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
在这里,茶是有解毒功效的。而且,如今茶是国际公认的六大健康饮料之一,有提神清心,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等诸多功效。
然而,有一种茶,却是茶中的“罂粟”,它就是近年流入我国的
阿拉伯茶
阿拉伯茶,也叫巧茶,恰特草,主要生长于非洲东部、阿拉伯半岛地区海拔1500米~2500米之间的地区,尤其适合在多雨、酸性黏土区域生长。
它的食用方式主要就是嚼食,摘下来新鲜叶片就能吃。主要流行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也门等国家在内的非洲好望角以及阿拉伯半岛地区。
在这些地区,大概有80%~90% 的成年男性及10%~60%的成年女性都嚼食恰特草,数量惊人。在当地,就像我们烟民抽烟一样,他们把嚼食恰特草作为社交以及每天的日常活动。
然而,这种所谓的“阿拉伯茶”,其实是一种新型毒品,据广东省检察院侦查处负责人介绍,恰特草新鲜时长的像苋菜,晒干后像茶叶,无论是生吃还是晒干磨粉冲服,效果都与海洛因极似,毒性惊人而且成瘾性极大。
研究发现,恰特草含有2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卡西酮,它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与安非他命接近,在食用过程中,会让人上瘾,而且能让人感觉精力充沛、飘飘欲仙,产生幻觉,但是药效过后,人就会失魂落魄,无精打采(如果你看过电影《猜火车》,肯定对下面这张图片记忆犹新)。
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也门。
毫不夸张地说,恰特草在也门几乎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几乎时刻都能见到嚼恰特草的人。
甚至在也门一些地区,有些父母在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就让他们嚼食恰特草。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成了瘾君子,每天都控制不住想要嚼食恰特草的欲望,等他们意识到其毒性,想要戒掉时更是难于登天。
由于恰特草的流行,很多当地的农民都将农作物改成了恰特草,然而种上恰特草以后,其他农作物就再也无法生长,加上恰特草需求量居高不下,他们还要从埃塞俄比亚进口,资金大量外流也拖垮了整个也门的经济,随之诸如贫困、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那么,这种草究竟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
1、引发精神系统紊乱
恰特草里的兴奋物质卡西酮类似一种兴奋剂,能快速提升快感,导致失眠,有报道称,长期嚼食恰特草会提升狂躁、精神病、暴力行为的几率,而且会出现幻觉,增加因抑郁而自杀的风险。
2、危害心血管系统
很多研究证明,恰特草会引起心悸、使血压升高,增加心源性休克、中风及死亡风险。国外研究者借助老鼠的试验发现,老鼠摄入恰特草2小时候,血压明显增高,而且会导致溶血和心内膜下心肌坏死,引发心脏损伤。
3、影响生殖系统
据Mwenda JM等人报道,长期使用亚特草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阳痿,通过对雄性老鼠试验发现,大量摄入亚特草会减少老鼠性行为次数。
除此之外,嚼食恰特草还会引发口腔炎症、食道炎、胃炎等疾病,因此,恰特草对人体大多数器官尤其是大脑,都会产生非常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且嚼食的年限越长,频率越高,疾病发生率就越高。
由于此前对这种植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长期以来恰特草都没有被列入单一毒品清单之内。
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将其定义为软性毒品,随后,美国、欧洲等国家也禁止恰特草的流通。
近几年这种新型毒品悄悄流入了我国,多在广东、广西及我国东部、南部城市走私。
为了能够躲过海关检查,犯罪分子在包装运输上想尽了各种办法。
对新鲜的恰特草,多用锡纸包装,用以保鲜、逃避相关检查设备的检验。
对于干燥的恰特草,多伪装成茶叶装入茶叶罐中,再通过旅客携带方式走私。
再后来,他们又将恰特草叶片粉碎成粉末状,伪装成保健品出售。
由于当时我国没有出台相关法律,且对恰特草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导致恰特草走私犯罪活动在我国愈演愈烈,很多想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因不了解其危害性而误入迷途。
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中明确规定,将恰特草及其主要药理成分卡西酮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其另一种毒理成分去甲伪麻黄碱被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自此,恰特草被列入毒品管控范围,凡种植、持有、贩卖、走私、服食恰特草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对任何毒品的纵容,都是对缉毒警察的残害,希望我们都能提高警惕,拒绝毒品,从我做起。#中国茶韵#
参考资料:
[1]《恰特草成分及毒理作用研究进展》,滕姣、赵丹、陈学国,《山东化工》;
[2]《新型毒品原植物恰特草走私犯罪特点与防控对策研究》,陈云霞,《业务论坛》。
,