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谈读书无用论!

在准备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很多作者对于读书的看法,最后我决定今天就反其道而行之,先谈谈读书无用论。

曾有朋友这样对我说过:“大家都说读书很有用,但是我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就没有一点作用呢?”

然后我问他想要什么作用呢?

他说:“废话,那肯定是升职加薪呀,要不然就一夜暴富呀。”

我突然就明白了,朋友是把看书=财富,就像小时候大人常常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是把读书=大学,我们总是习以为常的认为,只要我们读书,我们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甚至,我们开始以每年读了多少本书为傲,每年制定XX本书的计划,然后分摊到月,再精确到日,每一天都在计算读书任务。

然后,我们发现,我们书读这么多,为什么还是没考上好大学?为什么工资还是那么低?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开始怀疑读书真的有用吗,严重一点的,甚至标榜读书无用论,并用身边各种人举事例,某某亲戚初中都没毕业现在都有好几家公司,某某重点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诸如此类的。

但读书只是手段,拿着手段当成结果,这本身就是逻辑的错误,用个例来推断结果来论证读书无用更是错上加错!

读书是有用的,就像是武侠小说中大侠需要练就的内功,洗髓炼骨,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但功成之时,却缺一不可!

而我们一直抱怨读书无用时,有没有先问过自己一些问题:

--是否一直在坚持读书,无论在什么的环境下,都有对书籍的渴望呢?

--是否理解了书中的深意,并且消化成自身的理解呢?

--是否有做总结和思考,能延展出新的思维呢?

那如何才能高效读书呢?

功利性读书与非功利性的读书

我们其实可以将读书划分为两个层次:功利性读书及非功利性读书,在两种层次中分别列出不同的书单。功利性书单主要是将想要提高的不同方面的书籍归类在一起,比如说心理学类、职场类、沟通类等等;而非功利性书单则可以放感兴趣的领域,作为知识的补充。

有关读书无用论的见解作文800字(今天我要谈谈读书无用论)(1)

你需要区分哪种是功利性读书,哪种是非功利性读书,举个栗子,我是一名会计,但很喜欢摄影,看摄影的书就属于非功利性读书,但如果角色为摄影师,就属于功利性读书。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对职业发展有无帮助。

这里不是强调大家一味去追逐功利性读书,而是想要大家去分辨如何能通过读书能对工作、生活更有帮助,能更好的做好时间管理。

点到线到面的读书法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盲目去看书的,某某推荐了XX书籍,感觉挺不错的,就去看看;这本书比较挺有趣的,也去看看;这本书太枯燥了,就不看了吧。

但是当涉及一个领域的时候,我们都是以点来看知识的,所以觉得记不住,容易忘记,那么这种时候就需要慢慢积累,将点的知识延伸到线,零散的知识就被串联起来,那么更高一层级的话,就是在众多的线中,构成一个面。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累积,厚积才能薄发,可以先尝试将脑中的点知识一根一根串成线。

思考笔记法

我们看书不是一字一句的去理解,而是抓住核心。思考笔记法要求去梳理文章脉络(一般目录即是脉络),将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及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最后对整本书进行总结消化,有些小伙伴甚至会写观后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首先,笔记一定不是长篇大论,也不是将每个观点都记录在案,而是简要概括,最好是能用自己的话,而不是copy原文;

其次,每份观点后面都要有思考的过程,比如说为什么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记下来,我可以怎么运用,方面后面查漏补缺;

最后,所有的笔记都整理好,需要进行笔记分类,将最重要的点都标记出来。有小伙伴要问,为什么要最后标记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所有观点都很重要,然后一直标记,后面发现通篇都是被标记好的,那不如放在末尾,顺便温故而知新。

总归一句话:贵在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