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这般深切地感受到,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依赖于这个世界。——阿尔贝加缪
嵌于此片开头,阿尔贝加缪的寥寥几笔有了另一层含义,字句里透出的,不只是现实与自我的无限纠葛拉扯,同时也代表了教育与未来似乎无法修补的鸿沟。
死潭般的学校亨利,一名长期教育边缘少年的教师,来到新的学校任职代课老师。
这所学校乍一看和普通高中没有什么区别,实则处于泥沼之中,因为这里汇集了整个区最差的学生,而原本深受爱戴的教育家、学校校长,也因无法提高学生整体的成绩水平,陷入即将被人辞退的境地。
但这都与亨利无关,他不过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为期也仅有一个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并不用去刻意传授知识,他要做的,只是维持课堂秩序,只要保证课堂上不会发生谋杀,顺利过渡到下节课就行。
而他本身就具有教育边缘少年的经验,所以对付那些棘手的学生,更是轻而易举。
可身处状况频发的校园环境中,他原先置之不理的想法一点点崩塌。
在这所学校,打架斗殴之类的行为暴力都是常态,言语凌辱更是家常便饭,甚至还会发生虐杀动物等血腥残忍的现象。
这里的学生朝老师吐口水,用尽所有肮脏的字眼来辱骂老师,而学生的家长亦是如此。
他们无理取闹,他们从不承认自己的孩子和自身责任缺失的错误,他们将一切责任统统推到了老师身上。
在学校举办家长会的当天,整个偌大的校园里都陷入了死寂中,唯有几位苦等的老师彼此相互揶揄,以换得一丝安慰。
和每一位老师一样,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亨利,面对这一群对自己的未来毫不在乎的孩子,他的态度也不自觉地从“努力把自己当成一名代课老师”转变成“努力为学生做点什么,努力改变点什么”。
可即便如此,他的努力也像每一位老师一样,最终换来的只有失望。当然,除开外界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失望,更多的还有他们自身对自己的失望。
或许在他们眼里,教师假如没有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没有做到指引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那么他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没有存在价值,更可怕的事呢?
不幸的孩子,成为了最好的家长亨利的童年和成长经历是不幸的,他对离开的父亲没有多少印象。亨利小时候生活在和母亲、外公三人组成的家庭中,回想起童年里的美好时光,大概只有和母亲一起度过的日子——一起在冬天的雪地里打雪球、堆雪人。
这段在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时光,对亨利而言却像是奢求,因为在亨利的记忆里,更多是母亲痛苦颓然,不断酗酒的场景,再后来,他亲眼目睹了母亲自杀身亡。
眼前的母亲手里握着洒出来的药瓶,一动也不动的躺在木地板上,以后再也没法和他一起在雪地里玩耍了,甚至再也不会满脸泪痕的酗酒了。
母亲的死亡和外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知道母亲和外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他认为母亲一直在用她自己的方式保护着他——在他还小的时候,母亲告诉他晚上睡觉要锁好房门。
从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外公到底做了什么不言而喻。
亨利成年后,外公患上了老年痴呆,时刻被愧疚折磨,同时也渴望陪伴和爱,亨利虽尽力去照顾他,却又不可否认,他对外公的态度是极端复杂的。
也正是这种经历,形成了亨利复杂的性格。
他在校园里表现得毫无情感,过分理智,而在看望外公回家的路上,却在巴士上失控痛哭。
同在巴士上的,还有另一位女孩,她作为性工作者,刚被赖皮的“顾客”狠狠地甩了一巴掌。面对满嘴鲜血的情况,她自身并没有表露出多少情绪,仿佛对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
此时的亨利,并没有像在课堂上维护被取笑的梅瑞狄斯那样,站出来维护这个女孩,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女孩,之后与女孩正面交锋的时候,他也没有表露出丝毫的同情。
谁也没想到,看似冷血的亨利,在后来收留了她。
他让艾丽卡丢弃了和她年龄不相符的肮脏勾当,他带艾丽卡去医院检查身体,他教艾丽卡怎么健康的生活,他让艾丽卡形成了写作的习惯。
亨利将一个非成年的性工作者重新带向了光明,让艾丽卡重新回归到了她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有的正常生活中,从而扭转了艾丽卡的一生。
亨利并没有把不幸延续到艾丽卡身上,童年的不幸在他身上悄然落幕,留给艾丽卡的,只剩美好和光明。此时,他不再只是一个教师,他还是一名绝对合格的家长。
崩溃边缘的教师群体影片开端有一段众人的自述,其中有人羡慕教师这份职业,但绝大部分的人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目标,甚至有人对这份职业持极端排斥的态度,他们最终成为老师,多少是迫于生活的无奈。
