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狱中时,完成了《易经》,因此易经也被称作周易。文王著易,是感悟到人文社会的规律和大自然的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

伏羲当年没有文字,只有简单的符号,所以八卦对于当时来说称为是无字天书,真正成为易经,是周文王在监牢里劳心费力写下来,因为顾及商纣王所以必须躲躲藏藏有点难言之隐有点说不出来的苦衷,但是他给我们留白性。

他给每个卦一个卦名,给个卦辞来解释这个卦名。每个卦有六个爻,每个爻都给了注解和爻辞,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周武王:人为万物之灵。这句话有很重的使命感,周武王清楚其父亲文王写下易经,主要是为了教化。当时民智未开,商朝是非常迷信的时代,要一下子破除迷信,是非常难的。所以周文王就用卜筮的词句来写爻辞——吉凶悔吝无咎。替易经披上一件神秘外衣。

人为万物之灵——人是动物的一种,但是生为人就要觉悟,要拉开跟动物的距离,人是天地之间唯一能帮忙天地来改造这个世界的一种动物,这是人类的责任。

用祭祀的方法(拜祖宗)。我们要来了解中华文化,来了解易经,这个“敬”字非常重要。孔子要我们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不是说害怕,而是要敬重,你才能从他当中学到一些道理。

汉朝对易经做的最大的改变把易经分成两个部分:术数和易理。这基本上就易经违反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易经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一个人完全讲道理就少一个情字,很少有同情心,情理是合在一起的。很多人过分理智了,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了。单讲术数也可怕,我们民间流传极少极少是易理,易理多半在读书人手上,民间流行的大多数是算命、看风水、选日子,姓名学等等。

实际上读易经读到最后是要明白道理的。易经真正的用意是希望我们透过对自然的观察,了解人应该有所畏惧,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这是为了什么?为了安全,为了纪律,为了方便,为了有效。我们去旅游的时候,进庙里面说,门槛是不能踩的,当然不能踩,你人一踩就头会碰到梁上会出事故,但是你如果这样跟他人说,很多人还是我行我素,等他头破血流出了事故埋怨你,这就是人性。所以就会说:不要踩门槛,踩了门槛运气会不好,大家都怕,就不敢踩,那就安全。有门槛设计也是为了安全。你看到尼姑会倒霉,这种迷信是为了保护尼姑的安全,尼姑出来处理事情,外面两种男人,一种农夫一种猎人,两种人都力气比较大,所以肯定对尼姑有一定的危险。所以说——碰到尼姑倒霉。尼姑出去外面,碰到农夫和猎人,大家就会回避尼姑,尼姑就安全了。

我们动不动就求神拜佛,如果佛让你拜,他就会保佑你,那佛算什么佛呢?佛在梵文里面意思是教授。释迦牟尼佛本来也是人,他悟到道理后他就修成了佛。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只要你悟到道理,你又能认真去做,你终究可以成佛。菩萨是没有到成佛的,但是像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都具备成佛的条件,他们是我不成佛,我要救世人,我何必去成佛。所以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求神拜佛是提醒我们,神明在那里,不要胡作乱为,要好好管管自己,修自己的品性。如果你送点礼品,佛就庇佑你全家,这个佛就是贪官污吏吗,那就不成佛了。

算命不是要你听他说的,不然你就变成了他的奴隶,被他所主宰,算命是说,你算算看,我听听看,如果对我有利,我就尽量去达成,如果对我无利的,就尽量去避免。这才是易经告诉我们趋吉避凶的大道理。诚则灵就是说,你相信他就要接受他的摆布,你就不相信他,就可以防备。回到易经的人本位,这才是人的尊严。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就是你自己去了解天理,然后你又顺从自然,你就会得到吉祥,就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后果,我们所重在人,在于我有没有悟到道理?其实易经就是把自然的道理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伦理从哪里来?从自然来。

易经为什么如此神?因为它有三个特性:一、模糊性;二、灵活性;三、空白性。易经自己本身的命运也很坎坷,艰难险阻,这样好不好,看起来不好,实际上这样才是好的,因为这样你才能够去学习,去磨练,去增进自己。一个人从小到死都很顺,他等于白活了,只学会了四个字,吃喝玩乐,这叫什么人生。所以人生呀,经过更多的磨练,你才会更成熟,易经本身也是经过磨练的。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详解(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