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是江户幕府统治,江户幕府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权,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直至黑船来袭被迫打开国门。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明治维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实现了近代化,成为亚洲第一。但日本错误地发动对外战争,妄图以大东亚共荣圈掠夺亚洲资源,最终将自己拖垮。

“日本经济史(一)——战前经济发展”带大家回顾二战结束前日本的经济发展情况。

江户时代的日本经济

江户时代的日本政治上采用幕藩体制,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地方分权。在幕藩体制下,各个藩(也就是地方政权)有着自己的产业,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也为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各时期经济增长点(日本经济史一)(1)

一是教育水平的提高。江户幕府虽然是封建政权,但十分重视国民教育。具有代表性的是“寺屋”,也就是寺院私塾。从德川幕府成立到明治维新,日本全国共有16560所寺屋。此外,全国还有200余所服务于藩士的藩校。虽说是服务于藩士,但是也会对一般老百姓开放。

二是交通网络的改善。在陆运方面,德川幕府创立了独特的“参勤交代”制度,(参勤交代是是日本江户时代一种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控制各大名的制度。)由此带动了路上交通的发展,包括“五街道”(五街道,是日本江户时代以江户为起点的五条陆上交通要道)和“脇街道”(脇街道,是指江户时代五街道意外的交通要道)。在海运方面,大阪作为年贡米的商品集结地,需要向首都江户运送大量粮食,以大阪和江户为中心的海运也开始发展起来。

日本各时期经济增长点(日本经济史一)(2)

在此基础上,幕府的近代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农业方面,由于化肥和农具的普及,幕府改变了此前集约型农业模式,开始发展近代农业,通过兴建灌溉设施、改良农作物品种和开发新土地等方式增加了农业生产。在制造业方面,幕府时期日本的纤维产业、陶器制造业、酿造业和制盐业等产业取得发展,开始在全国形成产地。另外,幕府开始进行金银铜等矿山开发。由于经济日渐活跃,幕府的工商业开始发展起来。当时的大阪成为了18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大米期货交易市场。

但当时的日本仍然是处于锁国状态,几乎没有对外贸易。1854年日美和亲条约签订后,日本的国门被打开,延续200多年的锁国政策宣告结束,日本也开始融入资本主义市场,有了进出口贸易。当时日本主要出口的商品为生丝、茶和银,主要的进口商品为毛织品等纤维制品和火枪。但由于美国操纵着关税等特权,日本实际上沦为列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的地方,引发日本社会动荡。为了追赶列强、维持政权,在日本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明治政府开始一系列近代化改革,也就是明治维新。

日本各时期经济增长点(日本经济史一)(3)

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化

所谓明治维新,实际上就是一系列政治和制度改革。在政治上,通过废藩置县强化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通过废除士农工商制度焕发市场活力;在财政上,通过地租改正确保了政府的税收。通过上述改革,明治政府将日本从封建社会引向近代社会。此外,明治政府也十分重视国民教育。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制度缩小教育差距,构建近代教育制度。

日本各时期经济增长点(日本经济史一)(4)

为了追赶欧美经济,明治政府喊出了“殖产兴业”的口号。所谓殖产兴业,就是发展近代化产业。为此,明治政府设立了国营模范工厂,发展包括矿山、制铁、造船、制丝和纺织在内的近代产业。为了引进西方技术,明治政府还专门雇佣外国技术工人,通过他们引进技术并在国内普及。

除了殖产兴业外,明治政府还发展近代银行制度,推动交通和通信近代化。1872年,明治政府引入“国立银行条例”,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为了确保商品运输,明治政府十分重视海运,加大对大型海运公司的保护力度。在通信方面,明治政府通过引入电信、邮局和电话取代了人力传递。

日本各时期经济增长点(日本经济史一)(5)

日本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日本的工业化是在明治维新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时间上来看,日本的工业化真正开始的时间在1880年至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

在初期,日本的工业化集中于纺织业和铁矿业等行业。在纺织业领域,由于引进大型设备,日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兴建了大量的近代工厂,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在铁矿业领域,日本政府设立国营八幡制铁所,实现了铁矿的国内生产。

日本各时期经济增长点(日本经济史一)(6)

此后,日本以两场战争为契机,崛起为亚洲强国。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获得了巨额清政府赔款,开始向欧美看齐,实行金本位制度。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崛起为亚洲强国,与列强平起平坐,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日本政府也更加重视保护本国国内产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外出口剧增。战争刺激了日本的工业生产,日本开始发展造船和制铁等重工业。战争导致世界出现船舶不足的困境,日本借机发展海运业,一跃成为世界性的海运大国。在此期间,日本由债务国成为债权国。这是战前日本经济发展的顶峰。

日本发动对外战争,拖累经济

一战结束后,日本国内陷入了严重的战后恐慌。加上1923年关东大地震和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日本经济陷入停顿,资本开始向财阀集中。

进入30年代,日本采取了以低利率、日元贬值和扩大财政支出为核心的“高桥财政”,重点发展铁矿业和汽车制造等重工业,在重工业行业也涌现出一批新兴财阀。30年代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天然缺乏资源的日本的危机感。此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掠夺中国和东南亚等国资源,遭到了欧美等国的经济封锁,日本不得不将资源精力集中于军需产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处于停滞状态。随着战争的不断衰败,日本经济开始走向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