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东西湖美丽乡村振兴(秀美乡遇)(1)

东西湖美丽乡村振兴(秀美乡遇)(2)

东西湖美丽乡村振兴(秀美乡遇)(3)

【编者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如今诗人笔下的田园诗意在秀洲区美丽乡村悄然回归。3月16日起,嘉兴日报秀洲版推出“秀美‘乡’遇 看均衡富庶”系列报道,通过“春之芳华”“夏之吉庆”“秋之丰韵”“冬之典藏”四个篇章,以四季为主题,通过挖掘和整合秀洲乡村特色资源,在探秘赏花、场馆体验、休闲采摘、美食品味中,感受这片土地的均衡与富庶、幸福与喜乐。

东西湖美丽乡村振兴(秀美乡遇)(4)

【话丰收】

10月9日傍晚,在秀洲区油车港镇菱文化馆前的一整片的菱田上,一艘木船行驶在湖面,撑着长杆的人正是当地有名的菱农张海生,太阳落山、夜幕降临,张海生这一天的采菱工作才刚刚拉开序幕。

黄昏的西千亩荡,有着浓郁的江南味。记者乘上张海生的木船,缓缓向菱田出发,“菱不能过夜,所以我们采菱时间是在下午五点到半夜两点,然后直接送往农贸市场,这样市民买到的菱才新鲜。”张海生告诉记者,在荷花堤农贸市场、杨柳湾农贸市场、三水湾农贸市场等几个老牌集市都能买到正宗的油车港西千亩荡南湖菱。

一同在船上的还有6位采菱阿姨,到了菱田的尽头,采菱阿姨陆续下水,坐在菱桶中,以手为桨,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间,一点点拨开眼前的菱叶和浮萍,辟出了一条采菱的水上小径,直奔着还未采摘过的地方划去。

寻宝时刻到!只见采菱阿姨一定眼、一伸手,便发现到了藏在根茎部的元宝菱,然后一把揪住,麻溜地掐茎取菱,再放进身后的大桶里。“这是最后几茬菱了,旺季的时候差不多一个人一晚上能采200多斤菱。”张海生颇为自豪地说,因为自家菱角质量好,所以批发价每公斤比别人要贵一元,但是客户也愿意买账。

小小的南湖菱不仅让张海生实现了致富增收,而且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如今,采菱阿姨一晚上几个小时就能拿到200道300元左右的工资,采菱也成了工人与种植户之间合作共赢的桥梁。

东西湖美丽乡村振兴(秀美乡遇)(5)

【发展路】

好水养一方人。油车港镇优质的水资源为村民提供了勤劳致富的路径,也为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秀洲区已建成良种繁育场1个,标准化南湖菱生产示范基地3个。南湖菱平均亩产约1700斤,产值6000元,净利润稳定在2500元左右,市场价格也同往年持平。在油车港镇,还有很多像张海生一样坚持种植南湖菱的菱农,种植出正宗的南湖菱,做大做强南湖菱产业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南湖菱不仅是一种农业产品,更是秀洲区乃至嘉兴市的一个独有文化符号。”油车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油车港镇积极挖掘南湖菱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举办了南湖菱文化节、开设了嘉兴菱文化展示馆、建立了良种繁育中心,同时积极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实行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打响南湖菱品牌,先后获得了“嘉兴南湖菱”证明商标和“国家级南湖菱地理标志产品”标识。

不仅如此,油车港镇鼓励当地农户充分利用水域转变原有的单一水产养殖模式,扩大南湖菱种植面积,并结合北部地势低洼的实际,探索发展稻田种菱,使单位面积获得更多效益,进一步促进南湖菱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油车港镇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杭州、江苏等地加强联系,引进南湖菱深加工企业,建设南湖菱保鲜生产基地,并鼓励本土企业加大对南湖菱、粽子和菱粉等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打造集南湖菱种植、种养结合、乡村旅游、民俗风情、休闲服务于一体的“菱塘叶色”农业综合体,为湿地农业的发展增加靓丽色彩。

秋风乍起菱角香,清甜的香气总能勾起嘉兴市民对南湖菱别样的情愫,如今的它已经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还是一种文化记忆。

(图片来自读嘉图库)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