影片里,女校长万分焦虑且崩溃,她作为一名受人爱戴的教育家,如今却要面临随时被人辞退的残忍局面。
校园中,时常有一位老师紧抓着运动场上的铁网,满脸痛苦和绝望,在他的班上,没有一位学生在乎他说的话。
年迈一点的老师查理·西博德特,看似幽默风趣,对学生很有自己的一套,轻轻松松就将学生搞定,但幽默一般都以悲剧结尾——他每天都要靠抗抑郁药物吊着。
由刘玉玲饰演的心理辅导老师帕特,本该最为理智,却也曾失控用极端的言语辱骂学生。
而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麦迪逊,有努力辅导学生的积极一面,也有被学生吐口水的难堪一面。
这所校园里的所有老师,都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他们一开始的时候,都希望,都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一定能改变点什么。
然而,他们最后都沦为了失望的奴隶,不仅对那帮看不到未来的孩子失望,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责备和失望。
他们本该是高尚光明的形象,在这里却比任何一个孩童还要无助。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虐猫事件发生时,亨利问施暴学生的感受,那位男孩为难地说:“我感觉我被困住了,就像这只猫一样。”
由此可见,学生亦是痛苦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难道是他们天生如此吗?
并不尽然。
影响人发展的四个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影片着重强调了其中的两个因素,环境和教育。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些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经历了什么我们无法得知,但孩子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和看法,却对孩子造成了直观影响。
这里的家长对老师没有丝毫的敬重,甚至弱化了教师的重要性和地位,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重视,甚至排斥和厌恶老师,更不可能学会从老师身上获取知识。
在老师不被接受、不被信任的情况下,就算是学生在原生家庭中有了心理创伤,也无处倾述,无人指导,甚至将所有情绪郁结于心,校园中的暴力行为也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发泄口。
除此之外,这所学校还存在着严重的一个问题,教育被彻底商业化了。
这个区的教育事业的管理者,考虑的不是学生有没有接受到真正的教育,学生有没有整体得到提高,而是在关注学生的成绩。只有学生的成绩高了,才能证明这个区的教育水平,只有教育水平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才会有更多的人迁入这个区,这个区的房地产事业才能水涨船高。把教育和利益挂钩,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影片中的另一位主角梅瑞狄斯最终自杀身亡,亨利再次目睹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自己眼前死去。
在这之前,亨利未尝没有尝试过拯救梅瑞狄斯。当这个胖女孩被男同学取笑时,他将男同学赶出了教室,但在梅瑞狄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亨利却推开了她,大抵是因为梅瑞狄斯的示爱和拥抱让他担心遭人非议,而梅瑞狄斯,却是一直活在非议里的。
不只是班上的学生,就连她的父母,也并不喜欢这个胖女孩,他们劝女孩减肥,劝女孩整理整理一头蓬乱的头发,劝女孩多拍、多画些颜色明亮的东西。
女孩的父母为她操心,认为自己十分尽职,却始终没有尊重过他们的孩子,更不可能会理解这个孩子。
在梅瑞狄斯的相机中,拍下了大多数人的负面情绪,照片也基本是让人压抑的黑白色调。
事实上,拍出这种令人致郁的照片并不是她的本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始终生活在这样阴郁的环境中。
也因身处无人理解,阴郁封闭的自我空间里,她最后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亨利说过:“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缺乏自我意识。”
这些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更是判断力薄弱,所以他们的意识,无法不受外界的影响。体会到电影中无尽的绝望之后,我们也该反思,在现实世界里,社会有没有尽到为青少年着想的责任?
比如,有没有试图引导他们不要一昧向往着成为面容姣好、身材窈窕的“网红”,而是更注重“内在修为“,努力提升自己,成为真正有社会价值的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