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1)

提到满街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国家,除了中国,首先想到的就是新加坡了。而这一印象,也让很多人认定新加坡是一个充满中国味道的国家,可放眼全球,华人数量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却并没有新加坡。

2019年,全球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是泰国,其次是马来西亚,第三位则是美国,新加坡则以华人数量254万排名第五。

你不会对着芒果糯米饭说,这完全和中国的饮食没关系;你不会质疑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为什么不是普通话;你也更加不会认为全美为什么不在农历新年的时候,满大街点炮燃灯大肆庆祝,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是彻头彻尾的国外,即便是拥有再多华人,也无法改变这一属性。

同样地,曾经经历1个世纪英国殖民的新加坡,独立后又长期采取多样性文化的执政策略,如此的新加坡即便拥有再多的华人,也依旧不会有任何中国味道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2)

百年英属殖民埋下西方文化火种

新加坡在很久以前被称作“海城”,意思是在海上漂浮的城市,字面意思其实也就是个岛,没有广袤的内陆做支撑,自然也很容易被四面围堵。但就是这么一座“无名”之城,却集合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塞、马六甲海峡进出咽喉于一身,即便再渺小,也会被人盯上。

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一位名叫托马斯·莱佛士的人来到新加坡,其实早在8年前,他就途经此地。

作为东印度公司的员工,他一直在帮助英国建立一个自由贸易体系,当然这所谓的自由是建立在英国主导的前提下,新加坡这个绝佳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托马斯完成这一任务的突破口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3)

拿下新加坡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建立一个自由贸易体系,也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拥有了欧洲与中国通商的最短路线。中国、东南亚、欧洲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通商“金三角”,丝绸、茶叶、橡胶、香料成为彼此的舶来品,这其中也包括鸦片。

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英国在新加坡的殖民更加引入了欧洲地区的移民和后裔,再加上亚洲、本土甚至印度等不同种族都在新加坡汇聚、融合。

当然,新加坡的文化演变,不仅仅是来自肤色不同的移民,还有在英国一百多年统治下的民主议会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让原本就没有太多国家文化积淀的新加坡,在意识、思维、教育等方面,埋下了西方文化的种子。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4)

初代或一代移民各自带着种族的文化来到新加坡,他们的后裔不仅承袭来自家庭灌输的种族意识,更会与不同的种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殖民初期,新加坡并未重视种族差异在教育层面造成的碰撞,宗教、英属政府、种族等等多种性质的教育机构各自为政。

如此的教育模式,给新加坡人民的文化融合造成了不小的屏障,碰撞和冲突只会加剧差异带来的问题,1964年爆发的马、华种族冲突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样的问题极易上升到政治层面,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将国家的未来推向万劫不复的地步。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5)

拿掉殖民重塑自我的新加坡,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底色

从英属殖民到日据时代,争取自治到投向马拉西亚联邦政府,最终被迫独立。新加坡政府和人民一直在寻找的,是能够将制度和国情相结合的执政“基因”,就在这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新加坡或主动或被动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如果退回到最开始的时间,新加坡不过是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一个州,这里四面环海,就连淡水都要依赖从马来西亚进口,靠着海外的移民才能有固定人口增长,这从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建立的初期而已。

一个很小的岛国,从一开始人烟稀少到陆续移民上岛,从无依无靠到被殖民,从寻根庇佑到无奈独立,只不过命运没有给当时的新加坡留下太多时间,短短二十年,世界各地的新移民们,就像一张张“纸片”,带着各自的印记重新拼凑了新加坡,还要在全新的“卷轴”上绘制独有的画作。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6)

李光耀曾经说:我们不是马来人、不是中国人、不是印度人、也不是西欧人,是无论语言、人种、文化和宗教有何种差别,都会团结起来的新加坡人。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虽然华人在新加坡的数量占比有7成,也需要将自身特性与新加坡独有的文化特点结合起来。所谓重塑,不是文化的兼并和同化,也不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良或调整,而是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意识。

