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最后的三大名将(东汉最后的义士)(1)

东汉末年,乱世出英雄,有许多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三国期间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好戏。但也有些人虽然名气不大,却有着不亚于英雄的光芒,今天的这位将军,便是这样少有人知的义士,他的名字叫傅燮[xiè]。

东汉末年最后的三大名将(东汉最后的义士)(2)

傅燮,灵州(今宁夏吴忠)人,西汉开国功臣傅宽之后,汉宣帝时斩杀楼兰王的傅介子也是其先祖,傅燮身长八尺,面有威容,生于将门之后的他智勇双全。

傅燮年少时曾在洛阳求学,拜当时的太尉刘宽为师。后受太守范津赏识,被举孝廉,但没过多久,傅燮得知范津去世,竟自愿弃官为范津服丧三年,可见傅燮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男子。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傅燮得知后应朝廷征召随军出征。傅燮在出征前,上疏汉灵帝,他指出如今天下大乱的根源其实在于宦官当权,希望汉灵帝驱除宦党。

东汉末年最后的三大名将(东汉最后的义士)(3)

汉灵帝看后十分敬佩傅燮的胆识,可宦忠赵总却因此事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傅燮在随皇甫嵩出征时立下首功,却没有封侯。

公元186年,傅燮又严词拒绝了赵忠的拉拢,结果被赵忠暗中排挤到凉州的汉阳郡做太守。

汉阳郡是汉人和羌人杂居之地,羌人居多,因为东汉朝廷昏庸,羌人不断叛乱,所以汉阳太守是个很棘手的位置。但傅燮上任之后并不是一味打压,他善待百姓,以至于叛乱的羌人都纷纷来到汉阳郡归降傅燮。

公元187年,凉州刺史耿鄙不听傅燮的劝阻,执意讨伐金城郡叛军王国,结果军队行军到陇西郡狄道县时就发生了哗变,耿鄙也在乱军中被杀,军司马马腾率领残部投降叛军,而后王国率领叛军反过来攻打傅燮所在的汉阳郡。

东汉末年最后的三大名将(东汉最后的义士)(4)

由于之前汉阳郡大部分人马和粮食都被耿鄙抽调,此时的汉阳郡已是兵少粮尽,无法久守,但傅燮依然坚守不出。

要说之前傅燮没有白施恩惠,叛军中有几千人是北地郡的胡人,他们为了报恩,也知道傅燮为人正直,便一起在城外下马向傅燮叩头,恳请他出城投降,并且表示保证护送他平安返回家乡,足见傅燮的影响力,也可以看出,叛军并不都是凶残之辈。

东汉末年最后的三大名将(东汉最后的义士)(5)

傅燮有个儿子名叫傅干,时年十三岁,也在城中。他深知父亲高风亮节,恐怕是不会听进去的,便劝道:"如今圣上昏庸,奸臣当道,父亲这样的忠臣也不被朝廷所容,如今凉州大势已去,我们也无能为力,父亲不妨先投降,等回到家乡之后再召集有志之士,等到有道的人出世,再拯救天下。"

话还没说完,傅燮就对他叹道:"你可知我今天必须死在这里吗?就连残暴的商纣王,都有贤良的伯夷为他绝食而死,更何况如今圣上还不像商纣王那样残暴。我身为汉臣,自当为朝廷分忧,我既然来到这里,今日是必须要死在这里的。你自小聪慧,以后一定要勤勉努力,主簿杨会是个忠良之人,我将你托付给他。"傅干听到父亲如此,哽咽得无法再说话,旁边的人也都潸然泪下。

之后,傅燮大声斥退了前来劝降的黄衍,领着城中为数不多的士兵上阵迎敌,最终战死沙场。

东汉末年最后的三大名将(东汉最后的义士)(6)

汉灵帝听闻傅燮的死讯,十分悲痛,追封傅燮为“壮节侯”。

这就是东汉末年这位忠臣义士的故事,他并没有三国英雄们那么大的名声,也没有上演战场奇迹,但不管国家如何待他,他都以一腔热血和赤诚报答了国家,这样一位连敌人都敬佩的义士,值得人们去尊敬。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发现和探讨更多榜单内容哦~

东汉末年最后的三大名将(东汉最后的义士)(7)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来 众推风云榜 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