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维留下的400多首诗中,有个人,有个地方曾频繁出现。

此人就是王维一生的挚友裴迪,而这个地方就是辋川别业。

辋川山谷位于陕西蓝田,唐初的时候,宋之问曾在此修建辋川山庄,后来王维买下这座山庄,又在此基础上扩建,成为他“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他的很多山水田园诗歌都是在此处写就的,辋川成就了他的山水田园诗,而他也让辋川成为了后世无数文人向往的心灵栖息地。

而裴迪就是那个陪他纵情山水,共同唱和,谱写《辋川集》这一绝世清音的知己。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酌酒与裴迪》、《赠裴迪》等等都是王维为裴迪所写。

而在裴迪留下的29首诗中,绝大多数都与王维有关。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是秋日里王维写给裴迪的一首诗,美如画卷,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这首诗名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全文(读王维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

诗歌首联就点明的季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静皆宜,有声有色的深山寒秋图。

随着暮色的降临,寒山变得更加苍翠;山间的泉水缓缓地流向远方,日复一日,仿佛永不疲倦。

原本山应该是静止不动的,但是诗人以“转”字修饰,使得整个山色变得鲜活起来。

而流水本是动态,诗人又辅之以“日”字,给人一种始终如一的守恒之感。

在这一动一静间,充分显示出了辋川秋日山水之美,引人入胜。

王国维曾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维这里显然是达到了“无我之境”。

闲居辋川的他就像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淡泊宁静,超脱物外,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那般空灵绝美。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全文(读王维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2)

颔联两句刻画了一个临风听蝉,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需要和最后的尾联对照来看,所以我们先跳过不讲,先来看看颈联。

颈联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炊烟袅袅,充满烟火气息的田园风光图。

这一句化用了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又有所拓展。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给人一种宁静安详,超脱凡俗之感,而王维这里更多了一种属于凡尘的烟火气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本渡口应该是喧嚣的,但是夕阳西下,只余了落日的残辉,忙碌了一整天的村民回到了家中,紧接着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这个画面是连贯的,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里的“上”字最为后人所称道,不仅突出了炊烟冉冉上升的动态,更是与“落日”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的日暮田园图景。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全文(读王维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3)

最后的尾联里,诗人的好友裴迪终于出现了。

他喝得酩酊大醉,在诗人的面前放歌高唱。

前面我们说过,尾联应该和颔联对照来看,颔联的诗人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外,迎着秋风,细细地听着暮蝉的鸣叫。

这样的画面让人想到了“岁月静好”,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潇洒又安逸。

而在尾联里,裴迪的形象与之迥然不同,痛饮狂歌,活脱脱一个放荡不羁的狂士。

然而即使两人的个性大相径庭,但是他们寄情山水,怡然自乐,超然物外的心境却是如出一辙。

诗人将好友比作狂士接舆,又自喻为隐者陶渊明,表达了一种物我两忘的闲适之情。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全文(读王维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4)

全诗来看,苍翠的寒山、潺湲的秋水、落日下的渡头、村落里的孤烟共同构成了一幅深邃静谧的秋山田园图,美如画卷,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而人物的刻画又与这风景图相映成趣,达到了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境界,营造了一种秋日清凉,岁月生香的美好意境,令人神往。

你是否也喜欢王维这首诗?欢迎一起来讨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