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曹植《洛神赋》

1848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由此引发了美国西部的第一轮淘金热。当年,从美国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和国外陆续有三十多万人奔赴加州,彼时,美洲广袤的中西部大地上还是不毛之地,东西横越美洲大陆的最好方法,居然是乘船。在淘金热的早期,一场从纽约到旧金山“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200多天。 那是一段约24,500公里的航程,今日的巴拿马运河,在那个年代只是一片丛林遍布的热带地峡,船舶只能一路南下,绕过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南纬55°59′、终年西风猛烈的合恩角,然后再一路北上、穿过赤道、最终抵达北纬38°的旧金山。半年多的光阴,都要翻滚于波涛之上、一天天地消耗在条件恶劣的狭小船舱里。

凌波微步飞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1)

一场从纽约到旧金山“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段约24,500公里的航程

1854年4月20日,一艘高大的三桅帆船出现在旧金山的港口里,她于当年的1月21日从纽约港驶出,奇迹般地只用了89天零8个小时,就完成了这段艰苦的航程。这项人类卓越的航海纪录,一直保持了135年,直到1989年,才被一艘采取了突破性设计的单桅帆船打破,用时80天 20个小时 。

那艘高大的、创下记录的三桅帆船,就是以高航速著称的飞剪船(Clipper)之一 —— 飞云号(FlyingCloud 1851)。客观来讲,加州淘金热对高速船舶的需求,促进了飞剪船的设计和发展。在美国飞剪式帆船发展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唐纳·麦凯(Donald Mckay),他是波士顿的船舶设计师和制造者,先后研制了33艘具有高性能的飞剪船。这艘飞云号也是他的“作品”之一。

凌波微步飞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2)

Flyingcloud 摘自1913年一本介绍飞剪船的书籍插图

1851年在波士顿下水的“飞云号”排水量约1782吨,船体最大长度69米,型宽12.7米,型深6.55米。从她的照片和图纸上可以看出,这类船的干舷都较低,船舶的上层建筑也不多,这种布局不仅有效改善了船舶稳性、降低了风阻,而且,因为那个时代钢铁等材料工艺已经大有改进,桅杆等可以更充分受力以发挥风帆的作用。这类飞剪船帆面积很大,一般使用3-4桅全装备帆装,桅杆的高度可达船长的约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舶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帆的横向尺寸大大超过船宽,沿船艏柱向前外伸的船艏斜桁,也可悬挂额外的支索三角帆。

凌波微步飞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3)

飞剪船拥有优美的船壳水线,长宽比接近6:1甚至更大,其水下形状设计成阻力尽量小的流线体,但兼顾船舶的稳性仍保持了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空心船艏使船在浪中便于抬头,提高了风浪中的航迹向稳定性,船体由船艏十分和谐地过渡到狭窄的船艉,高速航行时,船身几乎贴着海面,长长的、尖削的船壳曲线仿佛一把锋利的剪刀划破海面,这正是飞剪船的得名原因。

“飞云号”在船体和风帆上所做的一切努力,只为了追求三件事儿 :速度!速度!还是TMD速度!

凌波微步飞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4)

拥有优美船壳水线的飞云号

这艘船是波士顿的Enoch Train公司以5万美金订造的,还没下水,就被纽约的Grinell Minturn 公司以9万美金收购了, 没下水的飞云号在船台上就为他的第一任主人赚了一大笔。

下水不久后的第一次远航,她就创造了纽约到旧金山的航速记录,从1851年6月2日出发,她只用了89天零21个小时。 3年以后的那个纪录,只不过是她把自己的“最好成绩”又提高了13个小时而已。

凌波微步飞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5)

