轹古切今,惊采绝艳

战国时期北有《诗经》,南有《楚辞》,是文学上的两大成就。《楚辞》的作者屈原,被称为“千古辞宗”,也善于“自铸伟辞”。其品性高洁,“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楚辞》是以楚地方言,名物而书写的一种新文体。文中常用“兮”字,是用于抒发情感。可以组建长短不一的句式,不受字数的控制,所以楚辞体较诗经容量大。楚辞的产生和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共同特征是:从诗风言,想象富奇,铺排夸饰。

屈原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屈原离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1)

《离骚》是《楚辞》中的一篇。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犹遭也;骚,忧也。有“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之意。

屈原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屈原离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2)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包含着屈原的“美政”思想和爱国情感。屈原的政治思想,其实就是要让君主向先王学习。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屈原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屈原离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3)

但是他的政治抱负却遭到了庸臣奸佞的嫉恨,群起而攻之。而怀王、襄王又昏聩不明。屈原仍不放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写他上天下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述。屈原这种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屈原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屈原离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4)

《离骚》的艺术成就: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强烈的抒情与奇幻的想象相结合,营造恢弘、恣肆、杏渺的诗境,更深沉地展示了诗人理想幻灭的心路历程。当诗人彻底绝望,把将要远逝而又不忍离去的复杂心绪,借壮丽的想象、非人间所有的境界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描写,显得真挚执著,美丽感人。

屈原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屈原离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5)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离骚》塑造这样一个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象征的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屈原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屈原离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6)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四、美人香草传统。惟草木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中的抒情和写景能浑融一体,情景不分。香草喻高洁,芳华易逝,联系于草木凌落,形成一种伤春感怀的情感主义。最后上升为男人对美好追求的把握,以及昭芳易逝,壮志未酬。

屈原离骚中的人物形象(屈原离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7)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从历史到现实,从人间到仙界,从自然到社会,天风海雨,纷至沓来。不变的是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结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既有民歌,也有散文的特点。语言丰富多姿,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样的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希望我的文章,能让你觉得有用。

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最新教育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