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种族融合,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和文化政策,在1968年,11%的小学和50%的中学已经完成合并。这里的合并,是指以英语和华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模式。

在新加坡,英语作为一种官方用语推行,不具备任何种族特性,通用且平等。对于以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为主要人口的移民国家来说,通用语言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也更能打破因为语言不通带来的信息和文化壁垒。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7)

李光耀曾公开表示:“自己这一代,人们从不同的学校走出来,带有各自的语言烙印,没有相同语言基础,大家很难合得来。对于下一代,要好好培养,要让他们以自己的文化为傲,同时也以自己是新加坡人为傲”。

新加坡是长期缺乏自治且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所以广义上的自由和公平并不适用于当地国情,法治和廉政成为治国根本。在新加坡,法律的渗透在社会各个层面,甚至在民族和宗教之中也得到了有力的展现。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8)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法律专业的李光耀总理,也在十余载的执政期内,不断将新加坡的法律推向完善。

在全球,新加坡的严苛律法是出了名的,在此之上的“高薪养廉”是另一种形式约束手段。一名公务员可以凭着任职期间积累的公积金,过上富足的退休生活,但前提必须是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这意味着任职期越长,公积金积累数额越大,一旦“贪婪”,那么试错的成本也就越大。相辅相成的法治和执政廉洁制度,确实让新加坡呈现出更为优化和健全的社会形态。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9)

新加坡,华人占比最多的外国,不该被附加中国色彩

新加坡的华人数量在全球排不上前三,但单看在新加坡国内的华人占比,74%这个数据代表全球层面的绝对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在新加坡占主导地位的必然性。

首先来看看节庆,新加坡也和中国一样,有农历新年、除夕团圆饭、元宵节的习俗,但也有哈芝节、屠妖节,这种带有宗教特点和风俗属性的节日,更有西方文化典型节日圣诞节,而这种集种族节日大成的形式,更能代表新加坡独有的国家文化。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10)

除了节日,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也是新加坡文化独立存在的一环。海南鸡饭、肉骨茶、椰浆饭、沙爹……这些被人们熟知的新加坡美食都是历经多年口味改良之后的文化缩影,自然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新加坡味道。

宗教是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新加坡,不同种族的宗教都被敞开怀抱宽容对待。除了基督教外的各类基于种族之上的宗教,如华人的佛教和道教、马来人的伊斯兰教、印度人的印度教,都能在各自的信仰中获得归宿。

文化重其意,建筑重其形,一个国家的建筑特点也是有绝对代表性的。

还记得那位最早发现新加坡的英国人莱佛士吗?

他被誉为“新加坡之父”,新加坡最好的酒店、地铁站、购物中心、甚至投资海外的项目都用莱佛士来命名,新加坡最好的学校也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11)

除了建筑名称,新加坡的建筑理念也与英国一脉相承,英国人对房屋周边的绿化要求甚高,这正与新加坡当地的独有地貌和资源相契合。不仅仅是商用建筑,就连新加坡建筑发展局承建的公共房屋也都承袭了这一特点,打造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名。

不难看出,新加坡是由不同种族移民和迁徙之后,共同组成的国家,已经逐渐地扎根,以及同化,而在早期也吃过很多因为种族文化和认同不均而带来的苦头。

倡导文化的多彩和多样性就成为新加坡执政的核心之一,而种族文化积淀较高去兼容或同化其它种族文化的形式则不被倡导,这也难怪以华人为代表的汉族文化未能彰显五千年的功力了。

现在新加坡华人的现状(新加坡的华人超过7成)(12)

亚洲金融中心、亚洲四小龙、航运和贸易中心,这个人均GDP已经超过5万美元国家,凭借自己独有的实力和政治制度,在短短二十年内完成重塑和飞跃的历程,举世瞩目的成绩独一无二。

所以,即便华人占比最高,但新加坡始终是独特的国家个体,在经过英属殖民和李光耀针对教育、政治、廉政等多重改良之后,新加坡拥有的是只属于自己的社会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