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正值国际劳动妇女节。

各方媒体都纷纷表达了祝福。

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

不过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个称呼。

擅自把这个节叫做「女神节」「女王节」等。

还有在妇女节前一天,即3月7日,兴起了一个新的节日——女生节

原本这个节日也是出于好意,在全国各大校园里推广开来。

但没想到,今年的女生节,却惹出了一场争议:

清华大学女生节的祝福横幅,突然被骂上了热搜。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

每年女生节,清华大学各院系男生都会拉一条向女生祝福的条幅。

还特意采用所在专业的术语,表达对女生的倾慕。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

能看出来,他们表达的时候是真心出于祝福和赞美。

但问题又在于,这些赞美根本就没到点子上。

他们表达的意思相当浅薄,尽是些「女生多么美」「我们(男生)多么爱你们(女生)」……之类。

况且,这是女生节,又不是情人节,但条幅中却充斥着求偶式的告白。

这样的言语在女生看来并不是祝福,而是一种「骚扰」。

仿佛女性在他们眼里,不是个人,而是个意象,是个理想化的雕塑。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

对,这就是社会上普遍物化女性的一种表现。

只是还有很多人都没有察觉到。

香玉今天,就要以一部纪录片聊聊这个话题——

《雕塑小姐》Miss Representation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5)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媒体如何影响女性的形象。

片中采访了各行各业杰出的女性,采访了她们对于「媒体与女性」的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部纪录片上映于2011年。

但是其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也是深有感触。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部纪录片在豆瓣能拿到8.9的高分。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6)

电影有两位导演。

一位是Jennifer Siebel Newsom。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7)

乍一听有点陌生,但你可能听说她的另一部名作,《面具之内》。

那部纪录片展示了她非凡的共情能力。

跨越性别,去关注男性所承受的社会隐性暴力。

豆瓣评分同样很高,8.7。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8)

本片另一位导演是金伯利·艾夸罗(Kimberlee Acquaro)。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9)

她拍摄的《上帝忘了卢旺达》曾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从女性视角,讲述了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带来的危害,令全世界震撼。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0)

这两位导演的合作,堪称强强联合。

这一次,两人聚焦于现代媒体给女性带来的影响。

当提起媒体时,大多数人可能直接想到的就是公众号或者微博。

但实际上,媒体的范围不止如此。

电影、电视、广告、音乐……这些都是媒体信息的承载体。

媒体悄无声息地入侵每个人的生活,重塑我们的想法。

这其中,对于女性更有着格外的影响。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1)

影响之一,在于制造外貌焦虑

最常见的制造外貌焦虑的方式,就是打造出一个「完美女性形象」。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2)

例如好莱坞大片中常见的性感女郎。

社交网站上重重滤镜下面容精致的网红。

还有游戏里36D但是腰围不到50cm的女英雄。

这些,都是充斥在媒体中的「完美女性形象」。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3)

一个「完美女性形象」可能造不成什么影响。

但当媒体中充满这种形象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形成一种观念上的驯化。

人们认为这种形象才是「正常的」。

而这,会让女性变得更容易焦虑和担忧。

根据统计,53%的13岁女孩对她们的身材感到不满。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4)

而这一比例,在17岁女孩中升至78%。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5)

如果你不相信这部纪录片的统计,也可以来看看国内媒体的数据。

打开国内女性向的APP,会发现关于「减肥」的帖子数量达到607万 。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6)

而在男女通用的网站上,点击量最高的健身视频都是关于女性塑形的。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7)

从马甲线、天鹅臂、斜方肌到瘦腿。

女性对于如何塑造完美的形体是如此痴迷。

可是问题在于,这真是女性自己想要的吗?

有的人或许会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可这不禁让人质疑,究竟是天性,还是被媒体驯化的结果?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8)

女孩的妹妹因为身材在学校受到嘲笑

香玉想起去年一部国产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里面有一集叫做「完美女孩」

杨幂在剧集里饰演一个完美的女性机器人。

她的容貌、身高、体重和三围都是按照所谓的完美比例设计的。

而她的命运就是沦为养老院的泄欲工具。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19)

媒体不仅影响女性,也影响男性对女性的看法。

接受到网络上大量关于「完美女性形象」的信息后,男性也会默认这才是真实的女性。

他们会用语言和行动,对女性完成二次驯化。

常见方式是,称赞符合社会期待的女性,贬低不符合的女性。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0)

实例之一,是之前不慎上传裸照到社交平台上的卡迪B。

因为她乳晕的形状不符合男性审美。

结果,遭遇了大量侮辱和攻击。

甚至有人对她的胸部恶意P图。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1)

事实上,她变成那样的原因是因为她需要给孩子哺乳。

而哺乳,会对一些女性的胸部形状或颜色造成改变。

那些对她的侮辱和嘲讽,无疑是极其不公的。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2)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3)

媒体的另一项影响,在于物化女性

以电影为例,最常见的就是英雄片中「英雄 美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通常以男性为主体,描写男性如何拯救世界或者国家。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4)

而女性则往往以性感花瓶形象出现。

她们的作用要么是支持男性,要么是被男性救援。

最后,大多数都成为男性完成自我理想后社会所赐予的战利品。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5)

