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庭院式住宅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廊院制住宅,经隋唐演变,到宋代时已成定式,为我国山东、华北以及东北广大地区内各族人民所采用北京的四合院是这种住宅形式的典型代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北京四合院特点有哪些 北京的四合院有哪些特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京四合院特点有哪些 北京的四合院有哪些特点

北京四合院特点有哪些 北京的四合院有哪些特点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庭院式住宅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廊院制住宅,经隋唐演变,到宋代时已成定式,为我国山东、华北以及东北广大地区内各族人民所采用。北京的四合院是这种住宅形式的典型代表。

长期以来,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和造型已趋成熟,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所提倡推崇的“中和”、“含蓄”的美学观念和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北京四合院的主要特征是对称式的布局和封闭式的外观。在院落布局上,以南北中心线为纵轴,对称地建造房屋,中部的空间形成庭院。房屋对外多半不开窗,是实体墙,再加上围墙,四合院与外界的事物就完全隔开了。标准的四合院,有一个八九平方丈的正方形大院,一个3平方丈的长方形外院,连大门影壁前一块地方也算在一起,四角还有四个一丈见方的小院,这样算起来共有大小不等的六个院落。标准的四合院,大多坐北朝南,大门应处于八卦的巽位,即开在院子的东南角上。大门内迎面建有一堵影壁墙,这是紧贴着东屋南面的山墙砌筑的装饰建筑,作用是使人从外面看不到院内的活动。进大门向西,转弯处有一圆形的月亮门。进月亮门后是一前院,又称作外院,可以看到背街道建造的南屋三间。从院中看南屋,中间一间开有屋门,左右各有一间。进屋一看,却只有西面的两间,东面是一堵墙。东面的一间作为门屋,屋门安装在大门洞里。那两间南屋一般掏空,约有20平方米,多用作客房。客房的西墙上还有一门,通向南屋的内间。对着东月亮门,与西屋的前墙相平、与南屋之间还有一个西月亮门。西月亮门里面,南屋的内间北墙和西屋的南山墙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院子。所以在前院看南屋时,只看到三间,最西头的内间被小院给遮住了。同南屋门相对,是建在纵轴线上、通向内院的二门,又称中门,通常是装饰比较讲究的垂花门。垂花门左右两边是短短的墙垣,接到两边月亮门的短墙上。所谓垂花门,实际上是一小间很精致的起脊房屋,作为门楼。前檐雕梁有木制花棂,左右棂框下垂端部,或雕成莲花宝盆.或雕成贯圈绣球,用金粉彩画装饰,华丽生辉,美观大方,故日“垂花门”。进了垂花门,是主要庭院,即住宅的核心部分,被称为内院或后院。内院是一正方形的院子,面积约有九平方丈。正面是大北屋三间,两边是东、西厢房各三间。如果只有北屋有廊子,东屋和西屋没有,就在北屋的左右马头和东、西厢房山墙之间用短墙连接,并各有一个月亮门,与外院的月亮门一样。如果东、西厢房也有廊子,就使其接出去,与北屋廊子相通为曲尺形。东、西两边不造月亮门,而是在山墙上留有门洞。这样,在院子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又形成了两个一丈见方的小院,院里还各有一个一间的小北屋。这样,实际上的北屋共有五间,中间的三间格外高大,两边的两间比较短小、这就是习惯上说的“三正两耳”。三间正房为家长起居、会客和举行各种礼仪的地方,两侧耳房为卧室。东、西厢房供晚辈居住或用作厅。正房以北,有时也辟有一小院,院内设厨房、厕所、贮藏室、仆役住房等,一般将这些房子称为后罩房。四合院由房屋和墙垣包围,对外不开放。院内常常种植花草果树,摆放鱼缸盆景,形成幽静舒适的居住环境。随着家庭人口的繁衍,对人丁兴旺的家庭来说,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就不够用了。人们往往把四合院作为一个单元,在其前后或者左右按轴线扩展开去,有的在横向形成并排的多座庭院。有的在纵轴上形成几进院落,由多进院落组成的四合院,往往在各进院落之间建有过厅,便于通行。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北京四合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一般房屋多为抬梁式木构架,外围砌砖墙,屋顶式样以硬山式居多,次要房屋则用平顶或单坡顶。由于北方冬季寒冷,为了满足保温和隔热的要求,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重;有的室内设有火炕,以供冬季取暖。室内外的地方铺以方砖。根据生活需要,室内用不同形式的槅扇、罩、博古架等分隔空间,上部装饰纸顶棚,构成形式多样的艺术形象。在色彩方面,由于封建礼制的限制,除贵族府第外,平民住宅不得使用琉璃瓦、朱红门墙和金色装饰。因此,一般住宅的色彩,以大面积的灰青色砖墙面和瓦屋顶为主,仅在大门、二门、走廊及主要住房的柱、椽头及栏杆等处略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瓦面上略加若干雕饰,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北方其他地区的民居,其布局与北京的四合院基本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