据鲎的血液和壳的药用价值,编造出鲎肉的食补价值,比如鲎的肉可以清热解毒、催奶通乳、滋阴补肾等。价格也由当初的一两元,飙升到现在的几百元。

这样一来,尽管正常产卵的鲎每年要产出300只左右的卵,但海鸟会啄食掉一部分鲎卵,人类的采血计划又会降低鲎生产的欲望,而且一只鲎的成长过程需要10--12年,所以种种因素作用下,鲎成功的在短短一两百年间,成为了易危物种或者濒危物种。环境学家的数据显示,在这20年间,我国北部湾的中国鲎的数量已经下降了90%以上,相信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类似的,美国渔民在19世纪就开始大量捕捞鲎用作饵料和肥料,鲎的血液成为不可或缺的鲎制剂后,这种情况更加变本加厉。

一只鲎有多少血液(血液含有神秘物质的鲎诞生于4.5亿年前)(3)

尽管,目前的鲎数量仍然岌岌可危。但各国都已经针对鲎提出了保护。美国对于鲎的捕捞设置了条件,比如渔民需要鲎捕捞许可证,数量也有限制。1995年,美国一些地区还全面禁止了鲎的捕捞,设置了美洲鲎保护区。中国在南方设置了四个特别保护区,其中,在平潭岛保护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捕捞、养殖、收购中华鲎及其衍生品。而中国广西北海,被有关部门发现水质好,无污染,特别适合中华鲎生存。因此,广西中华鲎保护区,也是一个重要的鲎保护区。现在到北海旅游的人,可以在宣传手册上看到鲎的样子,但绝对不会在餐桌上看到了。

除了捕捞的控制,目前人们也在尝试人工养殖和投放幼苗。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鲎的幼苗养殖技术,每年至少要投放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鲎幼苗到海洋中,到目前位置已经投放了600万。只不过,因为鲎的成长周期长,所以人工投放幼苗能达到什么效果,还需要时间的验证。而人工养殖却已经遇到了技术瓶颈,人工养殖的鲎在一岁左右会产生贫血,甚至大幅度死亡。

除了增加鲎的幼苗数量,科学家们也在不停地尝试研制出鲎试剂的替代品。也许,只有人工合成的替代品成功出现的那一刻,鲎才能完全摆脱人类的桎梏,真正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鲎本身具有强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所以才能存活数亿年;但人类的行为大大地冲击了鲎的生存繁衍,这不仅影响鲎,相应地也会给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不可竭泽而渔,鱼虾不可胜食,人类可以利用大自然,但不能贪得无厌,毫无节制。

本期视频就到这里,让我们对人类医药学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鲎表示中心的感谢吧。最后请长按点赞,把我们推荐给更多的人看到,也要关注我们,下期精彩,你才不会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