当然,也有不少人反对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中男女都在被「物化」,男性选秀节目就是证明之一。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6)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但是男性被「物化」,更多还是针对于偶像明星群体。

相比之下,女性被「物化」几乎存在于社会中的方方面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铺天盖地的,利用性感女郎博眼球的广告。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7)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8)

这种物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其中之一就是,人们关注女性时永远首先关注她的外表。

而这本来只该是评判女性价值时最微不足道的一点。

以凯蒂·柯里克为例。

她是CBS最优秀的女主持人之一,但在刚上任时却遇到不少困扰。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29)

面对男主播,人们思考他的观点正确与否。

面对凯蒂·柯里克这样的女主播,人们却只关注:

「她是不是露腿露得有点多?」

「她穿的那件冬季白外套合适吗?」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0)

没有人报道关于男主播的花边新闻。

但人们却热衷于追踪凯蒂的所有八卦。

她穿什么,和谁约会......

唯一被忽视的,却是她最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1)

与她相反的是另一位中性化打扮的主持人蕾切尔·玛多。

她是美国最亮眼的电视新闻界主持人之一。

但因为中性化的打扮和性取向,受到了大量的攻击和侮辱。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2)

更糟糕的是,即使权威女性也难逃对于外表的攻击。

萨拉·佩林是阿拉斯加州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

而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评价她时,只是说她「戴那顶帽子真的好辣」。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3)

其他女政客也难逃一劫。

福克斯新闻在将萨拉·佩林和另一位女政客作比较时,公然嘲笑两人不再年轻。

可笑的是,无论这两人多大,看起来都比他要年轻得多。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4)

更别提其他那些针对女政客外貌和年纪进行嘲讽的男性节目。

「丑陋的女领导人。」

「去做个拉皮手术吧。」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5)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6)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7)

这些人的言论无疑是可笑而令人愤怒的。

他们在大放厥词时,似乎都忘记先照照镜子。

更糟糕的是,这些琐碎的关注点分散了女性领导者的权威性。

在希拉里竞选时期,电视台公开对她进行嘲笑。

说她将带着人们「把垃圾扔了」。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8)

在她一次演讲时,台下还有男性抗议者大呼:

「回家把我衣服熨了!」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39)

这些潜台词合起来只有一句话:

「女人,还想做领导?」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0)

女人,确实想做领导。

这,也是本部纪录片最核心的思想。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1)

但前面提到的所有这些,外貌焦虑也好,物化也好。

它们都是女性成为领导者的绊脚石。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2)

首先,是外貌焦虑。

为了迎合所谓的「完美女性形象」,女性花了太多代价在维护自己的形象上。

而这,毋庸置疑削弱了女性自身的力量。

片中所举的例子是,美国女性每年在美容产品和沙龙服务上的花费为1.2W美元。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3)

而这些钱和时间攒下来,很有可能在学业和职场中更多提升自己。

这不是说,女性就不应该收拾打扮。

而是跟男性相比,女性太注重这件事了。

社会对女性的期许就是「美丽、美丽、美丽」。

对男性的期许却是「承担责任、征服世界」。

这从本质上就削弱了女性的权益。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4)

截至2011年,美国只有34名女州长。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男州长的数量达到1000多名。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5)

其次,这与社会对女性的物化也不无关系。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萨拉·佩林,她就是被物化的典型之一。

和希拉里不一样的是,她的政治形象并没有那么强硬。

相反要「女人味」得多。

而美国电视台主持人这样形容她:

「女人都想成为她,男人都想娶她。」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6)

有的人或许会反驳:

俄罗斯女人不是也说要嫁给普京吗,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说萨拉·佩林?

那么问题来了。

媒体会从普京的两腿之下拍照吗?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7)

电视台会有主持人公开说,想对着普京撸管吗?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8)

希拉里强调的是强硬化的政治形象,结果遭到敌对。

萨拉·佩林呈现的是柔化的政治形象,结果遭到侮辱和愚弄。

这两人代表的,恰好就是女性走向成功时所面临的两种困境。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49)

说到这里,香玉又想到之前薇娅与市委书记见面引发的争议。

本来是一次友好成功的会谈,结果在网上被几个恶臭男攻击。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50)

别的不说。

这些人侮辱薇娅时,根本没有把她当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看待。

他们所看到,只有薇娅「女性」的身份。

这,也成为了他们开炮攻击的点。

但是,正如薇娅的商业价值不会被几句下流诗抹杀。

女性的成功之路,也不会因此彻底堵死。

这次妇女节,还有一张海报令香玉动容。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51)

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女性。

女性可以成为——

警察、拳击手、奥运冠军……

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

甚至像张桂梅那样,激励和帮助无数其他女性。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52)

回到开头那个横幅的热搜。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下这条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妇女节横幅。

「I am your future boss, not your future wife.」

(我是你未来老板,别把我当成主妇看待。)

别让她的骚扰变成一种暧昧(别用这种吹捧骚扰她)(53)

女性需要的,绝不是男性廉价的求偶式吹捧。

而是,女性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