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永康日报-永康新闻网

记者 潘燕佳

校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如何美化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也是幼儿园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近日,大司巷幼儿园邀请了省特级教师、东阳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沈群英来园现场指导,还组织7名共同体幼儿园园长观摩评估了该园整体环境,以此促进和提升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有效利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国家特色(环境之美美育之源)(1)

将孩子作品展示在楼道中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主人

走进幼儿园,门厅一组大型的主题场景创设格外引人注目,老师和幼儿们将绘本《天生一对》里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不少路过的小朋友会停下脚步,看一看这场景。

教学楼内格外温馨,楼道内挂满了小朋友们大开脑洞想象绘画出来的艺术作品。该园将幼儿作品放到楼道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我园一直坚持‘以美育人,以爱润心’的办园宗旨,除了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出来外,还注重幼儿参与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这也是‘美育’的重要一环。”大司巷幼儿园园长李宁蓉介绍。

幼儿园环境创设国家特色(环境之美美育之源)(2)

应邀前来指导的园长们还参观评估大司巷幼儿园的主题墙、班级环境创设等。每个班级的环境创设都独具特色,有的班级将艺术家作品和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把艺术欣赏融入班级环创中;有的班级走的是清新自然风,小朋友们一走进教室仿佛步入生机盎然的森林;有的班级则是满满的科技感,给了小朋友一个尽情畅想的太空世界。

各班级的种植角和喂养角也充满亮点。喂养角内,小金鱼和小乌龟为区角增添了活力;种植角内种了大蒜等,记录本详细记录了大蒜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自主观察记录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责任心,在种植的过程中也体验了种植及观察记录的乐趣。眼下正是丰收的季节,一旁土培区的“柿子大发现”区块,幼儿们通过观察、记录柿子从新鲜采摘到变成柿子干的过程,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增强对自然知识的探究和观察兴趣。

每位教师围绕园本特色,与幼儿一齐动手扮靓班级,无论是区域作品的呈现方式、主题墙的清晰脉络,还是小角落的精致装扮,无不彰显班级特色。

在幼儿园内,随处都体现出该园“美育”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游戏空间、丰富的区域材料、灵动的主题墙,都给园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园内的环境创设真正做到了从幼儿出发的教育理念,除了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楼道、班级门口,孩子们也参与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每个幼儿都成为真实、主动、积极、自主的学习者。”其中一位中心幼儿园园长说,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不只是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鲜活的课程和教育的载体,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教育手段。

幼儿园环境创设国家特色(环境之美美育之源)(3)

优化育人环境

促儿童健康成长

“针对幼儿园内环境创设,我们要做到真生活、真游戏……”沈群英从为何要进行环境创设、如何为儿童创设真实而美好的环境等方面进行实际案例分享,也使大司巷幼儿园教师们获得了诸多启发:“环境创设可与地方文化相融合,让幼儿在布置幼儿园环境的同时也能了解更多地方文化。”“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不断随着幼儿的需求而加以改进。”

环境创设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正是永康市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能通过幼儿的力量辐射到校外,小手拉大手,让更多人都能参与到“创文”中。“创文”需要每个人的力量。在大司巷幼儿园一班人看来,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他们不仅使幼儿园环境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还能将文明思想根植在每个幼儿心中,使环境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让文明思想从园内辐射到社会,为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助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国家特色(环境之美美育之源)(4)

该园开展环境创设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美好的校园环境。此次环境创设评估,让教师在今后的环境改造中积极反思、大胆创意,并在感受创意、体验创意过程中提炼群体智慧,梳理实践经验,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

这只是大司巷幼儿园美育工作的一部分。一直以来,该园都十分关注儿童成长,通过开发各种资源、挖掘各处潜力,力求让幼儿园的每个空间更灵活、更多样、更丰富,通过打造以儿童为本的环境,为幼儿打造健康快乐的运动场、快乐成长的游戏场、智慧成长的学习场,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