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杜鹃,就是指杜鹃鸟,而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

杜鹃科,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鹃形目中的一个科,叫作杜鹃科。杜鹃科,全世界计有40属139种。中国境内已知有7属25种。

杜鹃科,下属又可划分为杜鹃亚科,鸡鹃亚科,地鹃亚科,犀鹃亚科,鸦鹃亚科和岛鹃亚科6个亚科。

其中,人们常说的杜鹃,多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的杜鹃鸟。

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名称 古诗词中布谷鸟(1)

在我国常见的杜鹃,也是古诗词中最多提及的杜鹃科中杜鹃鸟有以下几种:

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三声杜鹃,八声杜鹃,噪鹃,鹰鹃等几种。

这些品种的杜鹃,不仅在体型外貌颜色上差异很大,它们在叫声上更是千差万别,尤其显著,也各具特色。也可以说,杜鹃之所以在古代,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不仅杜鹃和人们的感情生活息息相关,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杜鹃的五花八门不同叫声。

对杜鹃来说,听声识鸟,听杜鹃的声音来辨别是哪种杜鹃,在今天看来就意义重大了。

可以说,也只有通过声音来辨别,才能得到古诗词中古人说的杜鹃,子规,杜宇,布谷,光棍鸟等等,它们到底是只什么鸟?

如果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所表达出来杜鹃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我国古代古诗词中,古代老百姓的生活中,最常见的杜鹃,有大杜鹃,四声杜鹃,八声杜鹃,噪鹃等。

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名称 古诗词中布谷鸟(2)

一,大杜鹃就是常说的布谷鸟。

大杜鹃叫声属于两声一度,仔细听就像发出“布谷”的声音,所以叫作布谷或者布谷鸟。

大杜鹃的叫声比较清新明亮,古人非常喜欢。古诗词中说的布谷鸟,就是指大杜鹃布谷鸟,不是那种叫声非常哀怨的杜鹃,这点古人是非常清晰的。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赠从弟冽》“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杜甫《洗兵马》“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都是描写四月谷雨前后,布谷鸟声声,农村农耕社会一片喜庆的气氛。

由此可见,不能说杜鹃是属于布谷鸟,布谷鸟不是杜鹃的别称或者说俗称,布谷鸟只是特指这种唯一能发出“布谷”声音的大杜鹃。

同时,大杜鹃的嘴角微微有一抹红色或者说黄褐色。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因为有几种杜鹃都略略的带有这样一个特征,比如四声杜鹃,八声杜鹃,噪鹃等。

古人强调说的“杜鹃啼血”就是看到了这几种杜鹃嘴角的红色了。当然,古人强调说杜鹃啼血,也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达需求或者是杜鹃啼血传说中一种情感需求。

古人不古,智慧了得,古人非常清楚,杜鹃是不会叫到吐血的程度。

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名称 古诗词中布谷鸟(3)

二,四声杜鹃,在我国最典型最常见的杜鹃,从古至今就广布于全国各地。

四声杜鹃,在古诗词中,在我国古代农耕生活中,是出现最多的杜鹃鸟。每一年的春季就开始平凡地叫了起来,叫声格外响亮高昂,似乎在提醒人们可以下地种田干活啦,老百姓非常喜欢这种杜鹃。

四声杜鹃,顾名思义,就是这种杜鹃鸟的鸣叫发出四声一度,四声一度,音似“快快布谷”或如“割麦割谷”或“光棍好苦”等。

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

四声杜鹃的叫声,听起来很神奇。

白天辛勤的劳动人们听着是洪亮悦耳的“快快布谷”;晚上孤独的人听着就像是在叫“光棍好苦”。

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光棍鸟就是指这种四声杜鹃了。

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名称 古诗词中布谷鸟(4)

三,古诗词中说的“怨鸟”,“悲鸟”等,声音哀婉凄凉,昼夜交替不停地叫,甚至叫到吐血叫到人心惶惶的杜鹃,就是噪鹃。

噪鹃为我国常见的留鸟,古时候也非常多见。叫两声“堵啊”,“堵啊”,“堵啊”,叫声哀怨。它们通身黑色或者深灰色,公母鸟颜色略有差异。

古代老百姓认为这种鸟不吉利,所以古诗词中说的哀怨哀伤的杜鹃,包括子规啼血杜宇典故中,多指的就是噪鹃。

也有一种可能是鹰鹃。鹰鹃叫声也非常哀婉凄凉,昼夜不停,但是鹰鹃多喜欢居于高峻山岭林地之中,平原不常见,和老百姓生活关系不十分密切。但是常年居住在山岭里的人们,听到鹰鹃的哀婉凄凉的声音,也在情理之中。

同样是唐朝诗人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中写道:“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这里的子规鸟,就是指噪鹃(鹰娟较少,不常见),“一叫一断肠”有哀怨了吧?

