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出骗人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目的是要证明单干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要证明公有制是“养懒汉”的,目的是要把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重新变成一盘散沙。

三个和尚做了三件事(杨昭友三个和尚没水吃)(1)

最近看到子夜呐喊发表的《动画片“三个和尚”骗了我们40年》,又勾起了2014年我与一位大学老师就公有制与私有制孰优孰劣的论战。

那年,叫嚷土地私有化的声音甚嚣尘上,我对中国人民饭碗问题忧心忡忡,于是写了一篇题为《中国农村应该何处去》的文章。

我在文章中说:“两支人数相等、装备相等、单兵素质相同的军队交战,甲军采取单兵独斗,乙军采取集体协同作战,胜负的结果,由读者推定。”

此文引起很大反响,同意我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人不服气。其中一位自称是大学的老师来文章后留言,说“岂不闻‘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是经典的留言,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正确”。这句话,曾经见诸于报端,出现在电影、电视的台词中,全国人民也把“三个和尚没水吃”当做真理。

真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了以正视听,今天再次用事实揭穿这一谎言。

稍微有思考能力的都知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杜撰出来的故事,是盖世谎言!

常识告诉我们,自古以来,都是和尚多的庙建筑雄伟,香客不断,香火旺盛,只有那单个和尚打理的庙宇才冷冷清清。历史上从未记载过哪个庙因为超过三个和尚而集体渴死的事件。我倒是觉得,如果某个庙里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待生病不能动时,倒是有渴死、饿死的可能。

编出骗人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目的是要证明单干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要证明公有制是“养懒汉”的,目的是要把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重新变成一盘散沙。

我也不想举太多的例子,就以“吃水”这件事来论证。

全国人民都知道红旗渠,知道红旗渠就是解决吃水难的。

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民解放以前的几千年都是一家一户的劳动,是名副其实的“一个和尚挑水吃”。按照“一个和尚挑水吃”有优越性的理论,林县人民就不会有严重缺水的困局,一个个“ 和尚 ”单打独斗,早在千年前把林县变成鱼米之乡了 。扩而言之,由于单干有优越性,中国解放以前也不会有温饱之忧 ,也不会因为饥荒经常发生农民起义 。因为 1949 年以前,中国农业都是一家一户种植。

网上资料:

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的西北角,与山西、河北接壤,耕地89万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水浇地仅1万余亩。全县70万余人。

林县曾十分贫穷,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昔日林县人民世代挣扎饥寒交迫之中。

1936~1943年,大旱20余次。1640年、1769年、1835年、1877年都曾发生过人相食的惨事。1942年华北大旱,加上日寇扫荡,国民党抢掠,全县10800户逃荒,饿死1650人。解放前四十万人中,有28万人常年翻山越岭到几里甚至20里以外去挑水吃。一位媳妇挑水时,因不慎摔倒,把水倒了,回家上吊身亡。有的人被一桶水逼得妻离子散,悲剧重生。因为缺水,林县96%的地区是光岭秃山。

三个和尚做了三件事(杨昭友三个和尚没水吃)(2)

可见,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个和尚挑水吃”的优越性没有能解决林县人民吃水问题。正是实现集体化之后,千千万万的“和尚”齐上阵,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最终修建了举世瞩目的引水工程,一举解决了林县的吃水和灌溉难题。

谁能给出几个单干成就大业的例子?谁一个人修了一条公路、一条铁路、一座大桥、一座水库?或者是单干开发了北大荒?就是私有企业,也还是集体劳动,马云单干也做不成阿里巴巴。只不过私有企业的劳动成果没有集体所有罢了。

谁也不能证明“一个和尚挑水吃”的优越性。总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弥天大谎,就是屁话!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逍遥游看世界”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