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五霸争强的末期,齐国出了一位杰出的相国,名叫晏婴。他辅政50余年,是连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正卿。其所以久政不衰,是因他以身正国,谦恭下士,为民举贤,办了许多有益国家的事。尤其在外交上,他不畏强权,不亢不卑,以睿智善辩的口才赢得了威望,人们尊称他为晏子。晏婴,字平伸,约生于公元前575年到500年,齐国爽维人。其父晏弱曾佐齐灵公姜环为卿,公元前556年父死,晏婴继父爵,历仕三朝正卿。

齐国名相晏婴多高(以身正国谦恭下士)(1)

灵、庄二公在位较短,晏子的政绩主要在辅景公时代。公元前548年,权臣眷籽联合同党发动政变,将齐庄公姜光杀害,并召集群卿敌血宣誓,要求支持他的篡权,效忠他的统治。在淫威面前,晏婴威武不屈,他挺步上糊,当众揭露了崔籽谋害庄公的罪行,表示不能接受他为齐国之君。继大怒,想除掉他,但又惧怕激起民变,不敢妄动。最后还是立庄公的异母弟姜白为君,即齐景公。景公怕君位不稳,便任崔抒为右相,庆封为左相,这才解决了这场冲突。

齐国名相晏婴多高(以身正国谦恭下士)(2)

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养马,是个贪图享受、不体民情的国君,尤其崔桥为相,把政治搞得相当昏乱,多亏晏婴等贤才多方规劝,才逐渐有所领悟。后来景公还是请晏婴为相,才使正气树立。作为相国,晏子自知负有重责,尤其对乐不思政的齐王,他不避杀身之祸,痛陈己见,耐心地规劝。当时齐国以景公为首颇尚奢侈,如景公嗜好歌舞,女乐倡优遍及后宫。特别嗜好食“鸡断”,一次数十只。此风使公卿贵族竞相仿效,致使鸡价昂贵。多数贵族也依然“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晏子深以为忧,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不放过进谏的每次机会。

齐国名相晏婴多高(以身正国谦恭下士)(3)

晏子身负重任,很重视为国家选拔贤才。当时有个叫越石父的人,因生活无着,卖给人家做奴仆。晏子“知其贤”,便留心接近。一次外出,路遇越石父赶马车而来,就解下一匹马,帮他拉车,并把他从主人家中赎出带回家中。晏子事多,不想回家后径自走进内室许久未出。越石父不悦,向晏子提出“请与之绝”。晏子惊问为何?越石父说:“君子,在人不知时受点委屈不要紧,但在知己者面前得不到尊重却受不了。我在为奴时,别人不知,你却知人,将我赎出。哪知你却神色傲然,如此怠慢于我,好像给我多大恩典。我虽穷,却不愿别人对我无礼!似这样,还不如把我卖出去吧。”

齐国名相晏婴多高(以身正国谦恭下士)(4)

晏子听后,忙向越石父道歉,批评了自己,遂把越石父待为上宾。之后举他为官。晏婴对越石父之举,显示出非凡气度。晏婴身为齐相,运筹帷幄,干练明达,理政不紊。他辅佐一个神昏忘忧的齐王,或直言相谏,或笑谈隐喻,以达到实际效果。他兼理外交,往来列国,或婉辞谦语,或据理雄辩,凭其睿智和胆识,捍卫了国家的尊产,不辱使命,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婴手握重权,又有较高的威望,但无谋位之心。作风上廉洁奉公,谦恭下士,平易近人,体恤民情,是一典型的忠臣义士。特别是他不以相位谋图私利,受到人民的尊重。

齐国名相晏婴多高(以身正国谦恭下士)(5)

晏子的才华使景公十分佩服,他明知晏子有个年大貌丑的妻子,还特地登门求婚,想把自己的年轻美貌的女儿给他为妻,但晏子还是婉言谢绝了。并说:“我妻虽老,但彼此恩爱,一个喜新厌旧之人,是做不出好事业来的。”足见其品德之高尚。人生谁无私欲?谁想甘受清苦?尤其国君的求婚是求之不得的。而晏子却重国事,轻私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难怪晏子辞世时,举国上下无不痛放悲声,来都送葬之人络绎不绝,致使路途堵塞不通,人民对国家功臣是多么崇敬啊!晏子一生的言行,后人整编成《晏子春秋》,这部八卷二十五章的遗产,给祖国的历史增添了许多光彩。尤其他那感人肺腑的品德及睿智善辩的口才,一直为史家千古传颂。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