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日,市政府印发了《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78.5%以上和65%左右。到2035年,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城镇化发展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时期落户青年人才60万人以上
《规划》提出,全面提升市民化质量营造平等包容发展氛围,推进户口、居民身份证办理“无纸化”“免填单”,探索推进省会经济圈户口通迁。落实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有关规定,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资格权和使用权、集体资产股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不得强制农民三项权益相互关联退出。
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建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完善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机制,营造最佳人才发展生态。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十四五”时期落户青年人才60万人以上。瞄准千亿级人力资本产业,建设黄河流域国家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产业园。
探索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并轨的实现路径,提高居住证持有人的实际享有水平和便利办事程度。秉持“进了济南门,就是济南人”理念,帮助和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城镇。
“四网融合”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规划》提出,加快优化城镇化布局健全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在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方面,培育打造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通道和连接周边城市的环形通道,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在优化发展中心城区方面,《规划》分类确定老城区、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开发策略,率先形成高质量集约发展新路径。老城区为二环路以内区域,以突出泉城风貌和历史文化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导向,坚定不移实施“中优”策略。抓好古城(明府城)、老商埠、洪家楼、泺口、上新街等片区保护整治和改造提升,实施小清河—黄河区域再开发,力争“十四五”时期基本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密停车设施和公共充换电网络,探索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一点多用”,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东西部新城区为二环路与绕城高速公路合围区域,以集聚高端要素和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为方向,重点布局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环节,构建“两翼齐飞”发展格局。其中,做强做优东部中央商务区、奥体政务片区、济南高新区中心区、汉峪金谷等片区,打造经济密度最高、辐射能力最强、最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形象的核心区域。
在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方面,打造长清、章丘、济阳三个主城片区,支持三区提升发展能级和承接中心城区部分功能疏解,共同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区。建设莱芜—钢城省会城市副中心,提升平阴、商河县城承载能力。
积极探索开展无人驾驶公交试验
《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高标准打造数字共享生态。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到2025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构建全民共享数字生活,推进教育资源智慧化配置,加快建设智慧课堂,打造智能教学空间,推动5G教学终端设备及AR/VR教学数字内容研发,打造沉浸式课堂。健全医疗社保信息化体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等信息共享。加强智慧公交建设,完善公交大脑系统,积极探索开展无人驾驶公交试验。整合停车资源,开发智慧停车应用,实现资源统筹利用和信息精准推送。
《规划》提出,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全力建设美丽宜居泉城。提升泉城生态安全韧性,打造一批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形成“南山北水多廊多点”生态格局。打造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大辛庄商代国家级遗址公园,提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公园、东平陵故城汉代遗址公园建设展示水平。深度挖掘整理黄河文化资源,建立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和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
延续泉城独特城市文脉,建设泉水博物馆,加快“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升级改造泉城广场、南门大街—司里街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大明湖—护城河游览步道贯通工程。保护整治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做优老商埠区“一园十二坊”景观,复兴大观园街区,强化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保护修缮。
实施“雁归工程”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库
《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扎实推进全民共同富裕。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到2025年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覆盖率达100%。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网格化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和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到2025年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成熟,县域就诊率巩固在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60%以上。
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推进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每个镇(街道)至少建设一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并实行社会化运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和配建达标率均达100%,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80%,区县级失能照护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
《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双向城镇化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施“雁归工程”,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库,鼓励济南籍知名人士等柔性回乡创业。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市场化配置试点,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行合伙人制度,引进工程师、新知青、艺术家等各类急需人才和团队,开展深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