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已经聊过了贵阳六大下辖区的名字以及由来,当然贵阳不止那么一点大,除了六大辖区以外,贵阳还管辖一市三县,分别是下辖市清镇市和下辖县修文、息烽和开阳。

清镇是贵阳的一个县还是一个市(贵阳下辖的三县一市)(1)

首先来说清镇市,我们之前说的“金阳”,是取自金华农场和阳关农场,而清镇的取名跟金阳的取名也是大同小异,不过这个要比取名金阳来得更早。清镇的地理位置处于贵阳的西边,在土司横行的时代,这个卫所非常重要,之前的卫所叫做威清卫,在水西土司东进把被打败之后,之后改成了镇西卫。威清卫和镇西卫不是完全吻合,清朝时期撤掉卫所之后,名字就取自威清和镇西,取名为清镇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里才改成了清镇市。

清镇是贵阳的一个县还是一个市(贵阳下辖的三县一市)(2)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修文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当初贵州最大的土司之一的水西土司,想要东进势必要跨过鸭池河,修文便可作为第一站。奢香夫人时期开辟驿道,在修文就有龙场站,而之后伟大的心学大家王阳明便是在龙场悟道。以前这里有很多卫所,最大的叫作“敷勇卫”,下辖的其中一个千户所叫作“修文”。无论哪朝哪代,大部分人是追求和平的,为了符合“偃武修文”,故而得此地名。

清镇是贵阳的一个县还是一个市(贵阳下辖的三县一市)(3)

息烽县的取名和修文简直是异曲同工,有“平息烽火”之意。了解一点贵阳历史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息烽算是当初“奢安之乱”的主战场之一,战争期间这里可以用烽火遍地,战云密布来形容。其实当初这里的原名叫做“诘戎”,奢安之乱平息以后,明崇祯皇帝亲自改名为息烽,也是贵州为数不多皇帝所取地名的地方。

清镇是贵阳的一个县还是一个市(贵阳下辖的三县一市)(4)

开阳县的取名便是来自于“开阳书院”,开阳书院始建于清朝嘉庆十五年,算得上是贵阳境内的一个老书院了。而开阳书院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地址建于古开州和贵阳交界,所以得开阳书院。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开阳明之学”,王阳明这位古圣先贤被贬至贵阳,自然也是要沾点他老人家的光,不过这种说法是找不到出处的。

清镇是贵阳的一个县还是一个市(贵阳下辖的三县一市)(5)

以上便是贵阳下辖的一市三县的名字以及由来,笔者是一位地地道道贵州人,喜欢说道说道一些地理历史,哪里说得不对,请多多包涵,喜欢的感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