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长大后自己和父母身上的缺点越来越像?尤其表现在性格和行为方面最为突出有人说,是遗传生物基因作用的结果,也有人说,是长年累月的原生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为什么有的人长大和父母都不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有的人长大和父母都不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长大后和父母的缺点越来越像)

为什么有的人长大和父母都不像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长大后自己和父母身上的缺点越来越像?尤其表现在性格和行为方面最为突出。有人说,是遗传生物基因作用的结果,也有人说,是长年累月的原生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看到这个热搜时,一下子就想起了父母。

不得不承认,我以前不喜欢甚至可以说是排斥的父母身上的某些不好的习惯,而我如今有时候也会变成那个模样。

我妈妈是个急性子、情绪化并且控制欲很强的人。比如她的保险出了问题,让我和工作人员沟通,她听了之后不理解就会突然急躁嗓门变大并对我发火;如果漏接了一个电话就会疯狂的一直打过来直到我接为止;她一直抱怨我为什么不去学医或者当老师,但是从来没问过我想做什么......

这些都是我以前很排斥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心里一直想着,以后我绝对不要变成爸爸妈妈这个样子,我一定会对孩子松弛有度、照顾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空间。

我也以为我会避开他们身上的缺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有耐心的家长。

可是,让我难过的是,随着我渐渐长大并且工作之后,却发现,自己身上也带有了父母缺点的影子。

手头事情一多我就会焦虑、对突如其来打乱我计划的人和事烦躁、对于在意的人表面云淡风轻实则恨不得专属我一人等等。

我能理解,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他们也在一步一步地学习和实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是一张白纸,孩子们每天观察着父母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学习如和成为一个人,日积月累,白纸一点一点增加色彩,最后成为独立的个体。

是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别忘了,一开始这幅画无论是风格、还是颜色,孩子都是以父母作为参考对象,尤其体现在一些细节上。

比如说讨厌父母的唠叨,自己长大后对孩子也会控制不住的唠叨;父母非常节省,孩子在生活中也会无意识地控制开销等等。

所以我们的性格和行为里都会有父母的影子,好的、坏的,都有。只是我们意识里会更关注自身的缺陷,不好的地方。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道道题目,一开始我们跟着父母学习、后来又多了教师和朋友,甚至是同事、上司。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多,最后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但最初的模板是难以磨灭的。

“老师”教对了,我们就成功回答了问题,如果教错了,自己就会出错。

谁不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呢?

我们都清醒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却没有改变。

要知道,面对问题,忽略、逃避、抵抗始终是解决不了的,我们需要去正视、去改变。

从现在开始,并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