同时,噪鹃,鹰鹃及八声杜鹃都非常喜欢在夜晚名叫,听起来也是一样的冷落凄凉。

李白说“又闻子规啼夜月,空山愁”,这里的子规也许就是鹰鹃了吧。

这里的子规肯定不是指布谷鸟了。

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名称 古诗词中布谷鸟(5)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说:“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蠹,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则藏蛰。”,李时珍说的这种体型颜色和叫声特点的杜鹃,也是多指噪鹃或鹰鹃,也不是指大杜鹃布谷鸟。

杜鹃,杜鹃鸟称呼的形成和历史典故:

我们现在知道了,杜鹃是一种鸟类。但古人没有有这种认识,也还没有形成这么完整的鸟类知识体系。古人说的杜鹃就是常见的这几种杜鹃鸟。

杜鹃,最早在记载中被称作鸠。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典故中的鸠,就是指杜鹃。

《夏小正·三月》中,就记载了“摄桑,委扬;……鸣鸠”。

大约到了汉代的时候,杜鹃鸟中的大杜鹃,发出“布谷”的声音,开始有了布谷鸟的称呼,其实今天我们知道了,布谷只是杜鹃的一种。

在关于杜鹃的传说之中,杜鹃啼血,子规啼血,望帝化身子规鸟等等典故,逐渐演变形成了子规,子鹃,杜宇,杜鹃等称呼。

扬雄《蜀王本纪》记载:蜀地的方志《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时值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史记·蜀王本纪》:言蜀国王望帝一位叫着杜宇的人,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每到春季,杜鹃鸟叫唤人们“快快布谷!”或者是二声一度叫“布谷”,还有的是二声连续两次叫,意思是“不如归去”,也就是对亲人过来的期盼,化为杜鹃的叫声,称为子规鸟了。

传说是丰富多彩扑朔迷离的,由于望帝的名字叫杜宇,又和哀鸣的子鹃鸟联系前来,望帝已经化身子鹃鸟,子规鸟,所以后来才有杜鹃的称呼。

这个典故的最大作用和其历史价值,就是千百年来演绎了出,子规,子鹃,杜宇,和杜鹃的称呼。

从现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杜鹃是一种鸟类,但“杜鹃”这一称呼在子规,杜宇之后;另外,古人说的子规,杜宇,包括古诗词中说的杜鹃,只是杜鹃科鸟类的是几个品种,代表不了杜鹃科鸟类全部。

杜宇,子规出自典故传说,可以等同概念,都可以称为杜鹃,但是,我们不能说杜鹃是子规,杜宇的别称,不严谨;同时布谷,布谷鸟只是特指大杜鹃一种杜鹃鸟,因此更加不能说布谷鸟是杜鹃的一种别称,非常不严谨。

最有趣的是,望帝啼鹃或者说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中,到底是哪种杜鹃鸟呢?

既然是传说,重点是要看这只杜鹃发出什么样的叫声了。

如果是两声一度“布谷”,就是大杜鹃布谷鸟;如果是二声两度连续“不如归去”,就是子规;如果是四声一度,“快快割谷”,就是四声杜鹃;如果是哀鸣不断,昼夜不分,天天“堵啊”,“堵啊”地叫,那估计就是烦人的噪鹃了。

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名称 古诗词中布谷鸟(6)

还有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杜鹃已比较少见了,生活中如果偶尔听到一下杜鹃的叫声,确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在江南地区的四月谷雨前后,总是可以听到一种“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的鸟叫声,此起彼伏,其实这是发情期野斑鸠的叫声,与布谷鸟或者说其他杜鹃鸟没有一点点关系。

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的名称 古诗词中布谷鸟(7)

宋朝朱淑真在《蝶恋花》:“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古诗词中之所以如此在乎这些鸟叫。只是在四月暮春时节,春天即将过去,人们对春天的即将离去,有些依依不舍而已。

以上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不妥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