Flyingcloud 乱云飞渡仍从容

“飞云号”取得的航行成就是非凡的,尤其非凡的是,在那个男性几乎是航海业唯一性别的年代,飞云号却拥有一位女士导航员——埃莉诺.克雷西(Eleanor Creesy)*。她来自马萨诸塞州的马布尔黑德(Marblehead),自从少女时代起她就一直在学习和研究洋流,天气现象和天文学。她是第一批在实际航行中践行了Matthew Fontaine Maury*学术成果的领航员,尤其是践行了他在《航行方向》中推荐的航线设计。她的丈夫则是“飞云号”的船长;约西亚·珀金斯·克雷西(JosiahPerkins Cressey)。 这对黄金搭档载着乘客和货物在世界各地航行,大洋上留下了她们万千海里的航迹。 创下从纽约到旧金山的那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航行纪录之后,埃莉诺和约西亚一度成为了当时的名人。但是随着她们重新漂泊海上,他们的故事很快就被陆地上的人们遗忘了。约西亚于1871年去世,埃莉诺最后也远离大海,直到1900年去世。但,曾经,“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她,是“飞云号”传奇中的传奇。

*2000年时,纽约William Morrow出版社Shaw David W著 《飞云号: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飞剪船的真实故事和引导她的女人》(ISBN 0-688-16793-4)

*Matthew Fontaine Maury,美国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海军军官。

在飞云号的航次任务中,还记录着:

“1852 January 6 - April 9

Sailed from Whampoa to New Yorkin 94 days.”

“1852 December 1 - March 8

Sailed from Whampoa to NewYork in 96 days.”

“1854 July 20 - November 24

Sailed from Whampoa to New York in 115 days.”

“1855 September 5 - December 14

Sailed from Whampoa to New York in 99 days.”

凌波微步飞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6)

从黄浦港到纽约,仅需94天!

这个“Whampoa”,就是今日广州黄埔港的拉丁化译名(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黄埔战役英文史料记做Battle of Whampoa),这段绕行非洲好望角、跨越了三个大洋的航程比纽约到旧金山的航线还要长约1000公里,“飞云号”在几次航程中耗时94天到115天不等。那时,中国正是大清的咸丰初年间,太平天国风起云涌,广东沿海的红巾军起义更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记录华工参与美国西部淘金及铁路建设的《金钉》一书记录到:“在国内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内力推动下,在淘金热的外力拉动下,从1849年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第一次海外移民潮:淘金移民潮。这也是中国人移民美国的第一个高潮。……1852年8月13日旧金山的《阿尔塔加利福尼亚日报》刊登的一张编制的非常仔细的表格显示,当年1月1号以来乘船抵达旧金山的中国移民总数是18040人,且只有14名妇女。”

这艘传奇的美国飞剪船,居然在历史的时空中,和中国也结下了渊源。依据该轮创纪录那次1854年4月20日到达旧金山,以及1854年7月20日驶离黄埔的记录,我们有理由推测,中间的这3个月应该是她从美国西岸跨越太平洋到达中国的航程,只是,当年的每个航次中,她是带着什么样的人员和货物来到了中国的土地上?又是带着什么样的货物、人员和故事离开黄埔返回纽约的呢?毕竟,美国西部、而不是东部的纽约,才是当时华工们“美国梦”的目的地啊。这些疑问,或许我们要到大洋彼岸美国的博物馆、图书馆中才能找到进一步的线索和答案。

凌波微步飞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7)

加州淘金热对飞剪船需求巨大,这是一张当时飞剪船“揽活儿”的海报

1862年,飞云号被出售给了英国的Black Ball Line航运公司,虽然挂上了英国旗,但她依然保留了“飞云号”的大名 ,并被用在英国与其他英联邦国家之间的航线上,穿梭在英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等地,并之后在英国公司间被再次倒手、抵押,唯一不变的是她在每段工作中都尽到了自己快速、安全的职责。

1875年,“飞云号”被故意烧毁了,东家只是为了获取该轮的铜铁等金属备件的残值, 当时英国人对她创下美国航行记录的历史好像并没有兴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一代飞剪名船,最后也没能逃脱“烟火人间”的宿命。只是,她的传奇故事,被永远地记录在了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的历史上。

凌波微步飞行(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

荣耀舰队最新奉献“飞云号”

荣耀舰队 / 橙湖工作室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