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塔克拉玛干沙漠
铁路线正式“闭环”
9月27日
上午11时许
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
和(田)若(羌)铁路建设工地
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稳稳落下
标志着环塔克拉玛干沙漠
铁路线正式“闭环”
和若铁路全长825.476公里
是国家重点铁路工程
连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和田地区
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和若铁路设计时速120公里
共设20个站点
其中9个客运车站
于2018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2020年5月开始全面铺轨
预计2022年6月开通运营
和若铁路与南疆铁路、格库铁路
共同构成的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
也是世界首条
环绕沙漠一周的铁路
“项目在哪里
我们的家就在哪里”
把时间拉到今年年初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
和若铁路PJS2标段施工现场
一个个头戴安全帽
身着工作服的建设者们
正有序忙碌着
年关将近
4个班组、40位工人
选择坚守施工岗位
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
过了个有意义的春节
张玉锋是一名工程测量员
参加过全国5条铁路的修建
但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新疆过年
还是第一次
大年三十这天
和若铁路建设工地
依然进行着施工
就在施工人员铺轨的同时
大漠深处的施工驻地
已经装扮一新
大红灯笼挂了起来
喜庆的彩带拉了起来
“和新疆人民一起过大年”的条幅
醒目地映入眼帘
食堂里
在大师傅们的精心烹饪下
一道道菜肴被端上桌
看着饭桌上丰盛的菜肴
张玉锋开始想念
妈妈经常做的一道菜
辣椒炒蛋
当餐桌缓缓转动
一道色彩鲜艳的辣椒炒蛋
出现在张玉锋面前
看到这道满载童年回忆的菜
张玉锋瞬间红了眼眶
春节期间
建设单位中铁十四局
为坚守岗位的建设者们
准备了各自爱吃的一道菜
希望用满载温情的美食
抚慰大家的思乡之情
和若铁路某标段员工吴慎谦
已经整整有两年
没有回山东老家过春节了
吴慎谦说
“项目在哪里
我们的家就在哪里
能和大家并肩作战
为的就是铁路能早日建成通车
让新疆与内地的距离更近”
五湖四海的建设者背井离乡
在沙漠戈壁艰苦奋斗
他们在外过年
是为了更多人能回家团聚
“治沙先行”构筑“绿色长城”
和若铁路地处
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
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沙漠中夏季最高温度
可达40多摄氏度
冬季可低至零下20摄氏度
这里无遮无挡
夏季只能忍受暴晒
冬季为了防止桥梁受损
无法点火取暖
建设者在施工间隙休息时
只能用带来的被子御寒
和若铁路沿线
气候异常干旱
沙源极其丰富
刮风频率高
一经起风便飞沙走石
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
和若铁路全线风沙段落
分布长度达534.77公里
受风沙影响的段落
长度达409.19公里
约占线路长度一半
通过风沙区域长
再加上该区域
主要风季长达7个月
这都给铁路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挑战
在建设和若铁路过程中
建设者优先安排防沙工程
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他们在探索中
形成了“治沙先行”的新理念
这就是采用风沙防护工程
与铁路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的建设模式
和若铁路
是国内首条采取植物防沙
与工程防沙措施相结合的铁路
其风沙路基段落长348.4公里
采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
相结合的段落为285.7公里
然而
把这一数字变为现实
并非易事
针对铁路周边
地理环境特殊的情况
工程师采用“外阻内固”的防沙模式
铁路建设者们
在植株未长大之前
先期在外侧设置
1.5米高立式沙障
同时在靠近铁路侧
设置芦苇方格固沙
随着风沙的侵蚀
几年之后
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会失效
长大之后的植株
就要发挥防沙作用了
外侧利用高大的乔木
降低风速、拦截来沙
靠近铁路侧采用灌木固沙
植株利用自身的枝繁叶茂
及发达的根系,固定流沙
梯次型的先进防沙体系
可以层层拦截风沙
为了让防护林带尽早枝繁叶茂
真正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和若铁路应用了近几年
国内流行的智能化农业灌溉系统
这套系统共计打井131口
最大深度280米
覆盖面积达11.3510万亩
沙漠沿线偏僻
通过运用人工智能
自动化控制系统
值班人员就能实现
远程及时控制操作
经过这一切努力
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就是将近300公里的“绿色长廊”
由铁路两侧由外向内
依次设置的芦苇沙障
芦苇方格、乔木和灌木条带所组成
可谓一道“绿色长城”
目前
铁路沿线的一道道绿色长廊
已成为防风治沙的天然屏障
建设者在沿线共修建
草方格近5000万平方米
种植梭梭树、红柳、沙棘等
灌木和乔木近1300万株
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后
将结束洛浦、策勒、于田
民丰、且末5县不通火车的历史
和田出疆路程
将缩短1000多公里
当地群众从且末县
到巴州的首府库尔勒市的时间
从12个小时缩短至6个小时
当地的红枣等农副产品
也会源源不断地
通过铁路运输出去
运输成本将节省一半
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共青团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