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我们人类熟悉又陌生的陪伴者,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梦为什么会在现实生活实现(如何主宰你的梦)(1)

它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我们又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境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梦的真相。
中国人对于梦的关注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据说孔子在学习周礼之时,经常会梦见周公旦为自己讲解周礼的细节,而在论语硕儿中也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甚以无衰也 久已无不复梦见周公,这时孔子在感叹自己年岁渐衰,很久没有在梦中过周公了,周空也从此成为了睡梦的代名词。
而在唐朝时期,新月府诗派领头人元禛与白居易身上也发生过一场与梦相关的神奇事。
有一年,白居易在曲江慈恩寺游玩时,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好友元禛,他不禁暗叹,如果此刻是两人一起游玩该有多好。
于是是写下了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还派小思装填好信封,寄给此时身在扬州的元禛。
奇妙的是,在白居易写下此事的同时,远在他乡的元禛却在午睡中梦到了与白居易在曲江所在的凉州共同游玩。
元禛醒来后立刻执笔写下了一首凉州梦,这两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写下的诗歌。
不仅印证了袁、白二人的感情,也向我们昭示了梦和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关联。
而中国古代著名科技著作梦溪笔笔坛,也与作者沈括的一场梦有关。
沈括曾在自己的文中写道:三十许实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负锦,山之下有水 澄澈极目。
这一场景自沈括年少梦见过后就再不能忘。
十几年过去了,当他被贬浙宣州时,路上遇到到了一个道士,沿途求助。
为了帮助他,沈括以重金买下了道士手中位于镇江的园子。
但由于贬折在外,当沈括见到这处心智的园圃时,已经是六年后了。
时过境迁,沈括辞官归隐,路经镇江,回想起多年前自己置办的土地,便顺道前往查看。
然而当他一踏入这里,就赫然发现此处与自己多年前的所梦一模一样,他大叹此处就是自己心心念念了许久的魂归之地,于是就此隐居中老,并为这里取名孟溪园。

梦为什么会在现实生活实现(如何主宰你的梦)(2)

如沈括一番,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种像是在梦中早已见过的感觉。
其实这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 即视感。
即视感来源于法语的价,是指仿佛曾经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在红楼梦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即视感案例,宝玉、黛玉的初次相见,文中写道:两人初见时,黛玉就在心中暗叹:好生奇怪,倒像是在哪里见过一般,而宝玉更是直接地说道。
这个妹妹,我见过的,从未见过的两人会在彼此见面的第一眼就对对方产生即视感,这让我们相信二人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今生注定是彼此的心灵伴侣。
那么这种即视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关于梦与即视感的解释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据医学研究发现,几乎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之所以有人觉得自己一夜无梦,是因为人所做的绝大多数梦都会被立即或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被遗忘掉。
在一个八小时的睡眠中,梦通常会发生在长约两小时的快速眼动期中。
在这两个小时中,人们通常会做三到六个梦。
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如果按一天最少的三个梦计算的话,他在梦中就已经经历过了至少两万一千九百个场景。
这两万多个场景虽然没有遗留在人类的外显记忆中,但人类的潜意识已经记住了他们。
而在一百年前,弗洛伊德就在自己的释梦中提出,即视感是在人无意识中对早年的记忆碎片激活后的现象。
在睡梦中,人们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出无数个场景,这些场景被铭刻在了潜意识中。
当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触发到这其中的关键点时,大量记忆碎片就会根据情景再次重组、拼凑成一个极为相似的场景,而这就会让人们模糊梦境与现实的边界,从而产生即视感。
从科学与逻辑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大脑潜能极大,未能开发的脑神经 占大脑能量的绝大多数这些未被开发利用的大脑细胞可能会在睡梦中发挥作用,他们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碎片记忆进行推演,从而演化出更多种的情景。
而通常越是智商超群的人,他们梦中推演出来的情景就越具有逻辑性,也就与现实相映射的可能性更高。
因此也有一种说法是,越是聪明的人越经常能够体会到似曾相识之感。
除去这种能给自己带来即视感的梦境,无数科学大侠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梦还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因为他们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灵感。
在现代心理学中,梦不再只是被当作神经元随机放电而产生的无意义幻境。
被认为是一种在睡眠时进行的思维过程,而这种思考中产生灵感几乎是必然的。
著名量子力学之父尼尔斯波尔的原子结构理论就来自于梦中的灵感。
在一九一一年时,获得博士学位的波尔成功发现金属中的电子运动,但同时他发现物理学经典理论在阐明微观现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何建立一种新型模型来填补微观物理学上的空白,让波尔绞尽了脑汁。
直到一天夜里,波尔做了一个奇特的梦,它梦见原子的原子核就如同太阳一般屹立在中间,围绕着原子核,许多电子如同行星绕着太阳一样在不停地旋转、移动。

