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私信,说清代的举人和现在的北大、清华大学生哪个含金量高?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的比较,各种说法都有。御史窃以外,不管从哪个角度来比,考个举人应该比考清北要难。

考清北如何加分(以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进行分析)(1)

既然是比较,那就必须要有数据支撑。最直接有效的数据无非就是报考人数以及录取比例。下面就以这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先来说录取比例官方称为“中额”

举人的选拔考试为乡试,乡试中额即各省乡试取中举人之数额。清制,各省乡试均由朝廷规定取中名额,以举人解送京师参加会试。

清代各省的乡试中额,自顺治二年首次开科初定,后几经变化,至乾隆九年成为定制。其变化趋势,是从最初的高额一度锐减,后逐渐调整恢复。这里主要讲一下顺治朝初定中额,以及乾隆朝形成定制的中额情况。

顺治二年首开乡试时,并非是全国性的,仅有六个省份举行乡试。这是因为当时中原尚未统一,江南以及西南很多省份并未划入清王朝的统治范围。至顺治中期以后,正式规定十五省中额:

考清北如何加分(以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进行分析)(2)

顺天168名,江南163名,浙江107名,江西130名,湖广106名,福建105名,河南94名,山东90名,广东86名,四川84名,山西79名,陕西79名,广西60名,云南54名,贵州40名。

康熙年间,读书应举的士子数量不断攀升,期间又屡增各省中额。其中以康熙三十八年增加得最多,基本每个省都在以上基础上各加十几名至五六名不等。

乾隆九年,全国各省乡试中额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且成为定制。而这次调整,主要与当年的顺天乡试舞弊案有关。

这一年,顺天乡试头场、二场考试中,都出现了考生舞弊行为,其中查出21个考生有夹带舞弊行为。乾隆帝盛怒之下,不仅处置了顺天学政以及主考官等,还下旨在康熙朝的基础上减各省中额十分之一。

考清北如何加分(以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进行分析)(3)

大学士、九卿遵旨议定:顺天213人,江南114人(江苏69、安徽45),浙江94,江西94,湖广93(湖北48、湖南45),福建85,广东72,河南71,山东69,陕西61,山西60,四川60,云南54,广西45,贵州40。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有疑问,各省的中额是根据什么来定的呢?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说明一下的。

在很多科举文献中,关于各省举人中额数量的制度,都有这样一些描述:“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寡”。意思是要根据各省的教育文化发展情况,以及各省的经济、人口等因素制定的。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偏差,如果仅以文风、经济、人口而言,江苏省应该排在前列,体量至少是贵州的几倍。但从中额情况来看,江苏仅为69人,而贵州却有40人,这显然不成比例。

实际情况是:朝廷对大、小、中省乡试中额问题,采取的是“中额宜均”的原则,基本上不会考虑各省丁赋之轻重。对于那些偏远省份明显有政策倾斜,而对于江苏、浙江这样的科举大省反而有所打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容易出现科甲失衡,导致一省或数省官员数量偏多的情况,这当然是皇帝所不愿见到的。

考清北如何加分(以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进行分析)(4)

各省报考人数情况

参加乡试的考生其身份绝大多数是生员(旗人多为八旗官学生,也有一些国子监学生,但为数不多),不过各省的生员也不会全部参加乡试。

按规定,生员在参加乡试之前,要经过该省学政主持的科试,通过科试之后才能报考乡试。就这一关,就会刷下来很多人,而且有些生员并不想继续走科举之路,考个秀才纯粹就是为了跻身到“士”这个阶层。

关于各省的生员统计情况,显然是很难得到具体数字的。乾隆时期,有个大概数字,全国生员总数为50万左右。越到后来,这个数字自然也就越高。

至于参加乡试的生员,是有一些具体统计的。比如康熙五十八年,江西乡试入场的考生数量为12548人,乾隆九年顺天乡试入场考生数量为13075人。大致可以判定,各省乡试入场考生在8000人至13000人左右。

考清北如何加分(以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进行分析)(5)

但账又不能这么算,现在的高中生参加高考是没有淘汰考试的,成绩好坏都可以入场考试。所以,还是要从生员总数这个角度来论证整体的录取比例。

还以江苏为例,乾隆时期江苏的生员大约有5万多人,且以5万计。乡试中能脱颖而出成为举人的仅有69人,换算下来就是724个生员中,仅有1人能中举。

2021年,江苏省报考人数为35.9万,清北两校录取人数总计307人(这是网上查到的数据不一定准确),换算下来大概是1169考生中,仅1人能考中清北。

数据上看,似乎考个举人比现在考清北要简单一点。但不要忘了,科举是三年举行一次,以此来看的话,举人的含金量还是要更高一点的。

考清北如何加分(以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进行分析)(6)

客观地说,乡试是科举考试中难度最大的,很多考生都被卡在了这一关,所以乡试中就经常出现一些高龄考生。当时的读书人也普遍认为,考秀才每以年纪大为耻,而考举人反而以年纪大为荣。

清代乡试高龄选手参赛创造了很多记录,年龄最大的考生是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科乡试,湖南长沙县考生余会来以104岁高龄参加乡试,落榜后被道光帝钦赐举人身份。

此外道光朝还有一个104岁的广东考生陆云从,他比余会来小月份,也是落榜后被道光帝钦赐为举人,还赏给国子监司业一职。

考清北如何加分(以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进行分析)(7)

如果考生有幸过了乡试这一关,那么在会试阶段就要容易多了,毕竟参加会试的一千多个考生中,以平均数来算,将会有240人会成为进士,五个取一个成功率还是很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