梦为什么会在现实生活实现(如何主宰你的梦)(3)

一觉醒来,波尔大受触动,他认为这个梦告知了自己有关原子模型的真相,于是立刻奔回实验室寻找证据,证明自己梦中的景象。
事实证明他的梦准确无疑。
而这种原子结构模型的设想也让他成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无独有偶,德国有机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对于本分子的环形结构的灵感也来自于自己的梦中。
他说自己反复梦见过这样的场景,自己坐在书桌前,看见许多原子在自己的眼前蹦蹦跳跳,排成数条长队,这些原子列队突然幻化成蛇,相互缠绕、扭动着,其中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不断地在自己的眼前旋转、放大。
从梦中醒来后,凯库勒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琢磨这个梦的含义,直到一八六五年,基于对碳。
逐渐的研究,他终于创造性地发现本分子的结构并非普通的线性,而是圆形时才赫然醒悟,这个梦原来早就已经提示过自己研究的方向。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们都有过从梦中汲取灵感的经历,譬如我们熟悉的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等等。
既然梦能给这些科学家们带来顿悟,那他能不能给我们指点迷津呢?
我们有没有可能也做出自己想要的梦呢?
现代科学实验给了我们准确的答复,可以,但这个的前提是我们拥有做清醒梦的能力。
清醒梦的概念出自一位荷兰医生ferry,而他的意思是做梦者能够在睡梦中保持清醒的意识,拥有和睡眠前相同的思考能力与记忆能力。
当具备这些能力时,人们就可以控制自己梦的走向与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清醒梦的能力呢?
他也给我们指出了几个大概的方向。
首先的一点便是要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
大多数人在进入梦境之后便会脱离自己的主意时任由大脑、信马由缰、天马行空,这样的人对梦是没有任何控制能力的,你要做的便是在梦中将自己的意识唤醒,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我现在正在做梦。
当你能够成功地分辨自己正在梦中时,就距离控制梦境又近了一步。
但这时你要切记要顺应梦中的逻辑继续前进,不能强制打破梦境中的情景,否则可能会立刻脱梦醒来。

梦为什么会在现实生活实现(如何主宰你的梦)(4)

此外,你还可以在睡前有意识地回想以前。
梦境,这样不仅入睡较快,还可以更大可能地进入自己熟悉的梦境场景,从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身处梦中。
当你在梦中可以拥有清晰的逻辑与记忆能力时,这就意味着你的意识已经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梦境了。
当然这种控梦也是要在梦境的秩序与规则内进行的,你可以天马行空的遨游天地,也可以成为救世英雄、伸张正义。
在你的梦中你无所不能,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的意识,要为自己的梦境与行为赋予坚定的信念感。
因为当你一旦意识到梦境中的逻辑漏洞并与现实相联系时,很有可能就会打破梦境,苏醒过来。
当这种情况次数多了,就有可能养成的一种固定思维,从而想要再次控梦就难上加难了。
我们这里还有许多收集来的控梦小技巧 可以提供给大家。
譬如为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每当醒来时就立刻趁着自己还有记忆之时记录下梦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训练自己回忆梦的能力,还可以成为自己的灵感收集来源。
此外,在睡前不断地重复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今晚的梦中我知道自己会在做梦。
这个做法看似简单、粗暴,但实际上会加强潜意识的作用,次数多了就可以让自己在睡梦中保持清醒。
按照大家普遍一晚八小时的睡眠来说,梦境多发生在第四至七个小时的快速动眼期,将闹钟定在这个时间段中,就极有可能打断正在进行的梦境。
因此在这个时间内醒来,并迅速回忆自己梦中的内容。
对于那些号称自己从不做梦的人见效显著。
看到这里,是不是现在就想去睡一觉,试一试我们的控梦小技巧呢?
大家要注意的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断的练习这些方法并在梦中熟能生巧,相信大家都会拥有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美梦。
好了,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祝大家今夜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